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一轮复苏全面启动,接下来发生的事或颠覆三观…

作者:笑饮清风怒饮茶

老铁们,实质性的重磅利好来了,九月份的PMI这回彻底出息了!

我估计得有不少老六一听今天的开场白,只想下滑到评论区,当一把“嘴强王者”。

东三省有句老话说:淹死会水的,打死犟嘴的。

咱们今天文明唠嗑,只拿数据说话——

毕竟,实事胜于熊便。

新一轮复苏全面启动,接下来发生的事或颠覆三观…

国庆节前一天,最新一期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公布——

50.2%,前值为49.7%。

不仅较前月上升了0.5个百分点,且高于Bloomberg此前预测的那个50.1%中值 。

9月份制造业PMI已连续4个月呈现回升,且是今年4月份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

新一轮复苏全面启动,接下来发生的事或颠覆三观…

PMI数据是一项综合性的调查数据,涵盖了指标企业的采购、生产、订单、就业几项核心指标。

这玩意儿要是拿到医院里,基本上相当于血常规,细分项目多、覆盖分类广,对判断经济运行质量与后续走势意义重大。

新一轮复苏全面启动,接下来发生的事或颠覆三观…

从具体行业来看,汽车、电气机械器材、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3%,提示相关行业供需释放快于平均值。

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还真就走出了一波两极分化:

大型企业环比改善0.8个百分点至51.6%,继续高于50%这一临界点,景气指数一马当先。

其实以上两组分类数据大伙儿可以放一起看,能玩转那些行业的基本上都是大企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分别为49.6%和48.0%——

小型企业虽有0.3个百分点的改善,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仍然位于荣枯线以下。

微观主体改善水平还有待提升,相关政策面也需要进一步给予支持。

从制造业五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52.7%,+0.8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50.5%,+0.3个百分点)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50.8%,-0.8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

而原材料库存指数(48.5%,-0.1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48.1%,+0.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PMI领先指数同样有着相当过硬的表现,这项数据反映的是更加敏感的需求变动情况。

目前,PMI领先指数已经接近2021年的平均水平。

说一千道一万,供需变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只有供需基本面持续改善,复苏势头才能真正持续下去。

所以说,这一项指标的含金量,那是相当到位…

新一轮复苏全面启动,接下来发生的事或颠覆三观…

无独有偶,9月份产需缺口指数同样持续上升,目前已经来到2.2%,告别收缩区间。

看到这儿的老铁忍不住又想问了:这个产需缺口指数又是啥玩意儿?

简单来说,生产指数减去新订单指数,得到的就是产需缺口指数。

它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对未来需求的预期。

预期乐观,产需缺口便会放大,反之产需缺口便会收缩。

经济学,既是科学又是玄学,就玄在这儿了。

预期的话语权,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那真是一点儿不整假的。

新一轮复苏全面启动,接下来发生的事或颠覆三观…

最新的一系列PMI表现,其实已经发出了比较明确信号——

宏观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加快,经济已然呈现缓慢的弱复苏,且复苏斜率有加速上扬的迹象。

新一轮复苏全面启动,接下来发生的事或颠覆三观…

PMI可能是常见经济学数据里,最特立独行的——

其一,PMI是个荣枯型指标。

看的是逐月环比的实时数据,某种程度上说,只有50%以上和50%以下两个数值段。

高于50%可以视为生产经营活动处于扩张区间,实体经济改善;

低于50%,不管你是46、47还是48、49,总体都是呈现萧条。

这就好比我给你介绍个对象,说那个姑娘有180斤,那是不是净重又能怎样?

其二,PMI是广度指标而非强度指标。

下个月52%,这个月51%,意味着更多指标企业经营生产在改善;

它并不是说原先那些企业的改善力度更大。

这个很容易理解——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你比方说,一个行业里就一个宇宙级大佬吃得满嘴冒油,恨不得夹两筷子就得松松皮带;

完事儿欠一屁股债,还不管别的同行死活,那吊儿郎当入狱还是迟早的事?

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促成了宏观基本面的弱复苏态势呢?

