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德国被讽“欧洲病夫”,朔尔茨气得跳脚,但能帮他的只有一个国家

近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世界报》的采访中,反驳了《经济学人》前段时间的“迎面巴掌”——《德国再次成为欧洲病夫了吗?》,承认了德国经济确实在走弱,但不是自身问题,政府应该采取一切措施,重振国民经济,着重发展可再生能源。德国诸多媒体和政府官员也都对德国经济的未来十分看好。

事实果真如此吗?德国也该醒醒了,天早就变了。据可靠资料分析,德国经济早已呈现持续低迷状态。而傲慢、自满、保守的德国人还在“打肿脸充胖子”,还没有意识到事态的糟糕程度,甚至还在心存侥幸,认为德国经济会迎来“触底反弹”,从此一路繁花似锦,再创往日辉煌。

而现实,却是狠狠的一耳光。据今年德联邦统计局二季度统计,德国此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直接零增长,在欧元区经济体中稳居倒数第一。相比于去年,甚至还有所收缩。就连“左右摇摆、飘忽不定”的欧盟,都意识到了德国经济即将有所缩减。他们都知道,过高的利率、过高的通货膨胀和过低的居民消费水平恰是德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在我看来,德国在经济方面,完全离不开中国。而欧盟不思考与中国打好关系,刺激进一步合作发展。反而受美国挑拨,追求所谓的“独立”,不自量力地瞎折腾,完全是在历史洪流中“开倒车”。

德国被讽“欧洲病夫”,朔尔茨气得跳脚,但能帮他的只有一个国家

德国对中国实施的“反倾销”策略,想着与中国“脱钩”。以前是中国的光伏产品;现在是是中国的电动汽车、中国的电池;甚至拉着本国产业集体“跳楼”,呼吁德国产业减少对中国的投资。诸多“迷惑操作”,中国还没受什么影响呢,自己先“民怨沸腾”了,结果自然也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德国经济根本离不开中国。一方面是德国需要也向往中国庞大的市场,德国商业界不希望与中国“脱钩”,如果没有中国市场,德国诸多汽车品牌,譬如大众和宝马将减少近三分之一的市场规模。资本家可不是慈善家,他们怎会放掉中国这条“大肥鱼”,转而回到本国小溪中“摸虾(瞎)。德国诸多知名品牌都十分看好与中国未来的合作,宝马集团公开表示希望与中国合作,希望能踏进“中国现代化”的机遇中,与中国携手并进,实现互利共赢;奔驰集团则是直白表示希望能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而德国化学巨头巴斯夫更是希望到2030年能在中国湛江投资100亿欧元;德国西门子也积极表态,希望与中国共同成长。

德国被讽“欧洲病夫”,朔尔茨气得跳脚,但能帮他的只有一个国家

另一方面,德国离不开中国庞大而数量众多的代工厂与配件供应。德国工业界更不希望与中国“脱钩”,如果没有中国的代加工与供应,德国工业将直接宣告死亡。

可以说,德国大企业对德国联邦政府对中国施行的“反倾销”策略,逐渐从担忧、无动于衷过渡到反对和加大对华投资。他们很清楚,至少在德国,失去中国中国市场,无异于自杀等死。而如今的经济疲弱甚至逐渐衰退也恰是对他们的一个警告。

事实证明,中德乃至中欧之间的关系,最应该是亲密无间的伙伴,而不是针锋相对的对手。中欧经济联系紧密,有着极强的互补性,中欧合作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竞争,竞争的结果也只会是鹬蚌相争,由美国这个“渔翁”坐享利益。

德国被讽“欧洲病夫”,朔尔茨气得跳脚,但能帮他的只有一个国家

德国乃至欧洲目前最应该做的,不应是盲目听信美国的挑拨,不应是盲目地期待着自家的经济触底反弹,而是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听听国内民众的心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逆境,站起来,打破僵局,客观看待中欧关系,加强中欧合作,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和谐与稳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