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和你一起学历史---周朝(三十五)大咖孔子

作者:六一房主

以前一直不太明白,为啥战火硝烟永不停息的春秋战国,却诞生了璀璨的先秦文化,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牛上天的大咖,思想,文化,艺术,奇门遁甲…直到读到了主席的词句:战地黄花分外香,才突然领悟,其实战乱和文化,并不冲突,有些时候甚至能相辅相成,进而激发更深邃的感染力。

和你一起学历史---周朝(三十五)大咖孔子

西汉大治,辞藻堆砌的骈文大赋流行,文风华而不实,汉末战乱,始有建安风骨。大唐盛世,诗文遍地,终不及晚唐来的厚重。日本诗人大沼枕山写过两句汉诗:“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先秦时期,相较而言,战国的文化人更多,但是春秋时代有两个大咖中的大咖,孔子和老子。这俩人创立的儒道二教,开启了中华民族两条思想文化主脉,传承至今。

和你一起学历史---周朝(三十五)大咖孔子

今天先来说说孔子。孔子祖上是宋国公族,因为宋国是微子所建,所以他是商汤后裔。后来家族内乱,孔子先祖逃到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在那定居下来。孔子他爸叫叔梁纥,和颜姓女子野合生下了他。大家别乱联想,这个词是史记里的原话,意思是不咋般配的婚姻,因为那时候叔梁纥已经70了,孔子他妈才18岁,真真的一树梨花压海棠。

和你一起学历史---周朝(三十五)大咖孔子

孔子出生时长相与众不同,头顶前后凸,中间凹。叔梁纥也豁达,见儿子脑型跟山峰似的,索性搞个笑,给起个名叫丘。这是个生理缺陷,但是上天照顾,不想孔子的缺陷过于暴露,于是让他的个头长到了192,这高度,估计很多人就看不清他的脑型了。

按说就孔子这身板,太适合当兵打仗了,可他偏偏另辟蹊径,弃武从文,本来可以靠体格吃饭,非得靠才华。

和你一起学历史---周朝(三十五)大咖孔子

孔子从小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周礼那一套。他出生没多久叔梁纥就去世了,家境渐渐贫寒,这没影响孔子的学习热情和状态,一路寒窗苦读,到十七岁时,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

二十岁,孔子入仕,官职卑微,仓库保管员。孔子认真,干的不错,但是升职费劲,两年后转职弼马温,管畜牧,还是芝麻官。对此孔子也自嘲,“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和你一起学历史---周朝(三十五)大咖孔子

三十岁,孔子创办私立学校。当不了首长就当校长,结果这个副业选对了,一炮而红,吸粉无数。所以孔子评价自己,“三十而立”。

三十五岁,鲁国内乱,孔子去了齐国,时任国君齐景公赏识他,向他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很高兴,要重用孔子,宰相晏婴不同意,他认为孔子那套太形式主义,讲讲课还凑合,治理国家没用。齐景公接受了建议,不搭理孔子了。

当时齐国的音乐很出名,基本相当于80年代的港台。孔子无聊时候就听音乐,结果一度沉迷,当上了发烧友,听得“三月不知肉味”。后来听够了,发现没人搭理挺尴尬,只得回了鲁国。

和你一起学历史---周朝(三十五)大咖孔子

公元前500年,孔子迎来自己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任鲁国大司寇,摄相事,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这一年孔子52岁。

这里需要着重地说下,大家都知道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但其实孔子的从政能力更强,而且本身也有很高的政治抱负。孔子主政鲁国仅仅一年,鲁国即大治,这让周边国家产生了畏惧感。尤其是齐国,看见老邻居日子越过越红火,心里不太舒适。有人给齐君出主意,咱给鲁国来几发糖衣炮弹,财宝美女多送点,让他们自己堕落了得了。这招收到奇效,鲁国君臣沉迷享受,怠于政事,孔子多次建议也没啥作用,渐渐心灰意冷,勉强干了三年,实在难以忍受,干脆写了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从此带着一大群学生,周游列国十四年。

和你一起学历史---周朝(三十五)大咖孔子

五十五岁的孔子并不服老,他依旧渴望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然而,春秋末年,战乱频生,礼崩乐坏的大趋势已经难以挽回,孔子带着满脑门子的不合时宜四处碰壁,到哪都不受人待见。时间长了,子路、子贡等弟子开始质疑老师的理念,孔子自己都有点动摇了, 但是颜回力挺孔子,这让孔子坚定了信念,在困顿中依旧不忘初心。据史记记载,孔子被困蔡国,绝粮七日,依然“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急了,去质问孔子,孔子说了那句著名的话,“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和你一起学历史---周朝(三十五)大咖孔子

十四年后,孔子六十八岁。这一年齐国来攻打鲁国,孔子的学生冉求任大将军,力克齐军。鲁国君很高兴,他听说冉求是孔子的弟子,心想徒弟都这么厉害,老师肯定更不得了,马上将孔子召回国。

孔子回国见了鲁哀公,也不知道唠啥样,反正后来也没用他。不过此时孔子的心态已经变了,阅尽千帆,归来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少年,皓首苍颜,彻底躺平。

其后五年,孔子编修诗书礼易春秋,并继续教课授徒。《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直至公元前479年,孔子寿终正寝,享年73岁。

和你一起学历史---周朝(三十五)大咖孔子

不想赘述孔子的成就了。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能够影响一个国家2500年,已无需再做任何评判,这甚至已经超越了对与错的范畴,无论对错,都已深入骨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