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俺答汗和漠南地区的发展(四)

作者:公益北疆

#讲好中国文化#

俺答汗率兵攻至北京附近,企图以武力迫使明朝答应通商,使明朝“畿甸大震”。经过多次周折,明朝始对建立和平贸易关系的重要性有了认识。1570年(隆庆四年)冬,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因不满俺答汗夺去自己的聘妾,率妻子和奴仆阿力哥等投奔明朝,得到大同总督王崇古等人的接纳。俺答汗本来想以武力夺回把汉那吉,但得知明朝方面给予其孙以丰厚的款待,于是罢兵。双方以此为契机,于1571年(隆庆五年)达成最后协议,建立了和平的贡市关系,明廷封俺答汗为“顺义王”,授右翼各封建主为都督、指挥、千户和百户等官职,每年发给定额赏金。俺答汗去世后,他的夫人钟金哈屯(三娘子)主政三十年,努力维护同明朝的和平贡市关系,使蒙古地区和明朝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明朝封她为“忠顺夫人”。

俺答汗和漠南地区的发展(四)

图片源于网络

俺答汗在政治上、军事上的胜利是与他对漠南地区的建设分不开的,他把土默特地区建设成为巩固的基地,把库库河屯建设成为蒙古地区的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了开发漠南地区,俺答汗采取了适当的方针政策:(一)收留了成千上万的汉族兵民。明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激化,为了逃避明朝的剥削和压迫,成群结队的汉族兵民源源进入漠南地区谋生,尤其以嘉靖年间大同三次兵变后,逃入蒙古地区的士兵和白莲教徒为最多。到了十六世纪末,仅移居库库河屯地区的汉族人口就达到数万之多。俺答汗收留了他们,并给予牛羊、帐幕、耕地和农具。这些人大多数是贫苦的农民和各种工匠,他们带来了汉族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各种工艺。俺答汗还招募汉、藏族工匠共同建设土默特地区。

俺答汗和漠南地区的发展(四)

图片源于网络

(二)采取奖励农耕的政策。对来投的汉族兵民,给予土地,让他们从事农业。还制订了保护农田的法令:盗窃田禾,未收割的罚三九牲畜,已收割的罚六九牲畜。又规定,行军“毋践禾苗”。在这种鼓励农耕的政策下,十六世纪末在库库河屯地区开垦出良田万顷,连村数百,生产出大量的粮食,基本上解决了土默特地区的粮食问题,并储藏了大量的粮食,如土默特仅刘四(刘天麒)一户就储藏粮米五千余石。(三)广泛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包括政治和经济制度、生产技术、军事技术、科学、建筑、医药、思想和文化知识等。俺答汗“以大明律绳其下”,当时制订的《俺答汗法典》其内容即反映出这种政治、文化的交流。

俺答汗和漠南地区的发展(四)

图片源于网络

以上措施,巩固了俺答汗的政权,加快了漠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明代蒙古的政治形势总的来说,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其发展趋势是要消除这种封建割据,加强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蒙古和明朝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战争与和平,都强烈地表明了蒙古与中原地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俺答汗和漠南地区的发展(四)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