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记者手记丨航行万里,泪洒大洋

作者:中国军号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中国军号

近日,解放军报发表《步兵连有了“士兵程序员”》一文,不禁引人深思。“无论学士、硕士还是博士,你们首先是一名战士。”面对高学历新兵,该旅某营营长没有提及这句“老话”,而是改口道:“你们是一名战士,但也不要忘记自己同样是学士、硕士和博士。”当前,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参军入伍,该旅领导没有拘泥于“战士应该是什么样子”为其设限,反而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才能潜力,让这些高素质人才的专长为部队所用。

这种没有设限的“双向奔赴”,一方面是单位领导跳出固定化思维模式,为个人提供“海阔凭鱼跃”的舞台;另一方面则是个人积极主动打破“天花板”,实现自我创新。

记者手记丨航行万里,泪洒大洋

然而现实工作当中,一些单位和个人“自我设限”现象却屡见不鲜。比如,有年轻官兵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畏难情绪重,他们常常自我暗示“我肯定做不来,出了问题别怪我”,实践中则“拨一拨动一动”,工作十分消极被动;有的单位在面对复杂难题时,不想成功先怕出事,凡事患得患失,动作保守被动。“自我设限”的习惯一旦形成,那后果可想而知,于个人而言就是错失提高和进步的机会,于单位而言则必然是导致事业受阻、发展滞后。

“自我设限”的现象为何会存在?其中固然有少数年轻官兵经验不足、缺乏自信,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等原因,但另一方面更与一些单位管理模式落后有直接关系。笔者曾听过这样一件事,某单位一位连长因为创新训练方法导致装备轻度受损,该单位领导不是研究如何改进训法而是反复追责问责,结果狠狠地挫伤了官兵们的工作热情。事实上,干事创业不可能样样万无一失,没有“容错”,只有“施压”,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故步自封、发展缓慢。

记者手记丨航行万里,泪洒大洋

解决“自我设限”问题,为官兵创造积极、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是关键。入伍25年,单位的不断鼓励与支持,一直激励着何贤达一次次向着胜利发起冲锋,从炊事员逐步成长为全军第一批士官发射指挥长“王牌号手”,练兵备战处处奋勇争先,前进脚步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某部在某陌生环境的演习任务中不幸发生伤人事故,但上级在调查后认定该单位演训贴近实战、计划和组织周密得当,发生事故纯属意外,故决定对其免于追责。这类做法让广大官兵摆脱了心理负担,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旺盛。

记者手记丨航行万里,泪洒大洋

战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唯有不断破除“自我设限”,既鼓励官兵主动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又为官兵创造积极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才能真正跑出强军加速度,向着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速奔跑。

(钧正平工作室·中国军号出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