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秋将至,可園文人雅集别具“莞味”

作者:羊城派

作為“金秋·進莞來”的三大特别項目之一,東莞重磅文旅網絡綜藝晚會《中秋可園——嶺南生活美學錄》于9月27日晚8:00完美上線,一場串聯可園中秋家宴、詩畫雅集的穿越之旅由此開啟。

《草龍舞》《十二花神圖》《月光光照地堂》《綠绮琴歌》《廚房“粵”章》……節目圍繞嶺南文化+古今中秋宴+文歌雅舞的創新式演繹讓人眼前一亮,用數字化手段講述傳統文化故事的呈現形式紛紛受到網友點贊。

中秋将至,可園文人雅集别具“莞味”

直播截圖

中秋将至,可園文人雅集别具“莞味”

活動同時在羊城派直播

作為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可園,是東莞這座嶺南古邑的标志元素,也是東莞中秋味最濃的地方之一。

中秋将至,可園文人雅集别具“莞味”

可園場景 《中秋可園——嶺南生活美學錄》總時長為40分鐘,以當下流行的“網劇+網綜”的形式,聚焦可園主人張敬修的衣食住行,以“文化+科技”的方式創造性呈現東莞飲食風物之美、以可園為代表的嶺南園林建築之美、以“二居”為代表的嶺南畫派繪畫之美,重制莞邑文化經典場景。

這場美輪美奂、古今輝映的視聽盛宴通過國家、省、市等多媒體平台進行同步直播,同邀明月,共賀中秋。一場古今穿越關于美食、美景、美物的對話,一部雜糅傳統民俗、文化大美、和諧大愛的“生活美學錄”,借助線上、線下平台全時空傳播,讓這場由可園而起的文化頌歌傳遍中華大地,為文化東莞注入全新的嶺南文化注解。

用科技手段重新打開莞邑文化

據晚會總導演周方介紹,在中秋這個濃縮了中國人文精髓和情感的傳統節日裡,主辦方希望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把可園的東莞文脈以及嶺南文化的精髓,通過藝術化的加工來做視覺的呈現,帶領觀衆在節目中開啟莞邑文化的奇妙之旅。

中秋将至,可園文人雅集别具“莞味”

古典舞

中秋将至,可園文人雅集别具“莞味”

《十二花神圖》 其中,古典舞《十二花神圖》采用了以三維動畫特效結合部分實景拍攝的方式呈現,以可園鎮館之寶居廉創作《十二花神圖》的故事為創作主題。

中秋将至,可園文人雅集别具“莞味”

雅樂誦歌《綠绮琴歌》

雅樂誦歌《綠绮琴歌》提取清代屈大均所作詩歌《綠绮琴歌》的部分詞句進行改編吟誦,将可園主人張敬修建綠绮樓收藏名琴、感懷家國情懷的故事以書法+舞劍的形式進行展現。

“大家都知道張敬修是軍人武将,但又有文人氣質,我們在節目中通過書法展現他‘文’的一面,通過舞劍來展示他的家國情懷。”晚會總導演周方介紹。

可宴,融合嶺南生活美學

可宴是《中秋可園——嶺南生活美學錄》的重頭戲。百年前,可園主人的中秋夜家宴有什麼美酒佳肴?

據介紹,節目組梳理了可園及可園主人張敬修的故事、張敬修邀請賓客家宴的史料記載、以及以“二居”為代表的嶺南畫派的故事,邀請東莞文化界人士、東莞烹饪協會一起做菜品的設計,精心設計每一道菜的菜式和名字,力圖通過挖掘故事,增強文化給養。

中秋将至,可園文人雅集别具“莞味”

品嘗美食畫面

莞香茶、擘紅熟醉蝦、福可千日醉、翡翠雙清美、秋日菊蟹圖、悟遊魚歡樂……每一道菜都融嶺入南生活美學,彙東莞傳統文化精髓。

比如未荒黃菊徑(柚子肉手撕雞),菜名靈感來源自可園原前門聯“未荒黃菊徑,權作赤松鄉”,描繪的是可園附近道路旁廣植菊花的樣貌。

正值中秋,菊花盛開,而東莞人有中秋“遊耍碌”的習俗。在廣東地區,“碌柚”“和碌”指的就是柚子,有“和合富有”之意。這道柚子雞屬于一道有着馥合味型的功夫菜。

中秋将至,可園文人雅集别具“莞味”

蘭花酥 而餐前小食“問花可解語(蘭花酥)”名字引自張敬修的五絕《問花小院》 裡的“問花能解語,但願惜韶華。莫似平章宅,花時不在家。”它采用東莞玉蘭花苞的形狀,經過在滾油中澆淋,慢慢綻放成蘭花盛開的樣子,通過精美擺盤,可食可賞。

“制造之都”正推動文旅資源深度融合發展

據悉,包括網絡綜藝晚會《中秋可園——嶺南生活美學錄》在内,“中秋國慶”期間,東莞将在全市範圍内推出“3+10+300”項“金秋·進莞來”文旅體活動,包括3項特别活動、10項重點活動、300餘項精品活動,加上同步進行的“樂購東莞 精彩有禮”九大消費節,文體活動遍地開花、文旅消費活動随處可及。

東莞聚焦文化全産業鍊生态平台、文化旅遊智慧融合,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釋放文化經濟新動能,着力打造“寫意東莞”文旅品牌,深挖拓寬文旅IP。“東莞,不隻制造”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文、圖 | 記者 石夢卓 通訊員 莞宣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馮小靜

校對 | 桂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