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对张雪峰的评论可以说是最中肯的,他并不赞同张雪峰关于选择高考志愿的观点,但是他却不认为张雪峰应该受到批评,因为错的不是张雪峰,而是时代的洪流是无法抗拒的。
每到高考季的时候,很多考生家长都会咨询张雪峰关于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的事情,而张雪峰为家长们提供建议的基础依据就是某个学校或者某个专业未来是否好就业。
但是在王德峰教授看来,对于考生而言,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根据应该是考生们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特质,考生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学校和专业,而不是按照未来某个专业是否好就业来选择专业。
王德峰教授的观点和张雪峰的观点明显是矛盾的,从长远来看,我个人是完全赞同王德峰教授的观点的。
首先,想要把一个专业学好,兴趣爱好无疑是根本的根本的。如果对一个专业不感兴趣,在考试和就业的压力下,一个学生也能把这个专业的知识学到较好的水平,但是这仅仅只能帮助这个学生获得一些他们可能很快就会完全丢掉的无用的知识。但是如果有兴趣,一个学生就会非常开心地、主动地去钻研这个专业,最终这个学生学到知识将会使他终生受用。
其次,每个人都生而不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禀赋,如果人们能够去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学习,人们就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这也是最符合个人发展规律的成长路径。
第三,王德峰教授还提到了另外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本科阶段的学习重要是学习如何学习和如何做研究,或者说学习的是一个框架体系,一个做学问或者解决问题的框架体系,因为本科阶段的知识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用到的并不多,真正在工作中有用的,也是学习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因此,本科阶段完全没有必要违背自己兴趣和特长,从而去刻意选择一些好就业的专业。
但是,王德峰教授也没有忽视另外一个现实,那就是当今社会,学校和专业的确对就业有很较大的影响,这是一个社会现实。有些专业的确是热门专业,就业相对比较容易。
因此,对于很多面临许多现实问题的普通人来说,一毕业就找到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虽说这是短期的目标,甚至可能严重影响一个人长远的发展,但是对于很多普通人而言,能够解决当前的生存问题,要远远超过谋求长远发展的紧迫性。
因此,王德峰教授的观点的确是金玉良言,有条件的考生还是应该听王德峰教授的,而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或许张学峰的观点更符合现实。
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对于年轻人来说,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年轻人在考虑职业和学业发展的时候,还是应该遵循王德峰教授的观点,尽可能地去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专业和事业,只有在这样的道路上,你的事业才最有意义,也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