首先,政策面的系统性拉动起到决定性作用。

7月24日,高层会议明确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

在此之后,央行进行了一系列的降准降息举措,专项债发行也明显提速。

货币手段和财政手段双管齐下,本质上是瞅准需求、对症下药。

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4971亿,用于项目建设的新政专项债券是23598亿。

像许多市政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等都是从这儿出的钱。

以上这套系统性打法,直接提振了供应链上下游采购量的上升,继而促成制造业产量景气扩张。

据统计,9月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指数PMI分别为59.4%和53.5%,环比上升2.9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

此外,大宗商品价格环比也出现了上涨,原油、焦煤、煤炭、钢铁表现尤为明显。

几乎同一时期内,还有一些定向政策利好同样功不可没:

一是有关房地产行业的一系列支持性政策接连落地,直接促成了9月份核楼市供需面迎来边际回暖。

据中指院数据显示:2023年9月,全国100座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平均价格为16184元/㎡,环比由跌转涨,涨幅为0.05%。

其中,44座城市环比出现上涨,30座城市环比出现下跌,另外26座城市环比持平。

9月份,房地产经营状况PMI指数达到42.7%,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

后续对于上下游供应链条上的关联行业而言,还将进一步产生拉动。

二是全国各地的促销费、稳投资措施陆续出台,对拉升总体需求也产生了积极效果。

不少省份设立了数百亿的信贷额度,用来支持民生工程以及定向鼓励消费。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各省之间,你几百亿、我几百亿,积少成多那可不得了。

9月份,消费品行业PMI干到了51.3%,环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是一个积极信号。

另一方面,服务业景气水平回升同样功不可没。

9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干到了51.7%,较前值上升0.7个百分点。

这个表现,明显比制造业的回暖更具广泛性。

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大伙儿不妨想想——

最近几个月以来,一到大长假、小长假,怎么到处都是人山人海;

一到有明星开演唱会,人潮汹涌到总能贡献几个热搜。

从调查结果来看,也的确如此:

信息、文娱、餐饮住宿、交通运输保持着较高的景气水平。

新一轮复苏全面启动,接下来发生的事或颠覆三观…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海外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全球贸易仍旧疲软。

咱们来看几个主要经济体的表现便可一目了然——

美国制造业PMI是48.9%、欧元区43.5%、英国48.5%、加拿大47.5%、日本48.5%、韩国49.9%…

乍一看都不如咱们,嘿,风景这里独好。

可是一看大陆9月份的新出口订单指数,47.8%,虽然较上月增长了1.1个百分点,但仍位于50%荣枯线以下。

作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甚至是贸易全球化的最后信徒,海外需求改善才真正符合我们的长远利益。

接下来,海外经济与全球贸易修复,仍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要点之一。

目前,我们的宏观经济运行已经进入缓慢复苏的阶段。

这是一个来之不易但未来可期的局面。

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PMI持续改善与复苏斜率上扬,极有可能会促成以下两大结果——

一是通胀压力增大。

二是资产价格上涨。

PMI在荣枯线以上持续运行,意味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实体经济持续好转。

在此影响之下,就业基本面的好转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就业修复是整个周期传动链条的重中之重——

对此有所怀疑的老铁,可以扪心自问一下,消费变得抠抠搜搜到底是跟钱包的关系大,还是跟人心的关系大。

所以,就业改善一定会带来消费改善,而下一步必然是信贷持续修复与通胀压力增大。

一方面,我们在过去三年的多数时间里,广义货币M2都保持着两位数增长,截至8月末,余额已经来到286.93万亿,同比增长10.6%。

很长一段时间来,我们总听说增发货币在金融体系空转…

待实体经济持续修复后,你再看还是不是这个情况?

另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和粮食等关键原材料价格接连上涨。

在输入型通胀的传导效应之下,国内消费的通胀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

同志们,一面是实体经济复苏,另外一面是通胀压力扩大。

接下来是什么?

必然是避险需求上升,从而推高资产价格。

这不是预测,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举个栗子,随着国际油价重返90美元/桶的历史高位,与之密切相关的沥青、燃油、纸浆、橡胶等价格也出现了大幅度波动。

而这必然直接刺激上市公司积极投身期货市场。

道理很简单,以前捶背打盐400块钱一次,洗浴中心老板通知我下个月涨到500,那我指定得充卡控制总体成本啊!

在洗浴中心充卡是我的避险需求,在期货市场扩大投资是上下游关联企业的避险需求。

而对我们绝大多数的普罗大众来讲,家庭资产的避险需求,无论怎样兜兜转转,最后大概率会回归到核心房产上来。

你今天可以不相信这个话,只要能认可经济修复-投资提振-通胀压力增大-资产价格上涨的传导逻辑,咱们今天不白唠这么多。

但如果头铁说:我只相信眼见为实,那大概率是要交天价学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