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和党的故事 | 一位老红军的风骨 ——忆中共“七大”代表我的父亲刘先

作者:苍南发布

提示: "苍南发布" - 关注我们

刘贤介绍

刘贤,又名刘法延,1915年10月出生于苍南县泸山乡波平社区拱桥村的一名村民。1936年6月加入红军先遣师,担任刘颖和苏瑜的特工,1938年9月任定平县委书记,1939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七大代表",1941年2月抵达革命圣地延安, 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七次会议,参加了整顿、大生产运动和党的七次会议,1964年6月,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大兴安岭战争司令部发展与发展部副司令员。

我和党的故事 | 一位老红军的风骨 ——忆中共“七大”代表我的父亲刘先

1965年,刘某首次参与生产劳动

今年的清明节,我们兄弟父亲的老卫兵夫妇,回到家乡,见到父亲曾经工作过、住过的地方,在"刘贤同志纪念碑"前,祭祀扫地、植树、花篮,表达哀悼。父亲是战争年代,或是建和时期,都对人民表现出无限的忠诚,对自己的工作高度负责,对自己严谨的自律,为我们做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父亲加入红军的过程充满了传奇,他关山万里突破重围,参加中央"七",血迹斑斑的衣服进入东北开辟基地,重伤随后在森林海雪林前线奋斗了十年,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省级武装林警总部。他的忠诚,他的贫穷,在他的一生中激励着他的子孙后代的成长。父亲去世二十六年后,我常常觉得他和战友们一起,成了一片山、湖、星海的海洋。

跟随红军:穷人期待翻身

他的父亲曾用名刘发一,1915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今苍南县)的波平社区拱桥村,从小就只上了两个月的民办学校。他10岁就对地主牛群、饥饿、虐待和虐待,所以性格固执直率,愤世嫉俗。1935年他得知,庐山随红卫兵,扮演地主、士绅,影响很大,加入红卫兵花了不少时间,期待能够翻身。在团队中,父亲了解红军的革命事迹,心中萌发了加入红军的强烈希望。

1935年初,苏瑜、刘英在中央的指挥下,组建了中国工人、农民和红军先遣队,由抗日先遣队突破了军团政治部、保安局、卫生局、供应部等机关,加上直属的机枪队, 保安、通讯股共500余人,共500余人,苏瑜担任处长,刘颖担任政委。1936年4月,苏瑜、刘颖驻浙南,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浙江省临时省委。

1936年6月,他的叔叔刘庆阳被叶飞任命向刘英汇报延东游击队从福建东东到家乡波平乡的工作。临走前,刘庆阳提到父亲加入红军。为了遮住国民党的眼睛和耳朵,刘颖深夜派了两名红军士兵到他父亲的家中,假装把他的双手绑起来带走,他的父亲从中走上了革命之路。

然而,他的父亲参加红军,还是被当地国民党伪A发现,当天他就跑到庐山镇向民团报到。第二天,一班治安队员闯进我家,抓住我奶奶,绑起来挂在房子的横梁上,用两束点燃的香残忍地烧伤了我奶奶的尸体,她忍受着剧痛,过去几次晕倒,还是没有说刘颖、苏雯站和刘贤参加红军。

我和党的故事 | 一位老红军的风骨 ——忆中共“七大”代表我的父亲刘先

勇敢:游击战迅速发展

进军浙江后,他在浙南开辟了游击队基地,为了巩固新开的浙南基地,刘颖非常重视地方干部的培养,先头师的一些干部也从军队转到地方工作,或者担任地方领导职务。父亲身材不高,长虎背熊腰,强壮强壮,在红军队伍中还算是一点文化气质,再加上他的胆识,战斗勇敢,赢得了刘颖书记的赞赏。他很快被调到闽南担任秘密特工(现在是一名保安)和翻译。1936年8月,他的父亲加入了共青团。

1936年12月,苏禹和刘颖率领部突破国民党正规军和保安部队约10万人的封锁线,开展艰苦的反"包络"斗争,以毛泽东同志的"十六字"游击战方针,结合实际胜利一次又一次。父亲参加过李嘉善、凤文等四大战役,每月几场小战役(在泰顺、平阳、福鼎、瑞安等地打游击战)。有一次伏击,一次歼灭敌两个排,缴获了几挺机枪,很快歼灭了敌军的便衣排和保安团的四个连,给群众极大的鼓舞下,年轻人都加入了红军,浙江游击队发展更加迅速。

