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1年董振厚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陈锡联听后:我有个要求

作者:古羽042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桃花,多么春天的品种。但其实,桃花却是发源于冰天雪地的黑龙江。关于桃花,有一首我们都很熟悉:《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的故事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当时有一个名叫邬大伟的词作家,他的故事与这首歌曲紧密相连。

1981年董振厚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陈锡联听后:我有个要求

邬大伟当年跟随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来到了苏联边境的乌苏里江边,目的是为士兵们慰问表演。这个地方的严寒天气让他深感困难,几乎每天都是零下40摄氏度,令人难以忍受。然而,更让他感到震撼的是战士们的坚韧和勇敢。他们在极寒的天气下依然坚守,用白床单伪装自己,几乎没有防寒措施。这种坚持令邬大伟深受触动。

1981年董振厚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陈锡联听后:我有个要求

每次战士们执勤回来后,邬大伟都会关心地问他们是否感到冷,是否想念家乡。战士们的回答却让他深感敬佩:“最冷的时候,我就把雪花想成我的故乡的桃花,想到这儿,再苦再冷也不觉得了。”这些话深深触动了邬大伟,因为他明白,这是战士们为了自己的使命,抑制了对家乡的思念,坚定地投身于战斗中。

1981年董振厚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陈锡联听后:我有个要求

邬大伟决定要为这些可敬的战士们创作一首歌曲,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支持。然而,要创作一首关于桃花的歌词并不容易,特别是在那个时代。他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从未放弃。直到1980年,他终于完成了这个心愿。

1981年董振厚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陈锡联听后:我有个要求

这时,邬大伟找到了曲作家铁源,希望他为这首歌曲谱曲。铁源原本因一首作品未通过审查而感到灰心,但邬大伟的坚持和支持让他重新振作起来。他创作了一首曲调温柔的版本,并在创作中受到邓丽君歌曲的启发。

1981年董振厚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陈锡联听后:我有个要求

然而,铁源后来认为这个版本对于战士们来说过于温柔,不够激情。他决定重新谱曲,创作出更加澎湃、豪迈的版本。在董振厚的支持下,这首歌曲终于结合了温柔版本和激情版本,成为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大气磅礴的作品。

1981年董振厚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陈锡联听后:我有个要求

1981年,董振厚在沈阳八一剧场演唱了这首歌曲,而当时的沈阳军区司令陈锡联也在现场。陈锡联对这首歌曲非常喜爱,他提出要全军推广这首歌曲。有了陈锡联的支持,这首歌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

1981年董振厚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陈锡联听后:我有个要求

至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仍然是人们熟知的经典之一,它的故事源于邬大伟的坚持和创作,传达着对军人坚韧不拔精神的敬意,以及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1981年董振厚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陈锡联听后:我有个要求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