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皇族身世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儿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刘秀的先祖们,因遵行汉武帝时期颁布的“推恩令”,爵位从王侯递降,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个没有爵位的县令了。
西汉建平元年十二月初六(公元前5年1月15日),刘秀出生在陈留郡济阳县。抛开那些所谓开国皇帝出生时天降祥瑞的传奇刻画,即使只论正史中对他成年后长相的记载,也是绝对的美男子,“身长七尺三寸,美髯眉,大口隆准,与众不同”。
元始三年(公元3年),刘秀的父亲刘钦在县令任上去世,年仅9岁的刘秀与兄妹便成了孤儿,生活也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被远在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的叔父刘良接去抚养。
二、新莽代汉
西汉自汉元帝以来,朝政日益衰败。到了汉成帝之时,成帝昏聩不堪,委政母族,致使以太后王政君为首的王氏外戚集团独揽了朝政大权;同时汉成帝又专宠赵氏姐妹(即那个“环肥燕瘦”,可在男人掌心跳舞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从而形成了“赵氏乱于内,外家擅于朝”的局面。
然而46岁且身体一直健壮的汉成帝某日却突然死在赵合德床上,生前本有四子但全部夭折,因此提前过继了一个侄儿,即位是为汉哀帝。
但这个侄儿身体还没有大伯好,25岁时也因服食春药、纵欲过度而死。于是太皇太后王政君之侄王莽连续拥立汉平帝、孺子婴(刘婴)两代幼主,其地位也历经“安汉公”、“摄皇帝”,几乎就是昔日周公、霍光的再次重演。
但王莽绝不满足于只做周公,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废孺子婴为定安公,正式代汉登基称帝,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国”,西汉刘姓在历经214年的统治后灭亡。
王莽此人是个矛盾共同体,说他盲目复古吧,他比谁都现代化:推行土地国有制,实行盐铁酒国家专卖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贷款制度,废除了奴隶制;他还鼓励科学试验和发明创造:发明了游标卡尺,还曾经亲手解剖人体,并且大力支持飞行器发明。。。
但你要说他是现代穿越,他搞的12项新政中,光是强行恢复千年前已废除的井田制这一条,就已经是构成了不切实际的复古奢望,既触动了豪强、又损害平民利益,加之水、旱等天灾不断,广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
同时他又将百官称谓及全国地名按照古风一改再改(参考武则天时期尚书省改为文昌台,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改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宫进行组织架构名称变更。。),这些花里胡哨的游戏,快乐的是他自己,别人却并不享受。
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大批豪强地主也乘势开始倒莽。顿时,海内分崩,天下大乱。
三、宛城起兵
刘秀的大哥刘縯性格豪放,继承了先祖刘邦吃喝玩乐不干活的太保习气,又斥重金效仿战国时期四大公子的养士之风,倾家荡产地交结天下豪杰(本来就没多少家底的他所养之人当然以流氓地痞为主,还有一些罪犯之所以也接受刘縯的豢养多半是犯了法过来逃避刑罚,参考水浒传)。看到天下已大乱,刘縯觉得也该冒进一把了,于是伙同手下之人在南阳起兵。
而刘秀与刘縯兄弟俩的性格和作风则是完全不同的,新朝天凤年间(公元14年―19年),刘秀来到长安,入太学学习,直到新朝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月,27岁的刘秀觉得时机成熟了才宣布从宛城起兵,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
十一月,刘秀部队从宛城来到舂陵,时值大哥刘縯的部队也在此处,于是史称刘秀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但当时兵少将寡,装备很差,甚至在初期,刘秀都是骑牛上阵的。
为了壮大声势,加强反莽力量,舂陵兵与绿林军主力进行了联合,从而扩大了相互的力量,并先后与新莽的征讨大军激战,取得了多场胜利。
公元23年,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更始帝。对此,刘縯及南阳刘姓宗室极为不满,只是迫于在联军之中,绿林军人多势大,又有强敌在前,只得暂且作罢。刘縯被刘玄封为大司徒,刘秀则受封为太常偏将军。
更始政权建立,复用汉朝旗号,此举大大震动了新朝,王莽随即派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发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万扑向昆阳和宛城一线,力图一举扑灭新生的更始政权。而此时昆阳绿林军仅九千人,寡不敌众,刘秀说服诸将固守昆阳,自己则亲率13名骑兵乘夜出城,到定陵县、郾县调集援军一万七千人驰援昆阳。