1938年2月,他的父亲被刘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苏颖率升到主力部队到前线抵抗,刘颖留在浙江坚持斗争,父亲一直跟着刘颖坚守在浙南的基地。4月,浙江省临时委决定恢复定平县委,林惠山任县委书记,父亲任县青年党委书记。9月,林惠山调任福定县委书记,父亲接任定平县委书记。

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合作,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日救援运动。他分析了当时的情况,重点介绍了国民党以前摧毁的地区和开拓新地区的开拓,重点是反日救赎的宣传和组织,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亲自主持了一期党员培训班,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在县内点面逐步推广,进而总结出一套培训班、扫盲班、夜校等形式教育党员和广大群众的成功经验。同时,采取"带头寻线索,关系求关系"的方针,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丁平地区革命形势已进入鼎盛时期。到1939年10月,定平县委已重建党组织40余个,培养党员300余人。

前往延安:突破重封,参加中央七大

1939年7月,他的父亲参加了在平阳北港的凤头和马头港举行的浙江省委第一次代表大会,该代表大会有26人参加,代表全省近2万党员。刘颖作政治报告和工作总结,通过了《关于当前抗日战争形势和浙江党任务的决议》,选举刘颖为省委书记,刘颖、林义新、林惠山、刘贤等12人作为浙江代表到延安参加中央"七大"会议。

当时,蒋介石反动当局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共产党的中心转移到了浙江的后方,浙江的革命形势十分严峻。代表团接到中央政府的电报,意在扭转局面,浙江主要领导人不能离开,浙江要继续奋斗。除了刘颖,还有四个人留下来,所以到延安的代表是林毅鑫、林辉山、刘贤等5个人。

一路上,战争正在肆虐,艰难困苦,在地下党的护送下,在主干道上,代表们走着,一边战斗,穿过无数敌人的封锁线,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在1941年2月才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他们有幸成为中央党校和男校("抗日大学"的前身)的第一批学生。代表们一边学习《关于加强党的党性的决定》、《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等文件,一边学习清理和大规模生产运动,一些革命性著作。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会上,父亲听取了毛泽东关于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关于解放区战场的介绍和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以及周恩来、陈云、叶建英、陈毅的重要报告。他后来多次回忆起代表大会,仍然兴奋和光荣,并说他已经更彻底地接受了精神上的洗礼,对建立新政权和共产主义道路充满信心。

血火之旅:奉命挺进东北边境

1945年,中央的《关于东北基地的建立和巩固》是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的战略,10万军队和2万名党政干部进军东北,打了三年多的艰苦解放战争。

9月,父亲随党政军北上延安,日本投降东北战场,参加了三年之久的解放战争和新政权的建立,在南满军区指挥部担任组织科科长,先后参加了沈阳解放战和"四平防战", 在战斗中左脚受伤,然后调到地方工作,随军到黑龙江满族北部,一边土匪,一边建政府。

1946年6月,铁利县政府成立,刘晓波担任县委书记,原县长,全面开展工作。组织47人运动队,分配到天生、神树、铁利三区,改造农业协会群众组织。为开展反强奸反欺凌清算斗争,伪阿长"南巴田"李景云代替了法律。八个农业协会被改组,96人被强奸。并动员青年入军,全县122人应征入伍。

1947年2月,海嫩省政府成立,铁利县直辖。县工委举办"土地改革骨干培训班",培训60名维权人士。6月下旬,学习延安精神,全县开展"大生产战役",扩大农业播种面积2600个,新建利民油田、胜利水稻厂、炼油厂、神树煤矿、军工厂等,由省政府主席范式。

临海雪原:十年林业奋战胜利

1949年,东北解放,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在东北林业前线工作了30多年:1949年任黑龙江省雨花森工业局局长,1952年任齐齐哈尔省农务局局长,1954年任黑龙江省林业委员会主任,1954年任黑龙江省林业委员会主任, 林业部哈尔滨森工业厅厅长,省林业厅副厅长,1958年任牡丹河土地委员会委员、林业部部长,1961年任沈阳东北经济社会建设材料局局长,1964年任吉林省林业厅厅长。

1964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按照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发展建设大兴安陵林区。

1964年6月,大兴安岭成立林区作战司令部,由铁道军副司令员郭伟成率领。

我和党的故事 | 一位老红军的风骨 ——忆中共“七大”代表我的父亲刘先

1964年,周总理出具《任用书》

他的父亲被任命为副总司令兼生产部部长(周恩来发出委任书),4月在北京参加吹风会,6月在哈尔滨指挥部率领调团,成立特区政府,成立四大部门,政治部、工程部、生产部、 物流,26个办事处。11月,中央国务院(64)754批准成立指挥党委,罗玉川、何辉炎、刘贤等11人,罗玉川任特区书记,刘贤任特别行政区第一副书记。1966年3月,父亲还担任大兴安岭特别行政区森林管理局局长、特区武装部队司司长。

