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清香”能否复制“酱香热”?香型波澜的风起云涌

作者:酒通社

按照目前的行业动向来看,“清香热”的到来充满了可能性。

可以确信的是,酱酒热后,清香品类切实的迎来了新一轮复兴。当川酒低迷,日渐保守,不再引领潮流时,酱香黔酒依靠茅台的带动成为热点;当酱香热度下降时,清香又依托根据汾酒的带动吸引各方的目光。

2019年以来,以清香型白酒为主题与热点的行业论坛及会议,明显呈快速增长之势,从此前的全国每年不足10场增至50场以上;行业聚焦的全国及各省市春/秋季糖酒会上,清香企业与产品表现活跃,涉及清香白酒的活动层出不穷。

此外,资本市场对清香品类的关注提升。资本市场是逐利且敏锐的,酱酒市场降温后,资本正在将目光转移到清香板块。茅台用一己之力带动了酱香品类的火爆,如今,汾酒似乎正在扮演茅台当年的角色:单品青花汾酒动销火爆,汾酒品牌实现结构性增长,清香品类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酒仙集团开发清香新品“金汾河”、庞泉酒庄蓄势待发,甚至不少非传统清香型酒类生产企业也开始试图涉足清香。

清香拥有决胜未来市场底蕴和潜力,在各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清香品类的全面复兴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成为现实。

而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清香型品类优势也正在被放大。清香型群众基础广泛,清香型白酒低端市场容量广阔,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清香品类价格的天花板还没有出现,更为重要的是,清香品类具备国际化、年轻化优势,清香品类酿造工艺更适合规模化、自动化生产。

“大清香”能否复制“酱香热”?《中国酒业》杂志将分三期与您细细探讨。今天带来首篇:

清香,香型波澜的风起云涌

“大清香”能否复制“酱香热”?香型波澜的风起云涌

中国白酒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发展,始终伴随着白酒几大主力香型的潮起潮落。尽管从历史的长河来审视,香型的兴衰并非日新月异,但呈规律性的交替进步与热点效应,对行业的影响却令人印象深刻。

香型诞生,既是“科技”也是“狠活”

回溯历史,白酒香型的概念并非自古有之,尽管长期以来,白酒由于原料、酿造工艺,乃至自然环境风土等不同,形成不同地域产区,不同技艺、口感等流派,并在各自的消费地域形成不同的风格,彼此相安无事,但建国以来统一的消费市场与规模化生产,无疑促进了流通与消费的加速,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技术交流与协作模式,推动了区域间不同白酒的经验总结与技术规范化合作,原本依靠口传身教师徒带的酿造技艺被量化指标与技术规范、生产流程所取代,以白酒典型特点为基础的香型区分与标准制订由此水到渠成,成为必然的时代产物。

新中国成立初,由秦含章、周恒刚等老一辈酿酒技术专家为骨干,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几次全国性的白酒技术交流与协作,并组织全国范围内的酒类评比,提升白酒质量。为了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相互学习,做好评比,结合大陆国情,于60年代中期,对大陆白酒的香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通过对酒内香味成分的剖析,香气成分与工艺关系的研究,并经酿酒界和专家认可,于1979年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实施按香型进行评比。自此,白酒的香型划分成为行业重要的指标参考,也成为酒类产品特征画像的重要依据。目前中国白酒香型已经在最初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凤香型、米香型等基础香型的基础上,增添了芝麻香型、豉香型、特香型、老白干香型、兼香型、馥郁香型、其他香型等12种香型的繁荣局面。然而短短四十多年的白酒香型发展史,依旧浓清酱三大香型的主力战场,三分天下的香型基本格局并未发生大的变化,香型对消费者与市场的影响从未缺失,反而愈加“浓烈“。

有数据显示:2022年,大陆浓香型白酒的市场占比约60%,清香型白酒占比约12%,酱香型白酒占比约8%,三大主力香型占据白酒市场的80%。这其中众所周知,浓香型白酒占据产量的绝对优势,酱香型白酒占据利润的绝对优势也是不争的事实,而清香型白酒的优势在哪里,是否甘居中游呢?

