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年羹尧临死将怀孕宠妾送给书生,嘱咐孩子不能姓“年”要姓“生”

作者:历史星空回望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巅峰。

而雍正皇帝通过设立军机处,无疑是将封建专制推向新的高度的一位帝王。

雍正得位不易,拥有从龙之功的年羹尧,在雍正继承大统的过程中,出了很大的力,他与科隆多对雍正登基乃至坐稳皇位至关重要。

年羹尧临死将怀孕宠妾送给书生,嘱咐孩子不能姓“年”要姓“生”

但是雍正登基第四年,便下定决心处理掉年羹尧。

这是为什么呢?

简单说,客观方面有两个原因,一是鸟尽弓藏,年羹尧此时巩固政权的作用已经发挥完了。二是功高震主,年羹尧在朝廷威望实在太高。

主观方面也是两个原因,一是年羹尧不知进退,过于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二是雍正疑心太重,总觉得功勋卓著、大权在握的年羹尧肯定会反。

客观的历史规律大家都懂,主观方面的雍正的疑心不用说,自古帝王都被称为“寡人”,自然是谁都不信,只能是孤家寡人。

雍正亦是如此!

讲到年羹尧的不知进退,例证很多。

比如,年羹尧特别喜欢培植亲信,因此常常左右朝廷官员任免,一度流传官员有“年选”的说法。

人事权是皇帝的核心权力,年羹尧染指,自然令雍正猜疑。

说到年羹尧的嚣张,就要说到一件事:就是他晚上睡觉找妾室给他侍寝,居然学雍正每晚都要翻牌子。

这种迹象,在疑心病本来就很重的雍正看来,年羹尧肯定留不得。

这自然导致了年羹尧的悲剧。

年羹尧临死将怀孕宠妾送给书生,嘱咐孩子不能姓“年”要姓“生”

但,悔之晚矣!

在察觉到皇帝要杀自己之后,年羹尧自知难逃一劫,于是开始紧急安排后事,为自己留后。

那是1726年,年羹尧刚47岁。

当时年羹尧最宠爱的一个小妾,刚刚怀孕三个月。

年羹尧为了保护好小妾腹中自己的骨肉,将她许配给自己府上一个穷书生。

书生有感于年羹尧的知遇之恩,立誓保护好年将军的骨肉和女人。

翌日,年羹尧便在府上为怀孕的小妾和书生举行了婚礼,然后连夜安排他们出京回乡。

书生走之前,年羹尧再三嘱咐,孩子生下来,不能姓“年”,改姓“生”!

目的只为掩人耳目!

见书生答应下来,年羹尧才放下心来,送他们离开。

书生家境本就贫穷,老家的祖屋已经破旧不堪,家徒四壁。

正当书生为今后生活犯愁的时候,小妾却拿出了一个箱子,这里面是年羹尧早就准备好钱财,足够他们安稳生活一辈子。

年羹尧临死将怀孕宠妾送给书生,嘱咐孩子不能姓“年”要姓“生”

书生看到这些钱财,想到年羹尧托孤一幕以及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一时间情难自禁,放声大哭。

同时,也更加珍视与小妾的这份夫妻之缘,更加用心地照顾年羹尧的遗孤。

果然,不久之后,朝廷开列年羹尧大小罪状92款。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1726年1月13日)年羹尧被赐自尽。

正是因为早已预料到死亡的结局,年羹尧人生最后的时刻,唯一在意的就是为年家留个后、延续香火。

因此,他才将怀孕宠妾许配给书生,并留下了足够钱财,供他们在外乡安稳生活一生。

年羹尧临死将怀孕宠妾送给书生,嘱咐孩子不能姓“年”要姓“生”

关于年羹尧后代的说法现在主要有两种:

一说是扬州附近有个小村子,里面的多数人姓“生”,这与年羹尧托孤之时的嘱托,比较吻合。

另一说,则是甘肃的一个地方,聚集着“连”姓,虽不是“生”,但与年音近。而且那里一直供奉着年羹尧穿过的盔甲,家谱也将其视为祖先。

无论哪种说法,都说明年羹尧临终托孤,应该是成功了,年家香火怕是没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