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魏时期河西历史研究

作者:凤凰集结站

引言

河西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地处丝绸之路咽喉的所在,见证着东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因其独有的军事价值,历来为中原王朝所重视,长期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国历史上西北地区具有重要军事、政治、文化价值的区域所在。

北魏时期河西历史研究

北魏对河西地区的攻占与经营

北魏政权与河西地方政权之间的交往时间较长,互动较为频繁,北魏在不断向西扩张的过程中已经与沮渠氏北凉政权之间存在诸多往来。从最开始的和亲到后期的军事征服,北魏占领并控制河西是一个复杂而较为漫长的过程。

在攻占河西地区以后,北魏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控制河西地区后也为北魏经营西域、抵御柔然、打击吐谷浑势力等提供了必要基础。所以这一章节旨在通过细致梳理史料,详细论述北魏攻取河西的进程,同时对北魏前期的经营策略进行探讨,以清晰展现这一时期河西地区的发展状况。

北魏时期河西历史研究

河西地区地方建置的发展变化

河西地区东接关陇地区、西连西域诸国、北接匈奴所在、南抵羌胡之地,处于诸民族交流的“十字路口”。此外,河西地区还像一个“楔子”,紧紧嵌入西域地区的同时,割裂了南方与北方少数民族部落之间的联系往来,能够有效维护中原政权的稳定和其在西域地区的利益,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维护丝路经济的繁荣发展,因此河西地区素有“天下要冲,国家藩卫”的说法。

北魏时期河西历史研究

如何有效管理并经营河西地区不仅可以维护北魏对于中国北方的统治,还能够有效防御来自柔然等草原部落势力的威胁,北魏在攻占河西地区以后采取的管理措施不仅借鉴前朝经验,还根据实际变化推行新的地方管理制度,从军镇到州郡,北魏时期的河西地区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多次转变,这种转变也是帮助我们了解北魏地方行政制度的切入点。

北魏时期河西历史研究

凉州是河西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城镇之一,也是河西地方建置中的重要一环。北魏在攻占河西之初便开始是派遣大将管理凉州事务,后来又设置了凉州镇,以镇都大将管理凉州的军镇事务,体现了凉州的重要性,伴随北魏政权的稳定和军镇弊端的凸显,凉州镇也进行了改镇立州的活动,不过关于凉州镇的设立与改镇立州时间在学界仍有较大争端,本节主要通过对史料的梳理与解读,将凉州镇的设置与改镇立州的时间以及不同地方统治者在河西的作为梳理清晰。

北魏敦煌镇的设立在凉州镇之后,且经营时间较长。设立敦煌镇标志着北魏建立起了对于河西地区的整体统治,也标志着北魏在河西地区地方建置的确立与完善。

北魏时期河西历史研究

北魏宗室经营河西地区及其对外关系

河西地区对于北魏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是抵御柔然、护卫中原的前沿阵地,河西地区能够有效维护中原地区的稳定,为中原地区的平稳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河西地区是北魏中央政府管理西域地区的必经之路,能够有效管控河西地区,关系着北魏中央政府对于西域地区的经营与管理。

因此北魏在攻占河西地区以后,迅速推行军镇制度,在河西地区建立起来了完备的地方行政建制,并长期派遣宗室成员担任河西地区的军政长官,以更好的管理河西地区。

北魏时期河西历史研究

河西地区对于北魏经略西域、抵御柔然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敦煌镇作为北魏在西北边疆的战略前沿,在这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北魏前期借助敦煌天然优势,不断出兵西域,逐步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同时敦煌长期为柔然骚扰,敦煌军民始终坚持抵抗,维护着北魏河西的统治地位,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同时也是中原地区免遭柔然战火侵袭的坚实堡垒和坚定屏障,为中原地区的长期稳定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北魏时期河西历史研究

北魏时期河西的大族与民族

河西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为中原王朝所重视,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河西地区的世家大族势力也逐渐兴起,即声名远扬的“河西著姓” ,又称“西土著姓” 。他们以凉州地区的高门世族为中心,“汉、魏、晋、凉时期,这样的家族略见于史传者不下十数个,在长达二、三百年的时间内,这个社会群曾有过令人瞩目的历史活动。”

北魏时期河西历史研究

从西汉中叶到北朝之前的五个多世纪的时间,借助凉州刺史部的平台和河西经济的底蕴,一大批封建官僚势力不断增长,其后代通过姻亲关系不断加强不同家族之间的联系,同时一部分官僚家族在河西连续数代为官,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控制着官僚选举、推荐的渠道,把持地方察举、征辟的通道,不断扩充着家族实力,其家族势力影响到数个州郡,而他们的宾客、部曲、门生故吏等势力更是盘根错节,广泛分布在河西诸地。

