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最新!发现金太祖玉册!

最新!发现金太祖玉册!

最新!发现金太祖玉册!

▲金中都遗址出土的金太祖玉册

图源:国家文物局

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吉林和龙大洞遗址、辽宁朝阳马鞍桥山遗址、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北京金中都遗址等4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主持会议。

此次发布会聚焦旧石器时代至宋金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

和龙大洞遗址年代距今5—1.5万年,是中国长白山地区年代最早、文化序列最完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也是目前东北亚最早利用黑曜岩制作石器的遗址之一,清晰地展示了该地区石器工业由石片石器向“石叶—细石叶”技术转变的重要过程,丰富了东北亚现代人演化扩散、文化发展、生计方式的相关认识。

马鞍桥山遗址年代距今约7700-5500年,主体是一处红山文化早期中型聚落,兼具居住与祭祀功能,对研究红山文化聚落形态、社会等级分化与精神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邾国故城遗址是东周时期邾国都邑和秦汉时期邹县县治遗址,新发现一处始建于战国、沿用至秦汉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出土封泥821枚、陶文243枚,揭示了东周列国都城向秦汉县治转变过程中城市面貌的变迁,是从诸侯并立走向大一统王朝历史进程的珍贵缩影。

金中都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基址,经历两期营建,轴线、朝向保持一致,结合文献初步推断可能为金代皇家寺院大觉寺遗址,出土玉册、官印、建筑构件等文物,是研究金中都城市规划、建筑布局与皇家礼制的重要资料,更是中国古代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真实写照。

此次通报的4项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是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国家文物局将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下,持续推进大陆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考古研究,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与会专家对4项重要成果进行点评。国家文物局有关司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最新!发现金太祖玉册!

▲新闻发布会现场

接下来,重点说一下金中都遗址最新考古成果。

西城区右安门内发现的金代大型建筑遗址,是金中都考古首次发现的大型官式建筑组群。

最新!发现金太祖玉册!
最新!发现金太祖玉册!

▲大型建筑基址全景图。图源:国家文物局

考古发现金太祖玉册

推断遗址为皇家寺庙

最新!发现金太祖玉册!

▲金太祖玉册

遗址出土了玉册、仿铜瓷礼器、龙纹瓦当、云凤纹瓦当、琉璃瓦件、铜印、宗教塑像等遗物,其中玉册、仿铜瓷礼器是皇家祭祀礼器,龙纹瓦当和琉璃瓦是高等级建筑的标志。

最新!发现金太祖玉册!

▲仿铜瓷礼器

最新!发现金太祖玉册!

▲铜印

此外还出土了大宗定窑、钧窑、磁州窑等窑口的瓷器,以及煤、铜器和铜材、铁器、骨器等遗物,反映了金中都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状态。

最新发现

推断为金代“大觉寺”

最新!发现金太祖玉册!

▲兽面瓦当

根据地理位置、地层关系、建筑规制和出土遗物分析,早期建筑基址时代约为辽至金大定年间,晚期建筑基址时代约为金大定至金末元初。根据《元一统志》《湛然居士集》等文献记载,初步推断早期建筑与建于辽代的义井精舍有关,晚期建筑与大定年间的大觉寺有关,是金代皇家寺院,是金中都考古首次发现的大型官式建筑组群。

考古发现金中都大型“四合院”

最新!发现金太祖玉册!

▲金中都大型建筑遗址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进行考古发掘,该建筑组群是四面房屋围合式院落,晚期建筑组群由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南北两座大殿和东西对称的廊房组成,结构完整,布局清晰,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这个建筑组群的发现为了解金中都的里坊布局、城建规划提供了依据,为推动金代庙制和礼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也为研究金中都的手工业生产、商贸形态、社会生活提供了新资料,进一步从考古学视角阐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

最新!发现金太祖玉册!

▲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出土陶塑关公像

图源:国家文物局

文/图|综合自国家文物局 北京新闻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