父亲在林业部和省委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大兴安岭林业发展建设规划》,研究提出了"铁第一"、"对口建设"、"两条腿走"的具体方法,坚持党干部"五条路"和"五带"的作风(吃、住、 学习、工作、共进、带头学毛、带头吃苦耐劳、带头克服困难、带头节俭、带头遵纪守制度),本着"五小"(小犁、小手斧、小砖窑、小担、小土篮)、自力更生、从零开始,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站立,安定下来,走向胜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建设,特区先后建成林业局8个,林场51个,年产木材276万立方米,累计供应物资1733万立方米,缴纳国家税金1.6亿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的父亲遭受了残酷的斗争,他从文化大革命回来,在上海做了癌症手术。找回尸体后,听从组织,组建了在我国林业前线组建的黑龙江省第一支武装林警大队,并担任过从40年前林业护林员到公安民警大队再到武警部队的副书记、党委书记、组长。休息后,父亲依然关注着林业的发展,特别是1987年"5.6"大火和1991年"9.1"洪灾,他每天在家查看地图,注意了解灾情,并与当时的国务院秘书长陈俊生联系,谈起他多年的救火经验。

我和党的故事 | 一位老红军的风骨 ——忆中共“七大”代表我的父亲刘先

1980年,他在森警部队成立两周年之际在大会上发表讲话。

度假归来:一件充满深情的外套

1982年,父亲副省长休假后,他被调回家乡,担任温州市政协副主席,后来在省干式休养院度过了晚年。

父亲对党特别忠心,这次他的身体已经很烂了,左脚受伤,右眼摘除,左眼只有0.3视力,几乎看不见,但他没有怨言,依然坚持每年去刘颖、苏玉打仗的地方,深入群众调研,到浙南老区、偏远山区, 村庄,探访穷人;

父亲献身于事业,常说,毛主席在延安时期教导大家,国事是国家公务,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所以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参与政治和政府,从各行各业讲更多关于红军的故事, 延安的精神,努力发挥作用。两年后,他诚恳地向当时的浙江省委书记王芳提出:我的职位还是给年轻同志们,他们的精力和头脑,都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王芳书记听后深受感动,父亲在省里干休息,过晚了。

父亲的生活特别差,除了唯一的西蒙斯,家里没有家具。长期以来接受革命教育,他觉得西蒙斯也是一种奢侈,而且睡眠不习惯,后来和邻居们一起换上了硬床。他过着有规律的生活,用水电省水,饮食简单,每天自己做饭,一碗面条就足够了。对他人慷慨解囊,支持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带领家乡干部群众,建设"刘英小学",建设农村道路。

1991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主任彭震来到杭州时,浙江省委老书记铁英向彭震汇报,介绍父亲为七中委代表、延安"抗日大学"学生,彭非常高兴,送给父亲一份珍贵的礼物, 一盒《南泥湾》磁带,父亲回到家,反复唱歌,像孩子一样快乐快乐。1991年,父亲连续两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三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退休干部。

我和党的故事 | 一位老红军的风骨 ——忆中共“七大”代表我的父亲刘先

1995年5月22日.m 11时30分,他的父亲在哈尔滨因病去世,享年80岁。1997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李泽民为他题词《刘贤同志纪念碑》。

刘斌(刘贤的四个儿子),男,1954年生于哈尔滨,1970年生于黑龙江五长祥,1973年在空军空军,曾就职于沈空南空分部司令部训练部,1988年调到当地政府部门,出海后经商, 现定居杭州。

来源/苍南邮报

编辑/郑伟冯瑞元

路透社/王文波朱建德

苍南县媒体中心全媒体矩阵:

纸质媒体:今日苍南(电子版 网站:jrcn.cnxw.com.cn)

电视媒体:苍南电视台

广播媒体:苍南人民广播电台

网络媒体:苍南新闻网(网站:www.cnxw.com.cn)

新浪微博:苍南电视台、微博苍南

微信公众号:苍南发布(cnfabu),苍南电台989(CNFM989)

新闻客户: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蓝传媒号▪苍南"频道,赶温州客户苍南频道

移动应用

摇一摇。第一名:苍南县熔化传媒中心

视频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