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月内八成债基亏损,最受伤当数可转债基金,调整还将继续吗

作者:烹饪界推荐家常菜谱

财联社9月27日讯(记者 黎旅嘉)近期,债市行情风向有变,可转债市场更是遭遇个券闪崩行情。数据显示,本月以来,债券基金指数整体呈下跌态势,接近80%债基净值出现亏损,其中可转债基金甚至遭遇了较大回撤,净值全线尽墨。

Wind数据显示,在纳入统计的69只可转债基金9月以来无一正收益,平均跌幅达-1.75%。近期,不少可转债上演的“过山车”行情。9月25日,百洋转债收129.97元,相较于9月19日阶段高点时的240.675元,短短5个交易日跌接近46%。机构人士认为,本轮债市下跌是政策面、资金面、基本面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债市收益率上行,权益市场低迷以及个券发生强赎等因素影响了可转债市场表现。

不过,资产荒演绎之下,也仍有观点继续强调当下位置可转债的配置价值。事实上,统计显示,今年二季度一、二级债基大幅加仓可转债,截至二季度末,基金整体持有可转债的仓位以及可转债主题基金的仓位均创历史新高。而较高的机构转债仓位,也将有望为转债维持估值提供有力支撑。

月内近八成债基调整

数据显示,8月31日至9月12日,债券基金指数连续下跌,跌幅达0.26%;随后该指数虽有所反弹,但较8月31日,仍下跌0.14%。具体来看,Wind数据显示,9月以来,在全市场有数据显示的5538只债券型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中,共4406只债基收益为负,占比接近80%。从类型上来看,本轮遭遇回撤的债基中,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数量最多,共2137只。具体来看,湘财鑫利纯债A/C、兴银长盈三个月定开C区间内收益率跌幅超过1%。

但若从跌幅上看,最“受伤”的还要数可转债基金了,月初以来,华夏可转债增强A/C、格林泓利A/C、前海开源鼎裕A/C等区间跌幅均超过3%。而年内债基冠军工银可转债目前虽以18.69%的收益率领跑,9月份以来也下跌约1.43%。

工银可转债基金经理黄诗原在二季报中态度鲜明地表达了谨慎乐观的态度,他表示,债券收益率和各项利差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考虑到债券已对经济走弱有所定价,其性价比有所降低。“转债市场上,估值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波动加大,在大类资产中,预计转债好于纯债,但弱于股票,结构上,重点关注低溢价率低估值转债和中等溢价率中等估值转债,加大自下而上择券。”

事实上,可转债基金出现大面积回调的主因在于近日可转债市场中个券频现闪崩行情。9月25日,百洋转债收129.97元,相较于9月19日高点时的240.675元跌接近46%。9月19日,百洋转债在盘中拉升至14%的涨幅后随即跳水,以跌停价收盘,盘中振幅超过30%;次日低开低走,再度跌停。从二级市场的行情来看,百洋转债此前价格持续在140元左右徘徊,8月末开启了一波凌厉的上涨行情,10多个交易日涨幅超过四成。

图片来源:Wind

百洋转债的走势也是近期同类产品过山车行情的缩影,相似走势在兴瑞转债、天铁转债、纽泰转债等多只可转债身上频繁上演。多只前期走牛的个券频繁遭遇跌停,经过闪崩后回到原点。如兴瑞转债在9月11日盘中触及276元后已经跌逾43.04%。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出现“闪崩”的可转债多为次新债(即从申购日算起6个月内的可转债),同时具备价格高、转股溢价率高的“双高”特征。纽达投资创始人邬雄辉表示,可转债具备股和债的双重特点,本质上是一份债券加上一份股票的看涨期权,而超额收益的核心来自于正股的股价上涨,在权益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发行转债的上市公司股价持续下跌,带动了可转债行情的下行。

上述背景下,从9月初至今,纳入统计的69只可转债基金无一正收益,平均跌幅达-1.75%。例如,9月初至今出现2.04%的融通可转债A,截至上半年末的第一大重仓债券是润建转债,近日,该债券被润建股份提前赎回,二级市场同期价格也跌逾5%;而这只基金第二大重仓债券龙净转债9月以来跌幅接近5%,拖累了基金的净值表现。

仍有配置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连续重挫后,百洋转债目前的转股溢价率仍达46.30%,且在A股市场上共549只可转债中,转股溢价率超过100%的有59只。

有业内人士表示,可转债的波动大多小于正股。但由于可转债交易可T+0以及无涨跌停限制,加上部分资金在可转债操作中诱多,推动了市场情绪,导致很多可转债价格脱离正股一度大涨。个别可转债投机氛围较重,如高价、高转股溢价率个券,因债底保护作用薄弱,一旦公司强赎,投资者将面临较大的亏损风险。但又因相对表现不弱于权益市场,又有着债券本身的安全垫,受到大部分投资者青睐,也让投资者有着投资转债风险较低的误区。

不过,此前有不少观点指出,可转债在权益熊市有债底支撑,牛市跟随正股上涨,是绝对收益者的朋友。从5年(2018-2022年)累计数据来看,中证转债指数累计收益率38.8%,远大于同期沪深300的-3.95%。

泓德基金基金经理赵端端称,2023年上半年流动性环境相对友好,资产荒演绎下机构转债仓位较高,为转债估值维持高位提供了有力支撑。展望下半年,转债估值或将继续沿着窄幅区间震荡,随权益市场的表现,以结构性行情为主。从整体组合的角度保持动态积极配置预计仍可以为优化组合收益做出贡献。

一方面,除银行转债外,其他行业转债估值压缩迹象不明显。银行转债估值逻辑、配置诉求、基本面分析方法均与其他行业转债明显存在差异,且存量占比较大,这造成了从宽基估值口径来分析本轮估值变化或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另一方面,从技术面指标的角度来看,转债估值或已经存在了一些底部信号。

天风证券认为,配置方面,本轮偏股转债估值压缩的相对充分,尤其是平价百元以上的品种已经处于历史低点,或可以循着行业贝塔的线索关注低估机会。板块方面,建议关注有色、煤炭等大宗商品走强;“金九银十”消费旺季以及8月社零回暖带来消费板块修复机会;电子、医药等板块的低估机会等。

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郁强调,随着经济基本面企稳回暖,外资流出压力有所放缓,正股的风险偏好和流动性边际或将改善。“回顾历史,即使利率上行,只要未发生显著赎回冲击,在正股回暖支撑下,可转债市场高股性品种在后续仍具有较好表现。同时,考虑到正股目前处于底部震荡阶段,以高股息品种为底仓,通过中小盘成长品种博取弹性收益的哑铃策略可优先考虑”。

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黎旅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