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一戰挽全局的鄭維山,得毛主席嘉獎,後用一萬發炮彈來兌現誓言

老覃之前寫過一篇《西路軍最年輕的師政委曾淚灑祁連山,後來用一萬發炮彈來兌現誓言》,講的是開國中将鄭維山在參加西路軍行動失敗後,孤身一人,以讨飯的方式回到了延安。當時,二萬一千八百餘西路軍損失殆盡,能傳回延安的,不足零頭。鄭維山把馬步芳、馬鴻逵匪軍這筆血債牢記在心,他發誓,不報此仇,誓不為人。1949年1月,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完美收官,蔣家王朝日薄西山,但馬匪仍妄圖依靠西北負隅頑抗。4月21日,毛主席、朱總司令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号令。鄭維山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3軍軍長的身份前往蘭州,他的内心壯懷激烈,決意實作自己報仇的誓言、解放西北。

在蘭州戰役中,鄭維山的第63軍的主要任務是攻占蘭州的東南屏障窦家山。他下令向敵人的陣地傾瀉了一萬多發炮彈。看着那些曾經殘忍屠殺我紅軍戰士、瘋狂蹂躏我紅軍女戰士的馬匪軍被炸得鬼哭狼嚎、血肉橫飛,鄭維山仰天長嘯,放聲大哭,憋了十二年惡氣終于得以盡情釋放。

戰後,鄭維山挨了彭老總的一頓好批,但他覺得痛快,值!

老覃認為,如果不是西路軍的失敗,鄭維山的成就會更大。

鄭維山13歲就投身革命,15歲就擔任赤衛隊副指導員。他帶領赤衛隊員參加紅軍後,先從徐向前的傳令兵幹起,在紅四方面軍中無役不與。因為作戰勇猛,表現突出,曆任分隊長、指導員、團政治委員等職。在18歲的年紀,就擔任了紅9軍27師政委,是紅四方面軍中最年輕的師政治委員,成了威震川陝的少年猛将。

血戰河西走廊時,鄭維山為紅30軍主力88師政委。西路軍失敗後,他和30軍政委李先念等人一起進入抗大學習。

受張國焘問題的影響,1938年春,鄭維山已經從抗大畢業,卻未能到抗日前線帶兵打仗,而被配置設定到晉察冀軍區軍政幹校任軍事教員。

鄭維山是個在戰場上成長起來的戰将,他的軍事課既有理論支撐,又有實戰範例的講解,學員受益匪淺。而在短短幾個月後,這些學員走上戰場,個個都有不俗戰績,則鄭維山的名氣越來越大。

軍政幹校校長孫毅對鄭維山刮目相看,極力推薦他當副校長。

某日,孫毅和鄭維山帶領軍政幹校的師生在野外行軍時,突然遇上了一股日僞軍。孫毅的實戰經驗遠不能與鄭維山相比,他虛心向鄭維山問計。鄭維山不慌不忙,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地部署了一番,軍政幹校師生通過靈活穿插,迂回包抄,一下子就全殲了這股日僞軍,而師生們無一傷亡。

孫毅心悅誠服,趕緊向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報告,說鄭維山是個軍事奇才,不應該閑置在後方,讓聶榮臻趕緊起用鄭維山。

聶榮臻并不了解鄭維山,他隻是看在孫毅的面上,安排鄭維山擔任了晉察冀軍區教導團政治委員。

這等于是給鄭維山換了個上課的地方,工作性質并沒有大的改變。

晉察冀軍區教導團長由軍區副參謀長唐延傑兼任,唐延傑也同樣慧眼識珠,他和鄭維山短暫相處過後,就覺得鄭維山擔任教導團政治委員屈才了,跑到聶榮臻面前對聶榮臻說,鄭維山可是好鋼,應該用在刀刃上。

