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救护车成运毒车?检察建议堵住救护车监管漏洞

作者:正义网

“今年8月,我们随机对辖区部分医院救护车的审批备案信息登记情况进行‘回头看’。目前,全市救护车备案手续齐备,整改监督到位。”日前,谈起制发检察建议后辖区救护车的运营情况,河南省安阳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耿方这样告诉记者。救护车是救助病人的特殊车辆,在抢救生命方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安阳市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守护病人生命安全的救护车竟成了从事犯罪活动的运毒车。

从这起个案入手,2022年12月,针对辖区救护车规范管理问题,安阳市检察院向市卫生健康部门制发了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督促其排查整治,堵住救护车监管漏洞。

救护车成运毒车?检察建议堵住救护车监管漏洞

检察官对救护车审批备案登记情况进行回访调查。

利欲熏心,救护车成运毒车

2022年1月,吸毒人员王某与人闲谈时得知,一个代号“老蒋”(尚在抓捕中)的人卖毒品,且价格比较便宜。王某随即加上了“老蒋”的微信,联系购买毒品事宜。

王某在林州,“老蒋”在濮阳,两地相隔近200公里,当时又正值疫情防控时期,按照规定,机动车原则上不能随意跨城区行驶。如何才能顺利买到毒品?几经思量后,王某将歪主意打到了救护车上。

经人介绍,王某联系到了在某民营医院开救护车的代某。同年1月18日,王某谎称租用代某的车去濮阳,向其支付了1500元车费,由代某开救护车载其到濮阳。下车后,王某独自去找“老蒋”购买毒品。成功买到毒品后,王某兴奋不已,此后,又以同样的方式先后3次租用代某的救护车前往濮阳市购买毒品。2022年5月7日凌晨,王某第三次买完毒品乘车返回时,警方在林州市南林高速出口将其抓获。

经林州市检察院提起公诉,2022年12月26日,法院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1万元。

以点带面,深挖案件背后监管问题

案件被提起公诉后,承办该案的耿方陷入了沉思:救护车是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用车,在应对自然灾害和紧急突发性事件的抢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能用于抢救、转运重伤病人员、处理紧急疫情及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不得被挪作他用,但在这起非法持有毒品犯罪案件中,救护车却变成了运毒车,其中反映出的问题该如何破解?

2022年11月20日,安阳市检察院成立了调查组,针对全市救护车非法营运等问题展开调查,先后到市卫生健康部门、市某医院、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支队和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等单位调取涉案证据材料。经调查发现,涉案救护车系代某个人出资购买,挂靠在林州某民营骨科医院。该医院违规接受代某挂靠后,对车辆的运行使用并没有管理,代某仍为该救护车的实际控制人与使用人。2022年1月至11月期间,代某利用救护车特殊通行便利,私自跨省通行40余次,跨市(县、区)通行320余次。

代某违规使用救护车的情况只是个案吗?全市救护车的使用管理状况又如何?经过进一步调查,检察官发现,在安阳市登记注册的救护车共计622辆,其中有495辆处于正常使用状态,部分医疗卫生机构救护车底数不清、管理失控,特别是登记在公司企业、民营医疗机构名下的救护车存在监管漏洞,未落实出车登记制度、新车未登记备案、应报废车辆未及时报废等问题十分突出。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安阳市检察院与市卫生健康部门开展调研座谈,并通报了调查走访情况。2022年12月12日,该院向市卫生健康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及时开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救护车清查与整治工作,制定规范的救护车与救护车驾驶员管理工作机制,提高救护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合力攻坚,精准整改护航民生

收到检察建议后,市卫生健康部门立即行动起来,于12月13日制定了救护车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成立救护车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进行救护车专项整治。12月24日,市卫生健康部门对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的救护车辆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按照救护车用途进行分类统计和登记,并与市公安机关提供的救护车登记信息进行比对,全面摸清底数,排查问题。

经查,督察组共发现问题救护车145辆,其中违规挂靠6辆,未及时进行报废处理46辆,未登记上牌照49辆,外观喷涂不规范44辆。

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市卫生健康部门要求各单位针对问题分门别类制定处置意见和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期限,在限期内完成整改。

为从源头上杜绝救护车违规使用问题,该院还建议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完善救护车购置审批制度,建立全市救护车管理台账,并向社会公布救护车信息及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今年8月,安阳市检察院在对该市部分医院的救护车审批备案信息登记情况进行“回头看”时了解到,目前安阳市救护车已经有了完备的备案手续,整改监督落实到位。

代表声音

为“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检察智慧点赞

全国人大代表 葛树芹

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安阳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将服务大局、溯源治理摆在首位,制发的规范救护车管理检察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及时堵住了管理漏洞,并跟踪督办落实,实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目标,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贡献检察智慧。

(来源:检察日报·法治新闻版 作者:刘立新 郑茜 杨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