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因为做了同一个梦,兄妹几人慌忙赶去看望独居的父亲,却发现…

作者:辣椒马凡福的老一周

01

故事开始的时间大约是1984年,地点北方某乡村。

村里有一户人家,老公公82岁,老婆婆已去世。老人一共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他和大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二儿子和三儿子也住在同村,不过婚后就和老人分开过。女儿当年嫁到了邻村。

老人个性刚强,脾气急躁,但身体一直硬朗,还是家里农活的主力。之所以说是家里干活的主力,那是因为那时生产队已经瓦解,农村都是各种自家的地。

老人从年轻时候起就承担起家庭重担,为了老伴和孩子们过上好日子,他不辞劳苦地辛勤付出,即使是在当时生产队不需要上工,以及当时的大环境不允许或者说不提倡人们私自出去挣钱时,他也想方设法地通过给人做工、干农活来挣钱。

他先后给三个儿子置办了新房,给足了三个儿媳彩礼和女儿的嫁妆。

老人虽然脾气倔强,但对老伴从来不打骂,对父母和岳父母,也都承担起了养老送终的责任。村里人都评述说,老人一生没有愧对过任何人。

平日里,他和62岁的大儿子夫妇住在主房的东屋的同一个炕上——当然中间有挡板,据说这也是当年常见的情形。41岁的大孙子夫妇和17岁的重孙子住在西屋。院子里还有一栋偏房,38岁的小孙子一家三口住在那里。

因为做了同一个梦,兄妹几人慌忙赶去看望独居的父亲,却发现…

02

5月份的这一天,大儿媳提出,找另外两家弟弟、弟妹来家里,商讨一下有关老人的问题。三对夫妻到齐了以后,此时,只有这六个人在屋,门、窗没锁,都是虚掩着。而老人当时因事,外出了。

大儿媳提出:“老妹毕竟嫁出去了,就可以暂且不提她。不过老人毕竟有三个儿子,赡养老人不能全推到我家吧?”

二儿媳听后,不屑地冷笑道:“嫂子,那么当年,你为什么主动提出留咱爹呢?现在爹逐渐年龄大了,你就这样了?你可真会算计呀?”

大儿媳听后,回敬道:“呵!我算计?有些小贱X,当年为了省家里的电费,和一个才20出头的电工小伙,往下我就不说了,也不知道她要脸不?”

话音刚落,两个女人,也就是大、二儿媳立刻扭打在一起。三儿媳妇率先上来拉架,不料,大儿媳一把推开她,瞪着眼睛道:“一边去!你也别XX装人!癞蛤蟆上马路,不咬人也他妈膈应人!”

三儿子一听,不愿意了,喝道:“大嫂!我敬你一声大嫂。我家××(自己老婆的小名)怎么着你了?你就这样说她?”随即,他们夫妻俩一起上来殴打大嫂。

这又引发了三对夫妻之间的混战。

这时候,只听一个老人从门口大喝一声:“住手!”

几个人抬头一看,是老爷子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

只见老爷子严肃地说:“你们磕碜不?我还没进院,就听到你们吵!”然后,老人走上前来,“赏”了三个儿子,每个人两记耳光。

临出去时,扔下一句:“你们放心吧。我不能麻烦你们的。”然后,转身出去了。

傍晚,老人从卧室里开始搬东西,任凭子孙阻拦,也无济于事。然后,老人背着一只大布包,离开了院子,并倔强地喝止了前来劝阻自己的大儿子和两个孙子,向村北走去。

原来,那里的山脚下有一座当年留下的废弃房屋,曾经是知青点,老人去了那里独自居住。

因为做了同一个梦,兄妹几人慌忙赶去看望独居的父亲,却发现…

03

有人曾去看过,回来描述说,老人把那里的卧室收拾得立立整整,并把屋里烧得十分暖和。因为5月份的山里,早晚也还是比较凉,何况老人做饭也需要生火,他向村支书借了一些大米、做菜用的油和蔬菜,向乡里的商店赊了一口灶火坑上的大锅和一些做菜时的调料以及卫生纸、火柴,外加几只蜡烛(废弃的房屋不通电)等日用品,并承诺日后一定奉还。

