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1927年冬天,中国的革命事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南昌起义之后,起义军计划南下广州,以扩大革命的影响力。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向南前进,朱德接到了命令,率领三千人在三河坝阻击敌军并坚守三天。
朱德在执行这一任务时表现出色,然而,他万万没有预料到,仅仅三天后,两万人的起义军主力已经全军覆没。这一悲剧发生在大部队南下不久后,面临国民党优势兵力的围困,导致起义军惨重伤亡。在危急关头,连党内主要领导人也分头撤离,叶挺前往南洋,贺龙回湖南发展游击战,周恩来前往香港。
朱德领导的三千人小部队,原本负责断后,但这个时候它却成为了整个红军的主力。这种战局的突发性超出了任何人的预料。大部队覆灭对士气造成巨大打击,特别是叶挺下落不明,士气跌至谷底。随后几天内,还有两千余人离队,使得工农红军主力陷入历史最低点,仅剩下八百人左右。此时,国民党军队,高达三万余人,正在围堵朱德的部队。
这个时候,革命事业已经岌岌可危,甚至可以说是奄奄一息。然而,蒋介石没有预料到,朱德会在半年内奇迹般地穿越国民党层层封锁,带领一支万人大军走出困境。这一切背后的原因,竟然是他的两位结拜兄弟,给了朱德一个“后门”。
在革命最危险的时刻,朱德决定前往湘粤赣地区,但必须穿越江西崇义县的上堡地区。这个地区驻有众多国民党军队,包括第27师和第16军,共计上万军队。朱德的兵力无法与之匹敌,但他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人脉。
朱德早年在滇军中担任陆军宪兵司令,人脉广泛,与绝大多数国民党将领都有深厚的友情,其中就包括挡在他前面的27师师长杨如轩和16军军长范石生。蒋介石的统治不如想象中稳固,因为他的行为引起了国民党内部的不满。
国民党将领原本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一部分,遵循“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原则。蒋介石的背离引起了广泛的反感。但是,对于朱德来说,杨如轩和范石生愿意帮助工农红军,因为他们是结拜兄弟,关系深厚。
抵达上堡地区后,朱德下令军队驻扎,然后亲自写信给杨如轩和范石生,希望能够穿越他们的防区。杨如轩率先收到信,但他没有回信,而是请朱德的信使吃喝好后送他回去。这一情况令人疑惑,但朱德理解杨如轩的苦衷,他不希望留下任何把柄,所以选择保持沉默。
尽管杨如轩没有回应,朱德仍然决定继续前进。范石生则在信中表示同意朱德穿越防区,并邀请他到汝城共商大计。范石生曾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但蒋介石夺权后,范石生被排挤,只能蜗居在湘粤两省边界,无法发展壮大。他听闻南昌起义后,萌生与共产党一同革命的想法。
在汝城的谈判中,朱德提出要求,范石生同意为红军提供支援并确保他们的自由行动。这些共识建立后,朱德和范石生开始密谋,计划第16军参与起义。然而,蒋介石得知消息后,立即调动大军围堵第16军,并派遣李济琛负责调查此事。
面对这一危险局势,范石生知道自己无法逃脱,只能帮助朱德的军队混出国民党的包围圈。在危机时刻
,范石生立即派人护送朱德的军队进行撤退,同时慷慨解囊,捐赠了数万元大洋用于军费。朱德曾经劝说范石生一起离开,但范石生坚决拒绝,他坚守自己的军队,因为这些人已成为他的家人,他不能抛弃他们。
最终,范石生亲眼目睹了朱德离开汝城的场景。有些部下建议立即扣押朱德,以免蒋介石追究责任,但范石生没有答应。他只是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拒绝回应,部下只能无奈地摇摇头,最终任由朱德离开。
离开汝城后,朱德匆忙前往杨如轩所在的地方,杨如轩在整个事件中一直“装聋作哑”,没有回应朱德的信件,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尽管杨如轩没有表态,但作为兄弟,他仍然在默默支持。
面对围堵和压力,朱德的军队成功穿越了防区。在整个过程中,杨如轩继续保持沉默,没有揭露朱德的行动。他虽然没有像范石生那样舍身取义,但作为朋友,他仍然表现出义气。
随后,朱德和他的军队前往了乐昌的杨家寨,在当地的义军民团的帮助下,占领了湖南宜章。湖南宜章地理位置偏远,远离交通干线,蒋介石难以在短时间内派兵进攻。在这个相对安全的地方,朱德收编了各地的游击队,招募了更多的士兵,最终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下辖3个农军师和2个独立团。红军在这里彻底稳住了脚跟。
1928年4月,朱德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为革命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支军队在朱德的领导下,由于经过数月的南征北战,战斗力极强,这次会师充实了井冈山的力量。革命事业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这也是为什么朱毛红军以朱德的名字命名的原因。
然而,朱德的两位结拜兄弟却为他分担了蒋介石的怒火。范石生因被指控“谋反未遂”而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蒋介石公开责骂他“居心不良”,并下令调查,最终因元老级别的身份,范石生避过了惩罚,但被迫前往广州休养,职务也被削弱为师级。在1932年,蒋介石夺去了范石生的兵权,将他调往后方,彻底削弱了他的影响力。
对于这位国民党元老来说,生命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