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史前凶案现场】白垩纪海洋中的大胃王!

作者:江氏小盗龙

【史前凶案现场】白垩纪海洋中的大胃王!

【史前凶案现场】白垩纪海洋中的大胃王!

史前凶案

海王龙有“白垩纪大胃王”的称号,因为它们胃口真的很好,而一堆难以分辨内容的化石却成了最好的证据!

NEWS

经常看我文章的小伙伴肯定对西部内陆海道(Western Interior Seaway)不陌生,这是一片存在于白垩纪晚期,将北美大陆一分为二的宽阔浅海,也成为了许多著名海怪的家园,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海王龙,它也成为这片海洋当之无愧的海王。今天的西部内陆海道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众多海洋生物的化石却能够在加拿大和美国的中西部被找到,并且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史前生态系统及食物链,海王龙就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

【史前凶案现场】白垩纪海洋中的大胃王!

图注:西部内陆海道的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史前凶案现场】白垩纪海洋中的大胃王!

图注:西部内陆海道的生态复原,图片来自网络

在美国发现的许多海王龙化石都保存在南达科他州矿业技术学院(South Dakota School of Mines and Technology)的地质博物馆中,其中就包括了一件编号为SDSMT 10439的化石,这组化石来自于皮埃尔页岩层的Gammon Ferruginous Member,发现时间是1978年。

【史前凶案现场】白垩纪海洋中的大胃王!

图注:南达科他州矿业技术学院校徽,图片来自网络

【史前凶案现场】白垩纪海洋中的大胃王!

图注:编号为SDSMT 10439的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初看化石,你肯定分辨不出它属于海王龙,虽然能够看到许多骨骼,甚至能够分辨出盆骨和后肢的骨头,但是这些化石却不仅仅只属于海王龙。古生物学家经过仔细的清理和辨别后,发现这堆化石竟然来自于六种动物,除了海王龙之外,还有属于鱼类的砂锥齿鲨(Odontaspis)、班纳博格米努斯鱼(Bananogmius),属于鸟类的黄昏鸟(Hesperornis),甚至还有与海王龙同属于沧龙家族的板踝龙(Platecarpus)和硬椎龙(Clidastes)。这么多海洋生物的骸骨以胃容物的形式保存于海王龙的腹部位置,很明显是海王龙的美餐。

【史前凶案现场】白垩纪海洋中的大胃王!

图注:化石中来自不同物种的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史前凶案现场】白垩纪海洋中的大胃王!

图注:砂锥齿鲨,图片来自网络

【史前凶案现场】白垩纪海洋中的大胃王!

图注:班纳博格米努斯鱼,图片来自网络

【史前凶案现场】白垩纪海洋中的大胃王!

图注:黄昏鸟,图片来自网络

【史前凶案现场】白垩纪海洋中的大胃王!

图注:板踝龙,图片来自网络

海王龙吞下的食物到底有多大呢?就以硬椎龙为例,根据保存下来的方骨、翼骨以及几块颈椎来推测,其完成体长在4米以上,而且是被完整吞下的。再以这具海王龙不完整的骨骸复原,它的长度应该达到10米左右。一只10米的海王龙竟然能够吞下相当于自己体长一半的猎物,真的是难以置信。其实海王龙是有绝招的,它的头骨与下颌连接的关节并不牢固,甚至能够自行脱臼并重新复位。当要吞下比自己脑袋还要大的食物时,沧龙的下颌就会脱臼,一下子就扩大了吞咽时咽喉的空间,类似于今天的蛇类,毕竟沧龙类和蛇类是近亲。

【史前凶案现场】白垩纪海洋中的大胃王!

图注:化石中属于硬椎龙的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史前凶案现场】白垩纪海洋中的大胃王!

图注:硬椎龙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正是靠着“脱臼”绝技,这条海王龙吞下了包括硬椎龙在内的各种猎物,当它吃饱喝足后却不知道什么原因死去,于是将最后一餐保存成了化石。

SDSMT 10439仅仅是展示海王龙强大捕食能力的众多化石标本之一,但是却是最著名的一具标本,确立了海王龙在西部内陆海道之中当之无愧的王者地位,同时也是吞食一切的大胃王!

【史前凶案现场】白垩纪海洋中的大胃王!

图注:海王龙的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文字编辑:江氏小盗龙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微信号 17660820999

新浪微博 江氏小盗龙

【史前凶案现场】白垩纪海洋中的大胃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