浓香热,香型的“最早受益者”

以香型评比划分为起点,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沱牌舍得等川酒为代表的浓香型白酒是香型最早受益者。浓香型白酒概念的诞生,让消费者从最初的对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个别香气浓郁酒的喜爱,一下子扩大到了四川产白酒,一时间,川产白酒成为好酒的代名词,今天的川酒“六朵金花”乃至“小花”们,除了历史悠久的泸州老窖,其他都在从那时名声大振,享誉全国的。代表品牌五粮液更是因一度以产量名列前茅被誉为“白酒大王”,超越茅台成为“白酒一哥”。

“大清香”能否复制“酱香热”?香型波澜的风起云涌

除了自身香气特点受到消费者喜爱,浓香型白酒当年的不断创新实践,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从单粮到多粮,从口感浓郁到绵柔,从高度到低度,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成果,使浓香白酒阵营长期占据行业主动地位,在扩大消费市场的同时,也引来全国白酒同行的争相学习,一时间浓香热弥漫整个白酒产业链。上至厂家、渠道商家、下至消费者和餐饮终端,喝香气扑鼻的南方酒蔚然成分(尽管很长一段时间消费者并不真正了解浓香、酱香、清香等香型之间的差别,甚至对浓香型本身都感到陌生,但这并不影响消费者事实消费浓香型白酒的热情)。

由于浓香型白酒的香气优势明显,酿造工艺普及,原料丰富可及,在原有工艺基础上多年来衍生出不同的风格流派,在国内白酒市场长期占据规模龙头地位。但近年来,随着酱香与清香的回归,浓香型白酒的市场规模停滞不前,甚至有所萎缩,效益与利润率也增长放缓。

酱香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2017年以来,伴随茅台酒高端化与资本化兴起的酱香热,让原本“高冷“的酱香型白酒异军突起,着实火了一把。酱香型的典型代表无疑是贵州茅台酒。作为中国白酒与生俱来的顶流,茅台带动酱酒整体形成了高端化热潮。这一波酱香热的兴起始于飞天茅台市场价格的大幅上涨。与往日的仅仅关注产品价格变化不同,消费者在投资心理的驱动下普遍扩大对茅台酒的需求,当资源稀缺无法满足普遍需求时,购买者的目光投向了所属的酱香型白酒整体。而茅台也在资本关注之时,适时实现酒价、股价双破千元,茅台的金融属性彰显。资本市场对酱酒产区的投资热度也一度高涨,酱香型白酒的投资价值引发全社会对酱香白酒的关注,酱香白酒成为另一因香型而鹊起的群体。

“大清香”能否复制“酱香热”?香型波澜的风起云涌

然而资本热炒下的酱香也很快迎来了市场的风云变化,随着资本市场与经济环境的变化,茅台在完成资本市场筑坝后,及时转身修炼起内功与主业,不断在品牌输出与年轻化上做起文章,而酱香型白酒的市场高关注度正在退热,酱香热留下的大起大落影响正在逐渐显现,酱香热将国台、钓鱼台、金沙、珍酒、容大酱酒等一批颇具产能实力,资金充足的成长型企业推向前台,更多的中小企业则面临渠道与市场的严峻考验。接下来的香型之路怎么走,尚有待观察。

清香型,大道至简&王者归来

让我们最终把目光聚焦到历史更长的清香型白酒。香型分类出现以来,清香型白酒的发展可谓最为稳定、低调,甚至一度陷入萎缩的境地,产量规模与占比长期徘徊在12-15%区间。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显示,“十四五”期间,清香型白酒的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万千升,行业占比由15%上升至20%以上。这一预期是否能够实现,甚至有所突破呢?