聶榮臻還是沒省悟。

後來途徑晉察冀軍區的賀龍也向聶榮臻推薦了鄭維山,聶榮臻這才任命鄭維山為教導團團長。

不得不說,聶榮臻在起用鄭維山的過程中,有點像劉備用龐統,慢熱。

李先念到中原開辟敵後根據地,這時已經拉起一支萬餘人的隊伍,聽說鄭維山在晉察冀任教導團團長,趕緊向聶榮臻要人。

聶榮臻這才如夢初醒,知道了鄭維山的價值,果斷拒絕了李先念的請求,回頭任命鄭維山為第四軍分區副司令員,随後又轉正為司令員。

鄭維山是以得以才盡其用,大奮神威,創造性地開展夜襲戰,打得敵人苦不堪言,赢得了“夜老虎”威名。

鄭維山最高光的表現,出現在解放戰争的平漢北段戰役中。

話說,遼沈戰役結束後,毛主席便着手謀劃解放平津。

他指令華北軍區楊成武的第3兵團包圍張家口,來個圍點困援——當傅作義部主力前來馳援,華北軍區楊得志的第2兵團便切斷平綏線上懷來、宣化間的聯系;東北野戰軍派遣入關的東北先遣兵團切斷平綏線上北平、懷來間的聯系,進而将之進行圍困。那麼,傅作義就等于被縛住了手腳。隻等東北野戰軍主力入關,與華北軍區彙合一處,就可以來個甕中捉鼈了。

指令下達後,楊成武執行得很好,在對張家口形成包圍态勢後,成功地吸引了傅作義的王牌軍——第35軍來援。

這樣,華北軍區楊得志的第2兵團和東北先遣兵團按計劃展開行動。

但是,東北先遣兵團在開往懷來途中節外生枝了。

這個東北先遣兵團是程子華任司令員的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的一部分,共有兩個縱隊:第4縱和11縱。

程子華率4縱和11縱走到密雲時,收到了一錯誤的情報——密雲隻有一個保安團駐守。

程子華貪功,讓11縱攻擊密雲,單讓4縱發往懷來。

實際上,密雲有國民黨軍一個師的兵力。

為此,密雲之戰, 11縱打得異常艱苦,雖然拿下了密雲,并殲敵6000餘人,卻耗時一天,耽誤了時間,也驚醒了傅作義。

傅作義意識到林彪的東野已經入關,趕緊電令在張家口的第35軍東返北平,并撤守了外圍兵力,向北平集結,以加強北平的防禦力量。

第35軍屬于機械化部隊,有數百輛美制十輪卡車,收到指令後,飄然東去,迅捷如風。

楊成武意所未料,未能實施有力行動進行阻止。

而楊得志兵團尚在急進路上,光靠兩條腿走路,難以及時到達指定位置。

眼看,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謀劃就要全盤落空了。

毛主席急得不行,他在雪地上來回亂走,不發一言。

想不到的,時任華北3縱司令員的鄭維山在未得任何訓示的情況下,橫刀擋住了敵第35軍的歸路。

鄭維山當時負責圍困新保安,他在敵第35軍行至新保安時,敏銳地覺察到了敵人這一行動關系到全局的變化,在無法向上級請示的情況下,他冒着違令抗命的罪責,自作主張,棄新保安之敵而對敵進行阻攔。

35軍是傅作義的命根子,其兩大主力第101師和新編第32師分别被傅作義評價為“一塊金子”和“一塊銀子”, 傅作義聽說命根子的行動受阻,急遣第104軍前往接應。

好一個鄭維山,毫無懼色,以一戰二,腹背兩面作戰,将敵第104軍和第35軍阻隔在東西兩面,時間長達一天一夜。

鄭維山的挺身而出,及時地填補上我軍作戰上的缺口,為其他兄弟部隊的靠攏赢得了時間,最終實作了毛主席“圍而不打”與“隔而不圍”戰略方針,全殲國民黨守軍13萬人,和平解放了北平。

戰後,毛主席以軍委名義通電表揚鄭維山。

鄭維山是以成為了名震中外的一流名将,在蘭州之戰,他可以不管不顧地把一野僅有的一萬多發炮彈悉數發射向敵人。

毛主席也牢牢地記住了鄭維山的名字。

1967年6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毛主席三次讓人檢視時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的鄭維山到了沒有,一直聽說鄭維山到了,他才開始接見,并主動和鄭維山合影留念。

毛主席把他和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相提并論,說:“南有許世友,北有鄭維山,你們都是風風火火雷厲風行。”

曾一戰挽全局的鄭維山,得毛主席嘉獎,後用一萬發炮彈來兌現誓言
曾一戰挽全局的鄭維山,得毛主席嘉獎,後用一萬發炮彈來兌現誓言
曾一戰挽全局的鄭維山,得毛主席嘉獎,後用一萬發炮彈來兌現誓言
曾一戰挽全局的鄭維山,得毛主席嘉獎,後用一萬發炮彈來兌現誓言
曾一戰挽全局的鄭維山,得毛主席嘉獎,後用一萬發炮彈來兌現誓言
曾一戰挽全局的鄭維山,得毛主席嘉獎,後用一萬發炮彈來兌現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