援军到后,绿林军决定出城决战,刘秀亲率千余精锐为前锋,反复猛冲,斩杀王莽军千余人,绿林军士气大振。随后刘秀又以三千步骑迂回到敌军的侧后,偷渡昆水,向王邑大本营发起猛烈的攻击。
王邑依旧轻敌,只率前锋万余人迎战,结果兵马陷入困境,王寻战死。昆阳守军见城外取胜,乘势出击,王莽军大乱,纷纷夺路逃命,互相践踏,积尸遍野。
新朝号称百万大军的主力覆灭于昆阳城下,新莽政权也随即土崩瓦解。更始元年(23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混战之中,新朝覆灭。
四、河北称帝
在昆阳之战中立下首功的刘秀正马不停蹄南下攻城略地时,刘秀的兄长大司马刘縯受到更始帝猜忌而被杀害。
刘縯的死,对刘秀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击,但是刘秀要成大事,必须暂时向更始帝低头,于是他强忍悲伤、韬光养晦,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返回宛城向更始帝刘玄谢罪。
虽然昆阳之功首推刘秀,但他不居功自傲,并且表示兄长犯上,自己也有过错。更始帝本因刘縯一向不服皇威,故而杀之,见刘秀如此谦恭,反而有些惭愧。因此刘秀不但未获罪,反而得封武信侯。刘秀回到宛城后不久,在宛城即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门千金阴丽华。
但是,刘秀心里明白,即便是一时让更始帝不猜疑自己,以后也可能会落得与兄长刘縯一样的下场,毕竟自己声名远播、功高震主。
当时新莽王朝虽然覆灭,但是黄河以北各州郡都在持观望态度,未曾归附更始政权,赤眉军在山东发展迅速、声势日益壮大,还有“河北三王”、铜马、尤来、隗嚣、公孙述等等割据势力,因此招抚河北成为目前更始政权的重点工作。
此时朝中分两派意见,以刘赐为首的大臣认为刘秀有能力,有威望,是去河北招抚的最佳人选,可是以大司马朱鲔为代表的绿林军将领则强烈反对。当初刘玄杀刘縯,就是听了朱鲔等人的建议,而这次如果让刘秀去河北,其势力必将壮大不受控制。就在刘玄犹豫不决的时候,冯异建议刘秀重金巴结左丞相曹竟,来争取这次天高任鸟飞的机会。
终于在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更始帝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经过一系列大小战役,刘秀取得南栾之战的胜利,攻破了邯郸。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促成和真定王刘杨的联盟,刘秀亲赴真定王府,以隆重的礼仪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此时距刘秀在宛城迎娶阴丽华尚不足一年。
见刘秀在河北日益壮大,更始帝极为不安,他遣使至河北,封刘秀为萧王,令其交出兵马,回长安领受封赏,同时令尚书令谢躬为幽州牧,就地监视刘秀的动向。
刘秀先是以河北未平为由,拒不领命,不久后刘秀授意手下悍将吴汉将谢躬等更始帝派来的大臣干掉,自此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
同时,刘秀发幽州之兵与占据河北州郡的铜马、尤来等农民军激战,经过激战,迫降了数十万铜马农民军,并将其中的精壮之人编入军中,实力大增,当时关中的人都称河北的刘秀为“铜马帝”。
更始三年(25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
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后汉(唐末五代之后也根据都城洛阳位于东方而称刘秀所建之汉朝为东汉),刘秀是为汉世祖光武皇帝。
五、光武中兴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刘秀登基后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克定天下,首先是绿林军与赤眉军火并,汉军坐收渔翁之利,然后刘秀向东南,巴蜀的用兵,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中国再次归于一统。
自新末大乱到再次天下一统,全国人口只剩下西汉时期的十之一二。刘秀勤于政事,一是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使得战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而人口又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二是实行轻徭薄税,经常发救济粮,减少租徭役,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罢免贪官污吏,加强中央集权。三是大力裁撤官吏,合并郡县,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到刘秀统治的末期,人口数量达到了两千多万,增长了一倍还多,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