天天看点

秦昭王:灭义渠、败韩魏,采用“远交近攻”、彻底除掉东周政权

作者:肖肖 (手机摄影)

秦始皇成功建立秦朝的故事,我们是否关注到了他站在前任君主肩膀上的事实呢?历经百年,秦国已经成为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而秦始皇的祖父秦昭王也是其中一位有能力和手腕的君主。秦昭王与宣太后一起设计消灭义渠,解除了国家的危机,获取了军备物资。嬴政和秦昭王的经历很相似,都是在即位之初没有实权,处于被动的位置。嬴稷作为嬴政的祖父,曾被派往燕国做人质,而在秦武王意外死亡后,他在生母宣太后的帮助下成功登上国君之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历代君主的努力和奋斗,为秦国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面对西部地区的义渠国,秦昭王也采取了行动,夺回了被占领的城池。可以说,秦始皇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秦国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实力,并且有前任君主为他铺平了道路。这也提醒着我们,在任何领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才能更好地迈向成功的道路。

秦昭王:灭义渠、败韩魏,采用“远交近攻”、彻底除掉东周政权

最后,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是否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机会?如果有,我们如何利用这些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呢?秦国历史上最长的君王秦昭王,在解决了西戎问题后,却又面临着一个更大的挑战。为了达成自己的东进扩张计划,他必须先解决来犯的义渠。于是,秦昭王与摄政的宣太后商议后,决定采取一个巧妙的计策。他们决定放弃对义渠使用正面讨伐的政策,而是设下圈套引诱拉拢义渠王。宣太后主导了这个计划,而秦昭王则从旁协助。他们邀请义渠王来到秦王宫居住,给予他最高的待遇,甚至与他暗通款曲并生下了孩子。这样一来,义渠王彻底放松了警惕和戒心。然而,当义渠王不备的时候,宣太后趁机将他诱杀。秦昭王立即发兵攻打义渠,最终在公元前272年,秦国成功灭亡了义渠。对于秦国来说,吞并义渠只是实现野心的第一步。义渠一族勇猛善战,拥有丰富的牲畜资源,为秦国提供了大量的士兵和军备。

秦昭王:灭义渠、败韩魏,采用“远交近攻”、彻底除掉东周政权

如果秦国想要将全部精力放在东部诸侯国的争霸上,就必须先解决屡次来犯的义渠,以免遭到两边夹击。吞并义渠之后,秦国开始向东部中原地区进攻,并提出了图谋天下的战略。秦昭王在位期间达到了五十六年之久,他有着巨大的野心。在这段时间里,秦国的名将白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秦国地处西部地区,要想进攻东部各国,必须找到一条畅通无阻的道路。所以,吞并义渠对于秦国来说,不仅是解决一个问题,更是为实现东进扩张打开了一扇大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秦国在解决义渠问题后,展开了东部中原地区的征战,最终实现了统一天下的伟大目标。然而,我们不禁要思考,是否通过欺骗和暗杀来解决问题,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呢?或许,在实现自己的野心的同时,秦昭王也在埋下了将来的祸根。那么,你认为这种策略是否值得赞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这种手段来解决问题呢?

秦昭王:灭义渠、败韩魏,采用“远交近攻”、彻底除掉东周政权

留言与我们分享你的想法吧!伊阙之战:白起助秦国东进扩张的关键一战韩、魏两国地理位置独特,位于七国之中,与其他四国接壤,好像是中原各国的门户。这使得韩、魏两国成为秦国进攻的理想目标。于是,秦昭王派遣白起率领大军攻打韩、魏两国,战争一开始,韩、魏两军处于被动地位。白起善于运用兵法,他只派少量士兵与强大的韩军对峙,却不主动进攻,同时留下大批兵力攻击实力较弱的魏军。魏军难以抵挡秦军的猛烈进攻,最终溃不成军。韩军得到消息后震惊不已,不料却被秦军发现,最终被击败后溃散。白起乘胜追击,一直赶到伊阙龙门,将韩、魏两国二十四万大军全部歼灭。这场战争因此被称为伊阙之战。白起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色,但他的崛起离不开秦昭王的支持。秦昭王继续推行商鞅变法,限制贵族权力,同时奖励军功,使得许多平民出身的人才得以重用。白起虽然没有显赫的家世,却成为秦昭王急需的将才。这一开明政策显然对双方都有利。

