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跨越世纪的革命情谊:81岁宋庆龄坚持赴国宴,只为再见周总理一面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1976年1月9日的一个清晨,国家的天空仿佛也哭泣着,83岁的宋庆龄如往日一样,醒来准备享受早餐,做着这样的准备,她打开了收音机,然后听到了那一句话,一句改变一切的话语,她整个人瞬间泪流满面,嘴里还不停地叹息着:“国家少了一个好帮手啊!”

广播传遍整个华夏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悲痛之情,广播里不停重复着这个让全国人民都陷入绝望的消息: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跨越世纪的革命情谊:81岁宋庆龄坚持赴国宴,只为再见周总理一面

1月15日,周总理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宋庆龄早早来到现场,她希望能够为她多年的老友送上最后一程。

然而,在得知这个噩耗后,宋庆龄坐在房间里哭泣了整整两天,泪水交织着回忆,将她拉回到了与周总理初次相识的那一刻......

今天,让我们一同回顾周总理和宋庆龄之间的革命情谊,这是一段跨越时光的友情,更是历史的见证。

跨越世纪的革命情谊:81岁宋庆龄坚持赴国宴,只为再见周总理一面

1924年,广州,这是宋庆龄第一次见到年轻的周总理。当时的周总理刚从法国归来,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他邀请宋庆龄来校演讲,这次初次见面,他们都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随着时局的变迁,蒋介石的野心渐显,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宋庆龄目睹了蒋介石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残酷镇压,她对蒋介石的失望油然而生。而在这个危急时刻,周总理等人发动了“南昌起义”,宋庆龄毫不犹豫地表达了对南昌起义的坚定支持。

跨越世纪的革命情谊:81岁宋庆龄坚持赴国宴,只为再见周总理一面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蒋介石坚持着错误的政策,而宋庆龄则多次公开谴责蒋介石的“剿共”行动,并坚决支持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周总理为了保护宋庆龄的安全,多次嘱咐她离开上海。宋庆龄转移至香港,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筹集物资。当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周总理再次预见到香港可能会失守,专程致电保证她的安全撤离。这段时期,他们的友情愈发深厚。

1942年底,周总理等人因组织需要不得不离开重庆,宋庆龄在送行时特意提到了两株稻穗。周总理感慨万分,表示将来革命胜利后,要把这两株稻穗画在国徽上。这句话后来成为现实。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和周总理多次亲笔信邀请宋庆龄到北京商议国家大事,但她因孙中山的去世一直不愿前往北京,视之为伤心之地。为表达诚意,周总理再次写信,并让邓颖超前去邀请,最终宋庆龄抵达北京,与毛主席、朱德以及周总理见面。

跨越世纪的革命情谊:81岁宋庆龄坚持赴国宴,只为再见周总理一面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和宋庆龄常常一起商议国家大事,两人的友情也更加深厚。在很多重要场合,周总理都将宋庆龄的位置排在自己之前。

他们不仅是革命同志,更是多年挚友。然而,在周总理病重住院期间,宋庆龄却一直不愿前去探望。

1972年,周总理被诊断患有膀胱癌,宋庆龄一直没有前去探望,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心。她总是担心周总理会因她的到来而分散精力,因此每次询问是否前去时,都会摇头并说:“他日理万机,我们去了他还要招待,不如让他多休息一会儿!”然而,她对周总理的牵挂从未减少。

跨越世纪的革命情谊:81岁宋庆龄坚持赴国宴,只为再见周总理一面

1974年9月,周总理住进305医院,宋庆龄突然让人捞鱼,最终将鱼送到周总理那里,希

望为他补充点营养。这种默默的关心,展现了她对周总理的深情厚意。

1976年初,周总理的病情再次恶化,宋庆龄为了寻找各种滋补品,四处奔走,她甚至得知鸽子蛋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后,开始保存自家鸽子的蛋,希望能为周总理提供更多的支持。她的担忧和付出都是为了让周总理早日康复。

跨越世纪的革命情谊:81岁宋庆龄坚持赴国宴,只为再见周总理一面

然而,命运无法预测,1月5日,医院再次发布病危通知,宋庆龄不顾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欠佳,立即派人送去了那仅有的五枚鸽子蛋。但遗憾的是,周总理未能享用这份心意。

1976年1月11日,距离周总理的离世已经过去了3天,宋庆龄在养女的陪同下前往医院,她站在周总理的遗体前,默默地告别了多年的挚友,泪水滑落,心情沉重。

跨越世纪的革命情谊:81岁宋庆龄坚持赴国宴,只为再见周总理一面

此后,宋庆龄关闭了自己在上海的故居,数月内与世隔绝,但她渐渐走出悲伤,重新找回自己。

1976年1月15日,周总理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宋庆龄早早地出门,尽管她已经年过八旬,身体虚弱,但她希望以最佳状态送别她多年的朋友。

人们纷纷涌向人民大会堂,每个人的眼神都充满了悲伤。宋庆龄一路上忍住泪水,强忍着自己的情感。

跨越世纪的革命情谊:81岁宋庆龄坚持赴国宴,只为再见周总理一面

追悼会结束后,很多人围绕着周总理表达关切,而宋庆龄则始终站在一旁,不言不动,她深知周总理的疲倦,心怀着让他早日休息的愿望。

几天后,邓颖超打来电话,告诉宋庆龄,周总理看到她,知道她身体不错,感到高兴。原来,他们之间的关心是相互的,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够理解对方内心的需求。

1976年初,周总理离世的消息传来,宋庆龄整日焦虑不安。她四处寻找滋补品,将自家养的鸽子蛋小心翼翼地保存。但当她得知周总理去世的消息时,坐在房间里的她,哭泣了整整两天,眼泪混合着对逝去时光的回忆。

跨越世纪的革命情谊:81岁宋庆龄坚持赴国宴,只为再见周总理一面

宋庆龄离开北京,闭门不出数月。后来,她写下一篇题为《怀念周总理》的文章,字字句句充满了她对周总理的怀念和遗憾:

"人民永远怀念总理,不仅因为他是共产党的政治家,而且因为他充满了真正的共产主义精神。他一生勇敢、勤奋、执着、热情地为人民服务。周总理热爱人民,人民热爱周总理……"

这段友情,不仅是革命的见证,更是历史的见证。周总理和宋庆龄的友情,超越了时间和距离,留下了永恒的记忆。他们是革命的伙伴,更是彼此生命中最珍贵的朋友。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那段充满情感和深情厚谊的岁月。

跨越世纪的革命情谊:81岁宋庆龄坚持赴国宴,只为再见周总理一面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