期间,儿子们来探望他,并请他去自己家住,都被老人坚决地驳回了,也坚决不收他们留下的现金和食品。

女儿夫妇也来过几次,对于两口子提出的去她家居住以及给老人带来的现金、食品,也被老人拒绝了,但据说老人对女儿夫妇的态度比对儿子好很多。

老人自从单独去知青点居住以后,主动去帮村里的邻居放牛、羊;照看果园、瓜地;帮人割草喂牛、羊;并给果木喷农药;秋天帮采摘水果、收玉米等粮食;或者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木匠活、力工活来挣钱,甚至还赶过马车帮人运货、载客等,逐渐也还上了欠村书记的东西和商店的钱。

村支书等村干部不止一次劝老人去自己家居住,但老人都态度友善地谢绝了,包括拒绝他们给的现金和食品。

村委会打更人曾和村支书提出:自己提出辞职,因为自己年龄不大,还有自己的房屋住所,家境相对也不错,当初来打更也不是必需的。他建议村委会聘用老爷子,以便于使老爷子的工作量能比给人打工干体力活相对轻松一点,再给他开一些工资,不然看老人这么大年龄,还在为生活而操劳,于心不忍。村领导本来也同意了,但还是被老人友善地拒绝了。

人们都说,如果情非得已,老人不愿意欠人人情。

因为做了同一个梦,兄妹几人慌忙赶去看望独居的父亲,却发现…

04

一转眼,时间来到了同年的11月底。

这天晚上,大儿子做梦,梦里自己和另外几个弟弟、妹妹在老父亲此时居住的那栋房子的卧室里,老父亲居中而坐,自己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一起围着老人,都坐在炕上。

老人眼里含着泪水(据大儿子事后回忆:自己从小到大,从未见老父亲流过泪),深情地说道:“孩子们,爹要走了。爹最近给人干活,也挣了点钱,加上平时的积蓄,一共240块(在当时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是爹的全部钱了。你们四个平分了吧。”

老人一边说,一边指了指自己的枕边。然后,老爷子继续说道:“但爹求你们,别再吵吵和打架了!虽然爹没读过书,可爹明白这个道理:你们之间都是骨肉至亲啊!也不知道为啥,你们的爷爷奶奶,甚至姥姥、姥爷在世时,我自问没亏待过他们,可到了我这……唉!孩子们,即使你们对爹做得不够,爹也可以不怪你们。但是老天和老祖宗这两关难过啊!你们记住,人这一生,不可以做亏心事啊!”

话音刚落,大儿子一个激灵醒了,看外面,天刚蒙蒙亮。他马上起身,准备出去看老父亲。这时,儿媳妇也醒了,问他干啥去。儿子说去看看老父亲,刚才做梦了。

他还提出:“老伴啊,爹要是真没了,留下点啥,我知道对于老爹,咱家照顾得多,但咱也别刻意去跟弟弟、妹妹争了,顺其自然,好不好?”

老伴听后,忙问他怎么了。大儿子一边穿衣服,一边讲述了梦境。大儿媳听后,也不由地流下了眼泪,主动和老伴一起去看望老人。

他们一到老人的房子里,发现另外几对弟弟、妹妹夫妇也已赶到。原来,老人的另外几个子女也做了同样的的梦。

此时,老人当然已过世。枕头一旁放着现金240元。

后来,经过医生推断,老人是在后半夜,由于心脏病突发过世。

村里有人回忆说,老人过世的前一天傍晚,自己还和老人在那座房子门外聊天呢。儿女们按照老人梦里的遗愿,平分了240元遗产。

因为做了同一个梦,兄妹几人慌忙赶去看望独居的父亲,却发现…

05

老人刚刚下葬,大儿子家的两个孙媳妇,据说是都想把爷爷分给他家的60元钱独吞。大孙子夫妇找到父母,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本以为做得天衣无缝,不料被二孙媳妇听到了。还没等公婆做出回答,二孙媳妇就冲进屋,斥责大嫂“不要脸,啥便宜你都占啊”之类的话,大孙媳则像自己的婆婆当初骂弟妹一样,回敬道:“我不要脸?不知道哪个小养汉老婆,都他妈快40岁了,半大老婆子了,还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呸!我都嫌弃臊得慌!”