秦昭王:灭义渠、败韩魏,采用“远交近攻”、彻底除掉东周政权

伊阙之战的胜利使秦国占领了韩、魏两国重要的地区,完成了东进扩张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秦昭王登基之前,还没有任何国君提出过真正意义上统一天下的战略计划,秦国之所以能够迈出这一步,是因为秦国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实力。通过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国为后来的胜利打下了基础。伊阙之战的胜利对于秦国东进扩张的战略意义重大。总结:伊阙之战是白起助秦国东进扩张的关键一战。通过白起善于运用兵法和秦昭王的开明政策,秦国成功击败了韩、魏两国,占领了重要地区,为后来的统一之路打下了基础。这场战争的胜利彰显了秦国的实力,也展示了白起的军事才华。但是,秦国的东进扩张是否符合各方利益,是否会引发更大的战乱呢?你怎么看?秦昭王与其他贤明的君主一样,非常懂得知人善任的重要性。这一点从他重用白起的决定上就可以看得出来。然而,除了拥有出色的将领之外,秦昭王身边还有一位政治、军事谋略家,就是范雎。

秦昭王:灭义渠、败韩魏,采用“远交近攻”、彻底除掉东周政权

范雎原本是魏国的一位大臣的门客,但被诬陷成了卖国贼。在即将被处死之际,他机缘巧合地逃到了秦国。为了引起秦昭王的注意,他毛遂自荐,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最终赢得了秦昭王的重用。范雎具备强大的军事战略头脑和卓越的前瞻性思维,秦昭王非常愿意听取他的意见。当朝中大臣提出攻打齐国的建议时,范雎质问为何要忽视邻近的国家而去对付远处的国家。他巧妙地提出了一种叫做"远交近攻"的策略,这让秦昭王茅塞顿开。秦昭王将重点放在邻近的韩、赵两国,并与强大的楚国和魏国建立友好关系,对燕国和齐国则采取了保持中立的态度。范雎的策略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不仅破坏了六国的合纵联盟,还逐步削弱了六国的力量。"世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范雎无疑是稀有的千里马,但是如果没有秦昭王这样的伯乐,恐怕他也不会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每个时代都有可用的人才,但很少有人能像秦昭王一样发现和重用这些人才。

秦昭王:灭义渠、败韩魏,采用“远交近攻”、彻底除掉东周政权

范雎的出色表现是秦昭王英明决策的结果。回顾整个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首先,一个领导者的能力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才华,还取决于他是否能够发现并重用他身边的人才。其次,合适的策略和战略对于取得成功至关重要。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为秦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最后,我们应该看到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只要有一个给予机会的伯乐。最后,对于读者来说,你认为发现和重用人才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有多重要?你是否有类似于范雎的经历或见解?请在评论中分享你的想法。这篇文章讲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战国时期,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的壮举。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场历史性的战争,背后的细节和人才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战争中,秦国的军事实力一直是绝对的优势,而在战争胜利的同时,秦昭王也凭借细节和人才,成功宣布统一天下的预告函。

秦昭王:灭义渠、败韩魏,采用“远交近攻”、彻底除掉东周政权

在攻打韩国的战斗中,俘虏周赧王姬延的这一细节,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却在心理上对六国形成了压力,同时表明了秦国的强大。秦昭王的这个举动,成功地将六国吓了一跳,从而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信心和动力。历史上,有很多类似的例子,细节和人才的重要性再次被证明。我们应该意识到,成功的背后,往往是千百次的努力和细节的积累,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整个局势的走向。因此,我们要从这些历史故事中吸取经验,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管理和领导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赢得胜利。秦昭襄王——重视军队,严明廉洁,为嬴政打下基础秦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国家之一,它的统一大业的完成,离不开每一位秦王的努力和智慧。而在所有秦王之中,秦昭襄王也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尽管他没有像秦始皇那样名动天下,但是他对秦国的统一大业所做出的贡献却是不可小觑的。作为一位君主,秦昭襄王是非常注重军队素质的。

秦昭王:灭义渠、败韩魏,采用“远交近攻”、彻底除掉东周政权

他认为,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国家才能真正意义上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在他的统治下,秦国的军队很快就成为了一个骁勇善战的队伍。秦昭襄王对军队的重视,为后来的秦国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秦昭襄王还是一位非常注重吏治的君主。在他的治理下,秦国的官员都要遵循廉洁严明的原则,不得以权谋私,为百姓服务。这种严格的治理方式,自然能够让百姓生活得更加安定和幸福。 可以说,秦昭襄王所做的一切,都为后来的秦国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他在之前的治理下,秦国的军队和吏治能力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提高,嬴政的收尾工作也不会如此出色。因此,在秦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中,秦昭襄王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总结:秦昭襄王的治理方式,不仅是为百姓谋利益,更是为未来的秦国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他对军队和吏治的注重,则成为后来嬴政打赢天下之战的重要保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