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秋将至,可园文人雅集别具“莞味”

作者:羊城派

作为“金秋·进莞来”的三大特别项目之一,东莞重磅文旅网络综艺晚会《中秋可园——岭南生活美学录》于9月27日晚8:00完美上线,一场串联可园中秋家宴、诗画雅集的穿越之旅由此开启。

《草龙舞》《十二花神图》《月光光照地堂》《绿绮琴歌》《厨房“粤”章》……节目围绕岭南文化+古今中秋宴+文歌雅舞的创新式演绎让人眼前一亮,用数字化手段讲述传统文化故事的呈现形式纷纷受到网友点赞。

中秋将至,可园文人雅集别具“莞味”

直播截图

中秋将至,可园文人雅集别具“莞味”

活动同时在羊城派直播

作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是东莞这座岭南古邑的标志元素,也是东莞中秋味最浓的地方之一。

中秋将至,可园文人雅集别具“莞味”

可园场景 《中秋可园——岭南生活美学录》总时长为40分钟,以当下流行的“网剧+网综”的形式,聚焦可园主人张敬修的衣食住行,以“文化+科技”的方式创造性呈现东莞饮食风物之美、以可园为代表的岭南园林建筑之美、以“二居”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绘画之美,重现莞邑文化经典场景。

这场美轮美奂、古今辉映的视听盛宴通过国家、省、市等多媒体平台进行同步直播,同邀明月,共贺中秋。一场古今穿越关于美食、美景、美物的对话,一部杂糅传统民俗、文化大美、和谐大爱的“生活美学录”,借助线上、线下平台全时空传播,让这场由可园而起的文化颂歌传遍中华大地,为文化东莞注入全新的岭南文化注解。

用科技手段重新打开莞邑文化

据晚会总导演周方介绍,在中秋这个浓缩了中国人文精髓和情感的传统节日里,主办方希望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可园的东莞文脉以及岭南文化的精髓,通过艺术化的加工来做视觉的呈现,带领观众在节目中开启莞邑文化的奇妙之旅。

中秋将至,可园文人雅集别具“莞味”

古典舞

中秋将至,可园文人雅集别具“莞味”

《十二花神图》 其中,古典舞《十二花神图》采用了以三维动画特效结合部分实景拍摄的方式呈现,以可园镇馆之宝居廉创作《十二花神图》的故事为创作主题。

中秋将至,可园文人雅集别具“莞味”

雅乐诵歌《绿绮琴歌》

雅乐诵歌《绿绮琴歌》提取清代屈大均所作诗歌《绿绮琴歌》的部分词句进行改编吟诵,将可园主人张敬修建绿绮楼收藏名琴、感怀家国情怀的故事以书法+舞剑的形式进行展现。

“大家都知道张敬修是军人武将,但又有文人气质,我们在节目中通过书法展现他‘文’的一面,通过舞剑来展示他的家国情怀。”晚会总导演周方介绍。

可宴,融合岭南生活美学

可宴是《中秋可园——岭南生活美学录》的重头戏。百年前,可园主人的中秋夜家宴有什么美酒佳肴?

据介绍,节目组梳理了可园及可园主人张敬修的故事、张敬修邀请宾客家宴的史料记载、以及以“二居”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的故事,邀请东莞文化界人士、东莞烹饪协会一起做菜品的设计,精心设计每一道菜的菜式和名字,力图通过挖掘故事,增强文化给养。

中秋将至,可园文人雅集别具“莞味”

品尝美食画面

莞香茶、擘红熟醉虾、福可千日醉、翡翠双清美、秋日菊蟹图、悟游鱼欢乐……每一道菜都融岭入南生活美学,汇东莞传统文化精髓。

比如未荒黄菊径(柚子肉手撕鸡),菜名灵感来源自可园原前门联“未荒黄菊径,权作赤松乡”,描绘的是可园附近道路旁广植菊花的样貌。

正值中秋,菊花盛开,而东莞人有中秋“游耍碌”的习俗。在广东地区,“碌柚”“和碌”指的就是柚子,有“和合富有”之意。这道柚子鸡属于一道有着馥合味型的功夫菜。

中秋将至,可园文人雅集别具“莞味”

兰花酥 而餐前小食“问花可解语(兰花酥)”名字引自张敬修的五绝《问花小院》 里的“问花能解语,但愿惜韶华。莫似平章宅,花时不在家。”它采用东莞玉兰花苞的形状,经过在滚油中浇淋,慢慢绽放成兰花盛开的样子,通过精美摆盘,可食可赏。

“制造之都”正推动文旅资源深度融合发展

据悉,包括网络综艺晚会《中秋可园——岭南生活美学录》在内,“中秋国庆”期间,东莞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出“3+10+300”项“金秋·进莞来”文旅体活动,包括3项特别活动、10项重点活动、300余项精品活动,加上同步进行的“乐购东莞 精彩有礼”九大消费节,文体活动遍地开花、文旅消费活动随处可及。

东莞聚焦文化全产业链生态平台、文化旅游智慧融合,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释放文化经济新动能,着力打造“写意东莞”文旅品牌,深挖拓宽文旅IP。“东莞,不只制造”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文、图 | 记者 石梦卓 通讯员 莞宣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冯小静

校对 | 桂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