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4年2月,美军夺取了马绍尔群岛,随后在俾斯麦群岛登陆

作者:康哥说史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可以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日军占领新几内亚后,随时准备进攻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在1942年年底以前一直处于随时可能被日军攻占的危险中。澳大利亚一些军方人士甚至预言由于兵力不足,澳大利亚最多只能抵抗6周便不得不放下武器投降。

澳大利亚军队主力第二陆军师

为了向英国表示效忠,并争取英国今后可能提供的保护,澳大利亚军队主力第二陆军师2万多人在二战初期即被派遣至中东地区协助英国抵抗意大利和德国的进攻,保卫英国在中东地区的霸权和利益。日本在攻占巴布亚新几内亚之后即对澳大利亚发动了试探性进攻,这令澳大利亚政府和民众十分惊恐。

1944年2月,美军夺取了马绍尔群岛,随后在俾斯麦群岛登陆

澳大利亚政府和军方以及广大民众均认识到澳大利亚的当务之急是加强本土的安全防卫,而不是把自己有限的军队派到万里之外的、与自己利益毫不相干的欧洲或中东去为英国的利益而战。在民众和日本入侵的双重压力下,极度惊恐的柯廷总理连电英国首相丘吉尔,要求立即将在中东地区追随英国作战的澳大利亚军队悉数调回,用于澳大利亚本土防卫。但丘吉尔出于英国自身的利益考虑,坚决不允许澳军回防自己的国家,英澳双方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吵。

在丘吉尔的眼中,欧洲和中东事关大英帝国的生死存亡,远在万里之外的澳大利亚怎么能与英国的霸权利益相提并论呢?丘吉尔首相于是断然拒绝了柯廷的要求[24]。丘吉尔和英国政府对澳大利亚死活的漠不关心充分暴露了老牌帝国主义英国的极端自私,在危急时刻,对一向温顺听话,并为英国利益而在一战中牺牲了6万多人的澳大利亚也是如此刻薄寡恩。

1944年2月,美军夺取了马绍尔群岛,随后在俾斯麦群岛登陆

在遭到丘吉尔的拒绝后,柯廷总理气愤至极却毫无办法,闻知此事的澳大利亚政客和民众也倍觉寒心。澳大利亚政府和普通民众对英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无视澳大利亚的生死存亡的做法非常不满。在自己的国家面临日本入侵的危急时刻,澳大利亚政府却无权将自己的军队调动回国,这让澳大利亚政府和民众对英国极为愤慨。英、澳两国间的裂隙越来越大,澳大利亚转向美国的决心自此更加坚定。菲律宾战役后,麦克阿瑟率领美军残部撤往澳大利亚。

这令身处危急时刻的澳大利亚喜出望外。柯廷对麦克阿瑟率领的美国败军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因为美军的到来不仅可以增强澳大利亚的防卫力量,联合将日军挡在澳大利亚之外,更可以进一步密切与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关系。罗斯福总统在美军败退撤出菲律宾之后也深刻意识到澳大利亚对太平洋战争的战略重要性。

1944年2月,美军夺取了马绍尔群岛,随后在俾斯麦群岛登陆

日军占领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地区

在日军占领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地区之后,澳大利亚成为西南太平洋地区唯一可被美国用作未来反攻日军的军事基地,这凸显了澳大利亚对美国的军事战略意义,也极大地增强了澳大利亚在澳美关系中的话语权。罗斯福总统因此对军事援助澳大利亚,携手阻止日军攻占澳大利亚本土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他向柯廷保证美国将尽一切力量阻击日军的进攻,决不让澳大利亚落入日本之手。

听闻罗斯福总统的保证后,柯廷总理和澳大利亚民众知道他们渴望已久的美国的保护终于到来了!澳大利亚军政官员也乐观地相信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军事同盟也将随之到来。麦克阿瑟败退澳大利亚为澳大利亚与美国政、军两界建立密切关系和确立军事同盟提供了良机。柯廷建议罗斯福总统在澳大利亚设立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统一指挥美澳军队。柯廷还痛快地表示愿将澳军指挥权交由美国将领,并保证所有澳军都将服从美军将领的指挥。

