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俺答汗和漠南地區的發展(四)

作者:公益北疆

#講好中國文化#

俺答汗率兵攻至北京附近,企圖以武力迫使明朝答應通商,使明朝“畿甸大震”。經過多次周折,明朝始對建立和平貿易關系的重要性有了認識。1570年(隆慶四年)冬,俺答汗的孫子把漢那吉因不滿俺答汗奪去自己的聘妾,率妻子和奴仆阿力哥等投奔明朝,得到大同總督王崇古等人的接納。俺答汗本來想以武力奪回把漢那吉,但得知明朝方面給予其孫以豐厚的款待,于是罷兵。雙方以此為契機,于1571年(隆慶五年)達成最後協定,建立了和平的貢市關系,明廷封俺答汗為“順義王”,授右翼各封建主為都督、指揮、千戶和百戶等官職,每年發給定額賞金。俺答汗去世後,他的夫人鐘金哈屯(三娘子)主政三十年,努力維護同明朝的和平貢市關系,使蒙古地區和明朝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明朝封她為“忠順夫人”。

俺答汗和漠南地區的發展(四)

圖檔源于網絡

俺答汗在政治上、軍事上的勝利是與他對漠南地區的建設分不開的,他把土默特地區建設成為鞏固的基地,把庫庫河屯建設成為蒙古地區的一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為了開發漠南地區,俺答汗采取了适當的方針政策:(一)收留了成千上萬的漢族兵民。明朝中期以後,社會沖突激化,為了逃避明朝的剝削和壓迫,成群結隊的漢族兵民源源進入漠南地區謀生,尤其以嘉靖年間大同三次兵變後,逃入蒙古地區的士兵和白蓮教徒為最多。到了十六世紀末,僅移居庫庫河屯地區的漢族人口就達到數萬之多。俺答汗收留了他們,并給予牛羊、帳幕、耕地和農具。這些人大多數是貧苦的農民和各種工匠,他們帶來了漢族地區的農業生産技術和各種工藝。俺答汗還招募漢、藏族工匠共同建設土默特地區。

俺答汗和漠南地區的發展(四)

圖檔源于網絡

(二)采取獎勵農耕的政策。對來投的漢族兵民,給予土地,讓他們從事農業。還制訂了保護農田的法令:盜竊田禾,未收割的罰三九牲畜,已收割的罰六九牲畜。又規定,行軍“毋踐禾苗”。在這種鼓勵農耕的政策下,十六世紀末在庫庫河屯地區開墾出良田萬頃,連村數百,生産出大量的糧食,基本上解決了土默特地區的糧食問題,并儲藏了大量的糧食,如土默特僅劉四(劉天麒)一戶就儲藏糧米五千餘石。(三)廣泛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包括政治和經濟制度、生産技術、軍事技術、科學、建築、醫藥、思想和文化知識等。俺答汗“以大明律繩其下”,當時制訂的《俺答汗法典》其内容即反映出這種政治、文化的交流。

俺答汗和漠南地區的發展(四)

圖檔源于網絡

以上措施,鞏固了俺答汗的政權,加快了漠南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明代蒙古的政治形勢總的來說,處于封建割據狀态,其發展趨勢是要消除這種封建割據,加強與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關系。蒙古和明朝之間的關系,無論是戰争與和平,都強烈地表明了蒙古與中原地區之間的互相依存關系。

俺答汗和漠南地區的發展(四)

圖檔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