“大清香”能否复制“酱香热”?香型波澜的风起云涌

从白酒溯源上看,清香型白酒无疑是最长期具有稳定性的香型,没有之一。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产区和源头在山西,这里也是中国北方白酒的发源地,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白酒的发源地。尽管在今天看来,三大香型中清香型白酒的特点在于“简单、干净“,而恰恰是这一特点,衍生出了今天丰富多彩的白酒世界。翻阅史料可发现,无论是远在川黔的浓香、酱香,还是同在北方的老白干、二锅头,都能从中找到相似之处。如果把香型分类的标准定义在原料、口感风格与工艺,那么在今天各个香型白酒的工艺上,都能寻到古老晋派的影子,也就是说今天中国白酒的诸多工艺与规制,可能多少出自山西酒商的薪火相传。

“汾老大”发力

拥有雄厚的工艺基础,加之中国北方固有的传统消费市场,清香白酒的发展其实具备增长的条件。白酒行业上一轮调整结束后,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及时看到了香型机会,适时提出“清香回归“的口号,结合产区概念的形成与推动,以山西汾阳为产区代表的大清香雏形基础形成。

审视此前的产业格局,清香型白酒虽然拥有曾经的“汾老大”和长久不衰的北方粉丝,但在近十多年“南酒北上”的大背景下,长期处于守势。与酱香热一路锣鼓喧天的高调不同,清香热的回归则显得于无声处,甚至最初并未引起更多的关注目光。火车全靠车头带——2017年,山西汾酒原董事长李秋喜向山西省国资委签下首份目标考核“军令状”,带动汾酒整体进入快速增长期,打响了大清香回归的第一枪。当年汾酒上市公司营收规模由2017年60.37亿元增至2021年199.7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4.86%。

袁清茂时代开启“汾酒复兴”计划,再次强化了清香产区整体向好的动力与信心。山西汾酒从此下定决心积极向省外扩张,深化全球化布局。为一改“汾酒不过黄河”的旧有印象,甚至启动当年就把全国经销商会开在了“祖国最南”的海南岛,随之一路南下征战,扩大势力范围。2022年财报显示,汾酒全国可掌控终端数量突破112万家,省外收入占比已超过60%。

“大清香”能否复制“酱香热”?香型波澜的风起云涌

全方位赋能

伴随着清香龙头汾酒的战略与市场动作,营销机构与企业也加紧梳理“大清香时代”理论与实践总结,为清香复兴造势提供思想理论,“武装”渠道与消费市场。据《中国酒业》杂志的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以清香型白酒为主题与热点的行业论坛及会议,明显呈快速增长之势,从此前的全国每年不足10场增至50场以上;行业聚焦的全国及各省市春/秋季糖酒会上,清香企业与产品表现活跃,涉及清香白酒的活动层出不穷;卓鹏、黑格等国内一流酒类营销机构的知名咨询专家田卓鹏、徐伟、徐涛等更是在大量走访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诸多适合清香白酒发展的实战策略与方法论,为清香白酒赋能,梳理香型趋势,营造消费氛围,推动品类加速发展。

从产区向外辐射

与此同时,山西吕梁产区,特别是以汾酒所在的杏花村地区,也形成了除汾酒外,汾阳王、汾杏、汾阳市酒厂等一批颇具实力的清香型白酒企业,推动优势核心产品加快发展。《吕梁市酿酒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围绕“以酒为基、以旅为纲、酒旅融合、多元发展”的总体方向,争取到2025年底,白酒产能达到60万吨,产量达50万千升,白酒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打造世界级清香型白酒核心产区。而事实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吕梁目前是全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白酒产量占到全国清香型白酒的1/5以上。近年来,随着大清香回归的进一步加速,白酒产业实现了稳健的发展,今年上半年白酒行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1.81%,同比增长22.91%,实现产量13.37万千升,同比增长11.8%。随着汾酒2030技改扩建项目的建设,以及汾阳众多白酒项目的兴建和技改扩建,吕梁白酒全产业链营业收入今年就有望突破500亿元,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的目标。

除了核心产区吕梁,清香型白酒企业近年来也以山西为中心,借势带动辐射到京津冀、豫陕甘宁青,甚至鄂渝等多个省份与地区,在黄河、长江跨流域形成整体出击的态势,为大清香时代的到来创造条件。(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中国酒业》杂志2023年第10期,中国酒业杂志李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