这些家族之间以政治、姻亲、地域为纽带紧紧扭结在一起,成为一股强大的地方势力,是河西地区不可忽视的存在。因此无论时局如何变化,这股势力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实力牢牢掌控河西地区的局面,他们是河西地区政治的中坚力量。

在国家统一的时期,中央政府必须妥善处理这股势力,为了维护地域稳定,有时候不得不倾斜政策以照顾其利益;当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河西地区与中央政府之间联系中断时,任何一方想在河西地区占据一席之地或者形成割据势力时,都必须通过笼络这些大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依靠他们的力量维护河西地区内部的稳定。

北魏时期河西历史研究

北魏时期河西文化的发展与东传

河西文化的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每当中原王朝衰落或发生战乱之时,河西则可凭借自身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保境自守,割据一方,使河西免遭中原战争的破坏和冲击。东汉初的窦融、十六国时期的五凉政权、唐后期至五代的瓜、沙归义军政权、甘州回鹘和西凉六谷部政权等,都是如此。”

南北朝时期的河西地区远离中原战火,成为中原士子、世族避乱迁徙之地,这为河西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五凉时期”更是河西文化发展繁荣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的河西俨然已经成为中国北方的文化中心之一,以凉州为中心的独具地域特色的地域文化逐渐形成,也就是陈寅恪提到的与中原文化、江左文化并列为隋唐文化渊源之一的河西文化。

北魏时期河西历史研究

河西地区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所在,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汇聚之地,是佛教初传中国的必经之地之一,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民族环境,佛教在河西地区发展较为顺利,凉州逐渐成为了北方佛教发展中心之一。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河西地区位于中西交流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原的过程中首先经过河西;第二,西域而来的佛僧教团在河西进行大规模的译经活动,这使得河西逐渐成为译经中心之一,而佛教在凉州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信众的规模和僧侣的数量都在稳步提升,佛教得以从河西向中原传播;第三,河西地区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域,文化环境宽松,对于外来事务有着天然的包容性,这使得佛教拥有了生存的空间,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第四,河西地区环境较为安稳,尤其是在十六国时期,相比于中原的大规模战乱,河西地区的社会环境较为稳定,成为避乱圣地,多种文化在此交流融合,为佛教融入中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第五,“五凉时期”河西佛教发展的黄金阶段,从张轨开始的历任地方统治者都有信仰佛教的倾向,重视佛教的发展和佛寺的各类活动,政治力量的推动和影响下,佛教开始在河西地区快速发展,大量佛教经典在此被翻译,洞窟开凿和修建佛塔更是凉州佛教发展欣欣向荣的表现。
北魏时期河西历史研究

北魏时期的河西佛教发展较为迅速,还得益于河西地区社会环境稳定,佛教发展基础好。“先后历经东汉王朝与曹魏政权,敦煌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成为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商品交易中心和粮食生产基地。

中原文化在这里生根和发展,儒家思想得到传播。产生于印度的佛教文化也被传到了敦煌,西晋时号称‘敦煌菩萨’的译经大师竺法护及其弟子在此译经传教。”以凉州为中心的河西地区,在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具有主要的作用,天然的地理优势和相对安稳的社会环境为佛教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北魏时期河西历史研究

作为多种文化、文明交流碰撞之地,河西地区对于外来事务的排斥力度较小,更加容易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佛教在河西宽松的社会环境下,能够通过吸收借鉴儒学、道教的相关思想,很快便在河西地区扎根,而凉州也在十六国时期逐渐发展为中国北方的佛教中心,成为佛教徒聚集地之一。

北魏时期河西历史研究

结语

北魏由鲜卑族拓跋部建立,拓跋部原居于东北兴安岭,后来逐渐南迁,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在今山西境内在拓跋什翼健担任部落首领时期建立代国,后来被前秦攻灭。

东晋太元十一年(386),拓跋珪在今内蒙古境内重建代国,并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代国时期拓跋氏与河西地方势力略有交际,此时双方均为地方割据势力,地位等同,双方之间基本没有共同利益,因此两者之间没有爆发冲突。

拓跋珪建立北魏以后,首先借助后燕势力,逐步征服北方游牧民族,迅速扩大自己的力量;然后趁后燕内乱时,出兵攻下后燕,基本平定关东地区。

北魏天兴元年(398)拓跋珪迁都平城,此后北魏积极开疆拓土,先后消灭后秦、大夏、北燕、北凉等地方政权,建立起统一北方的封建王朝,结束了中国北方数百年的战乱,使得北方地区进入短暂的统一局面。

后来北魏政权分裂为东、西魏,直到隋唐时期才中国南北方才重新进入大一统的局面。不过北魏政权对于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交流交融具有重要影响,尤其促进了河西文化的东传,为中原文化注了新的活力,而北魏对于河西地区的统治,也有效促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往来,维护了中原王朝边境的稳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