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批插队婆孙表情包,能否换成黑名单?

作者:sammiRfR6

引发广泛热议的两名女子插队事件再度引发社会波澜,因有人将这两名女子的形象制成卡通形象车贴并拍摄调侃短视频,引发了是否侵犯肖像权的争议,同时也在两人舆论批评是否适度的问题上引发了分歧。大家好,我是关注新闻和法律问题的老梁。这个事情很多人都已经了解了,两名女子插队引发冲突,事后对其他游客大肆怒斥,结果却意外地成了网友们制作卡通形象车贴的创意对象。坦白说,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卡通形象时忍不住笑了,确实很滑稽,但这也是不妥的行为。实际上,这涉嫌侵犯了肖像权。有网友辩称,这并没有使用她们的真实面容,但我们的民法典保护的是外部形象,如果能够让人们联想到特定的个体,通常都会被视为肖像权的侵犯。然而,有人认为这是侮辱,我则不完全同意。她们的社会评价因其不当行为而降低,如果这个卡通形象没有明显贬低成分,而仅仅是一种卡通表达方式,我认为并不存在侮辱的情形。当然,至于法院如何判定,我并不清楚,这只是个人看法。

批插队婆孙表情包,能否换成黑名单?

此后,我看到网友和媒体再次开始争论此事。一些网友开始猜测这两人是否排队等待时间较长,因此不应该太苛责;还有一些网友认为尽管这两人的行为不当,但批评是否过分。胡锡进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吵架的主要是其中一位女子,将这段视频传播到互联网已经不妥,更不应该用漫画式方式侮辱老年妇女。他还提到,互联网上不应该过于放大普通老百姓的行为,也不应该将对公众人物的行为标准套用到老百姓身上。人民网则发表评论,主要质疑商家的制作和销售行为。

批插队婆孙表情包,能否换成黑名单?

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讨论。首先,我认为上传视频本身并不是不合理的,因为上传者是普通老百姓,这是他们行使自己舆论监督权的一种方式。然而,我依然认为在上传时应该对涉事人进行模糊处理,否则如果涉及肖像权侵犯的诉讼,将会引发问题。舆论监督应该侧重于对事件的批评,而不是攻击个人。至于胡锡进提到的不能用对待公众人物的方式对待普通人,我则有不同看法。在我看来,将来曝光问题行为时并不是只能针对公众人物,但需要注意以道德层面的批评为主。然而,这俩人之所以受到批评,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犯错后仍然理直气壮地与他人争执,这才引发了众多人的不满。从这个角度看,那位自称“我们四川人不好惹”的婆婆也并不无辜,因为她的年龄并不应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补充一下,之前我认为这两人没有说脏话,但有网友提醒我其中一位女子曾使用了国骂。不过,这也并不构成严重的违法问题,我认为道德批评更为重要。

批插队婆孙表情包,能否换成黑名单?

其次,关于这一事件的传播,需要区分不同情况。普通网友的评论和转发是一回事,而平台和媒体的引导又是另一回事。我之前在视频中提到了媒体,但没有提到平台。然而,如果这些内容可能侵犯肖像权,各个平台也应该考虑进行一定的引导。我建议平台未来推出一种打码功能,这可能会非常实用。媒体炒作这一事件的问题,我之前已经提到,他们以吸引流量为目的过分炒作,这不是第一次了。虽然网上曝光事件很多,但很少有媒体提及涉及肖像权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媒体在自己曝光时通常都会进行模糊处理,这说明媒体自己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然而,他们似乎将普通老百姓置于不予关注的位置。此外,我认为一些人试图为这两人辩护反而加剧了事件的热度,这两人的行为并没有值得辩护的地方,尽管批评可能过度,但我们也不应该为他们寻找借口,这可能会引发更多的指责。

批插队婆孙表情包,能否换成黑名单?

最后,关于线下行动,我认为人民网的评论有一定道理。网友的评论和转发并不违法,因为他们没有牟利,但商家制作和销售相关产品则是另一回事。这让整个事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然而,我认为线下行动也存在一定的缺失,不能只是说不应该做什么,我们也需要探讨应该采取何种行动。四川观察、红星新闻等媒体热衷于炒作热点,这是四川地区的问题,他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本地问题,而不是总是把目光投向其他地方。此外,我认为媒体应该尝试采访这两人,如果他们能够向公众道歉,我相信这将有助于平息舆论。当然,这两人可能会拒绝接受采访,但媒体仍然应该尝试一下。与此同时,文化旅游部门应该发表立场,对五一期间景点出现的不文明现象采取措施,不妨考虑将相关责任者列入黑名单,或者寻找其他适当的处理方式。这既可以树立榜样,也有助于平息舆论。官方的斥责将让老百姓感到满意,否则我们只强调对他们的保护,而不约束他们,社会效果可能也会受到限制。

批插队婆孙表情包,能否换成黑名单?

以上是我对插队婆孙被做成表情包问题的一些看法,个人观点可能有疏漏之处,欢迎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在评论区留言。您可以关注我的账号“老梁不郁闷”,我将继续分享更多有关新闻和法律问题的观点。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