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之前写过一篇《西路军最年轻的师政委曾泪洒祁连山,后来用一万发炮弹来兑现誓言》,讲的是开国中将郑维山在参加西路军行动失败后,孤身一人,以讨饭的方式回到了延安。当时,二万一千八百余西路军损失殆尽,能返回延安的,不足零头。郑维山把马步芳、马鸿逵匪军这笔血债牢记在心,他发誓,不报此仇,誓不为人。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完美收官,蒋家王朝日薄西山,但马匪仍妄图依靠西北负隅顽抗。4月21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号令。郑维山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军长的身份前往兰州,他的内心壮怀激烈,决意实现自己报仇的誓言、解放西北。
在兰州战役中,郑维山的第63军的主要任务是攻占兰州的东南屏障窦家山。他下令向敌人的阵地倾泻了一万多发炮弹。看着那些曾经残忍屠杀我红军战士、疯狂蹂躏我红军女战士的马匪军被炸得鬼哭狼嚎、血肉横飞,郑维山仰天长啸,放声大哭,憋了十二年恶气终于得以尽情释放。
战后,郑维山挨了彭老总的一顿好批,但他觉得痛快,值!
老覃认为,如果不是西路军的失败,郑维山的成就会更大。
郑维山13岁就投身革命,15岁就担任赤卫队副指导员。他带领赤卫队员参加红军后,先从徐向前的传令兵干起,在红四方面军中无役不与。因为作战勇猛,表现突出,历任分队长、指导员、团政治委员等职。在18岁的年纪,就担任了红9军27师政委,是红四方面军中最年轻的师政治委员,成了威震川陕的少年猛将。
血战河西走廊时,郑维山为红30军主力88师政委。西路军失败后,他和30军政委李先念等人一起进入抗大学习。
受张国焘问题的影响,1938年春,郑维山已经从抗大毕业,却未能到抗日前线带兵打仗,而被分配到晋察冀军区军政干校任军事教员。
郑维山是个在战场上成长起来的战将,他的军事课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战范例的讲解,学员受益匪浅。而在短短几个月后,这些学员走上战场,个个都有不俗战绩,则郑维山的名气越来越大。
军政干校校长孙毅对郑维山刮目相看,极力推荐他当副校长。
某日,孙毅和郑维山带领军政干校的师生在野外行军时,突然遇上了一股日伪军。孙毅的实战经验远不能与郑维山相比,他虚心向郑维山问计。郑维山不慌不忙,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地部署了一番,军政干校师生通过灵活穿插,迂回包抄,一下子就全歼了这股日伪军,而师生们无一伤亡。
孙毅心悦诚服,赶紧向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报告,说郑维山是个军事奇才,不应该闲置在后方,让聂荣臻赶紧起用郑维山。
聂荣臻并不了解郑维山,他只是看在孙毅的面上,安排郑维山担任了晋察冀军区教导团政治委员。
这等于是给郑维山换了个上课的地方,工作性质并没有大的改变。
晋察冀军区教导团长由军区副参谋长唐延杰兼任,唐延杰也同样慧眼识珠,他和郑维山短暂相处过后,就觉得郑维山担任教导团政治委员屈才了,跑到聂荣臻面前对聂荣臻说,郑维山可是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
聂荣臻还是没省悟。
后来途径晋察冀军区的贺龙也向聂荣臻推荐了郑维山,聂荣臻这才任命郑维山为教导团团长。
不得不说,聂荣臻在起用郑维山的过程中,有点像刘备用庞统,慢热。
李先念到中原开辟敌后根据地,这时已经拉起一支万余人的队伍,听说郑维山在晋察冀任教导团团长,赶紧向聂荣臻要人。
聂荣臻这才如梦初醒,知道了郑维山的价值,果断拒绝了李先念的请求,回头任命郑维山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随后又转正为司令员。
郑维山因此得以才尽其用,大奋神威,创造性地开展夜袭战,打得敌人苦不堪言,赢得了“夜老虎”威名。
郑维山最高光的表现,出现在解放战争的平汉北段战役中。
话说,辽沈战役结束后,毛主席便着手谋划解放平津。
他命令华北军区杨成武的第3兵团包围张家口,来个围点困援——当傅作义部主力前来驰援,华北军区杨得志的第2兵团便切断平绥线上怀来、宣化间的联系;东北野战军派遣入关的东北先遣兵团切断平绥线上北平、怀来间的联系,从而将之进行围困。那么,傅作义就等于被缚住了手脚。只等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与华北军区汇合一处,就可以来个瓮中捉鳖了。
命令下达后,杨成武执行得很好,在对张家口形成包围态势后,成功地吸引了傅作义的王牌军——第35军来援。
这样,华北军区杨得志的第2兵团和东北先遣兵团按计划展开行动。
但是,东北先遣兵团在开往怀来途中节外生枝了。
这个东北先遣兵团是程子华任司令员的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的一部分,共有两个纵队:第4纵和11纵。
程子华率4纵和11纵走到密云时,收到了一错误的情报——密云只有一个保安团驻守。
程子华贪功,让11纵攻击密云,单让4纵发往怀来。
实际上,密云有国民党军一个师的兵力。
为此,密云之战, 11纵打得异常艰苦,虽然拿下了密云,并歼敌6000余人,却耗时一天,耽误了时间,也惊醒了傅作义。
傅作义意识到林彪的东野已经入关,赶紧电令在张家口的第35军东返北平,并撤守了外围兵力,向北平集结,以加强北平的防御力量。
第35军属于机械化部队,有数百辆美制十轮卡车,收到命令后,飘然东去,迅捷如风。
杨成武意所未料,未能实施有力行动进行阻止。
而杨得志兵团尚在急进路上,光靠两条腿走路,难以及时到达指定位置。
眼看,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谋划就要全盘落空了。
毛主席急得不行,他在雪地上来回乱走,不发一言。
想不到的,时任华北3纵司令员的郑维山在未得任何指示的情况下,横刀挡住了敌第35军的归路。
郑维山当时负责围困新保安,他在敌第35军行至新保安时,敏锐地觉察到了敌人这一行动关系到全局的变化,在无法向上级请示的情况下,他冒着违令抗命的罪责,自作主张,弃新保安之敌而对敌进行阻拦。
35军是傅作义的命根子,其两大主力第101师和新编第32师分别被傅作义评价为“一块金子”和“一块银子”, 傅作义听说命根子的行动受阻,急遣第104军前往接应。
好一个郑维山,毫无惧色,以一战二,腹背两面作战,将敌第104军和第35军阻隔在东西两面,时间长达一天一夜。
郑维山的挺身而出,及时地填补上我军作战上的缺口,为其他兄弟部队的靠拢赢得了时间,最终实现了毛主席“围而不打”与“隔而不围”战略方针,全歼国民党守军13万人,和平解放了北平。
战后,毛主席以军委名义通电表扬郑维山。
郑维山因此成为了名震中外的一流名将,在兰州之战,他可以不管不顾地把一野仅有的一万多发炮弹悉数发射向敌人。
毛主席也牢牢地记住了郑维山的名字。
1967年6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毛主席三次让人查看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郑维山到了没有,一直听说郑维山到了,他才开始接见,并主动和郑维山合影留念。
毛主席把他和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相提并论,说:“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你们都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