然后,两个女人则当着公婆的面打起来。

不一会儿,二孙子也从外面回来。见老婆和大嫂扭打在一起,连忙和大哥一起拉架,但两个男人也拉不住这两个女人。

大儿子夫妇见状,气得不轻,只好起身出去了。

邻居几个五六十岁的女人,闻声后,进来帮忙拉开了,并劝阻了两个女人。

有人私下评论:这前后才相距半年,惊人相似的一幕再次出现了,还是发生在那间屋子里。

此后,老两口也没有把60元分给任何一个孩子,因为两个孩子都明确表示,不接受平分。从此,大儿子的两个儿媳之间,以及她们和公婆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此后10年内,大儿子的两个儿子陆续在县里买了新房,任何一栋房子,都比乡下的老房子宽敞、明亮很多,但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排斥老两口,也很少回来看望父母。即使当初买房时,老两口给孩子们也都拿钱了,而且数额一样多。

大儿子在2000年和老父亲一样,睡梦中因心脏病突发过世,终年78岁。大儿媳一下子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最后,还是自己的外甥女,把她接到自己的在县城里的家里来,和自己的母亲,也就是大儿媳的妹妹一起来赡养。

但外甥女婿和他们的子女,对此意见很大,外甥女夫妇也经常因为她爆发争吵。老太太时常在夜里,被妹妹和外甥女发现在独自地悄悄流泪,每天少言寡语。

2002年,她被查出癌症晚期,大约一个月后去世,终年80岁,临终前,也是外甥女及其女儿忙前忙后地照顾她。(有人评论,她好歹还有人来赡养呢)

因为做了同一个梦,兄妹几人慌忙赶去看望独居的父亲,却发现…

06

再来说二儿子家。

二儿媳妇和自己的儿媳在大约1990年吵架时,儿媳甩了她一记耳光,且儿子又冲上来对她连踢带打。具体起因、经过不详。不久,一股急火攻心,她双目失明。

老伴照顾了她两年后,患了脑血栓。从此,村里把他俩送到了养老院。

不到一年,二儿子去世。失明的二儿媳妇也在一个月后突发疾病过世。夫妇俩过世时都不到70岁。

接着说说三儿子家。

三儿子的两个儿子,一个在1987年因为犯罪被判入监十年。1997年刑满释放后,发现儿媳妇早已带孩子改嫁,他本人还被发现精神还出了问题,此后就丧失了劳动挣钱的能力,由老两口照顾。

为人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沦落到这步田地,心里的那种滋味一定不好受。

另一个儿子于1992年先于父母过世,终年才42岁。

顿时,老两口感觉天塌下来了一样。面对着两个儿子上述的境况,三儿夫妇的心情可想而知。

最后说小女儿家。

小女儿夫妇自己一共有两个女儿。1992年,他们的大女婿和岳父吵架,竟然一怒之下打断了60岁岳父的一条腿。从此,老头一直拄拐。

另一个女儿,婚后遭受女婿的长期家暴,1995年离婚,此后一直未婚,老两口为她愁得不轻。

有人评论说,如果当初几个子女不因为赡养老人做出那些举动,或许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女的境况会好一些,因为“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

感言: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父母一心一意为子女,到头来还“不想给子女添麻烦”,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造成困扰,而自己独自生活,不接受任何子女的供养和尽孝,却不知道,这是断掉了给子女改过自新和培福的机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子女会做错也是人之常情,但如子女有悔过之心,改过之意,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哪怕自己因此而受点委屈,也是真正有利子女和后代的。而坚持“不给子女添加麻烦”,却让子女从此背负上了不孝的骂名,失去了尽孝的机会,那是好心办了坏事,不仅影响自己的子女,也因此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树立起了不好的榜样。因为不明白因果,父母没有智慧的爱,有时候确实就是害,付出所有,得到的却不见得是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