1944年2月,美军夺取了马绍尔群岛,随后在俾斯麦群岛登陆

在罗斯福总统任命麦克阿瑟为驻澳盟军总司令后,柯廷并没有嫌弃麦克阿瑟是败军之将,而是代表澳大利亚政府将澳军指挥权交给了麦克阿瑟,由其全权指挥美澳联军。这是澳大利亚第一次将军事指挥权交由美军将领,澳大利亚此前总是将澳军的指挥权交予英国将领。这标志着在面临日本大举入侵之际,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接受地缘政治的现实,向美国表示衷心的服从。

但是,澳大利亚政界、军界和普通民众并不为改换门庭而悲伤难过,反而都为自己的国家能够与更为强大的美国结为军事同盟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也就是从这时起,澳大利亚广播电台的开始曲不再是《英国投弹兵进行曲》,而是改为《前进吧,美丽的澳大利亚》。从二战后缴获的日军作战计划来看,日军统帅部的确计划于1942年2—3月发动侵澳战争,夺取澳大利亚大陆。

1944年2月,美军夺取了马绍尔群岛,随后在俾斯麦群岛登陆

幸运的是,当时日军的大部分兵力都陷在了中国战场,根本无法从中国集中足够的兵力去进攻澳大利亚。据当时日军统帅部估计,入侵澳大利亚至少需要6万人的作战部队。如果少于这一兵力,入侵澳大利亚的战争极有可能变成消耗战,从而像中国大陆战场一样将日军深深地陷在其中。中国战场的持久战如同日军的噩梦,日本统帅部预计日军根本无法承受另一场类似中国大陆的持久战。

放弃全面入侵澳大利亚的作战计划

如果澳大利亚也变成持久战,日本注定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者。由于兵力不足,日本统帅部思忖再三,不得不放弃全面入侵澳大利亚的作战计划,转而对之实行包围与封锁,切断澳大利亚与外部世界,特别是与美国的联系,企图以此迫使澳大利亚投降。日军这一计划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澳大利亚四面临海,而日军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海军力量包围澳大利亚,并彻底切断其与外部,特别是与美国的海上联系。

1944年2月,美军夺取了马绍尔群岛,随后在俾斯麦群岛登陆

日军最终放弃了全面进攻澳大利亚的作战计划,澳大利亚也因日军的兵力不足而幸运地躲过了日军的蹂躏。1942年5月初,美国对驻扎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莫尔斯比港的日军发动进攻,这是美、日两国海军主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首次交锋,著名的珊瑚海战役就此拉开了序幕。虽然双方在此次战役中损失相当,但美军挡住了日军的继续南进,这对美军来说无疑是获得了战略性胜利。6月3日,日军发动中途岛海战,企图歼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军主力。

但是这次海战的结果是日军再次惨败,日军在此次海战后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面对连续两次战略性失败,日本急欲夺回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巩固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日军因而计划夺占西南太平洋岛屿,切断美军太平洋海空军基地夏威夷和澳大利亚大陆间的军事和战略联系,使得美军无法利用澳大利亚作为今后反攻的军事基地。

1944年2月,美军夺取了马绍尔群岛,随后在俾斯麦群岛登陆

太平洋战争充分表明了太平洋岛屿地区对军事强国建构太平洋霸权的重要性,这也使得太平洋岛屿地区在二战后成为美国和澳大利亚必须牢牢控制的地区。澳大利亚政府和军方也从此时萌生了将整个太平洋岛屿地区变成澳大利亚“后院”的念想。为了夺回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日军竭力企图重新占领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莫尔斯比港。此外东连太平洋中部地区,可将太平洋拦腰截为两段;西连东南亚地区,极具战略重要性。

经过一个月的殊死战斗,澳大利亚军队付出惨重的代价阻挡了日军的进攻。此次战斗是盟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取得的第一次陆战胜利,致使日本的战略企图落空。在日军发动进攻之际,美军也在擘画军事反攻。为了确保与澳大利亚之间的战略性联系不被日军切断,确保美军作为战略反攻基地的澳大利亚安全,美军发起了夺取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战斗。在美军强大火力的打击下,日军不得不于1943年2月初撤出瓜达尔卡纳尔岛。

1944年2月,美军夺取了马绍尔群岛,随后在俾斯麦群岛登陆

此后日军虽然发动了数次反攻,企图夺回该岛,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在对瓜达尔卡纳尔岛长达半年的争夺战中,美日双方进行了近百次大小海战。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先后投入60000兵力参战,伤亡5000多人。日军投入作战兵力35000余人,伤亡近25000人[30]。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日军至此完全丧失了在太平洋地区的优势。而盟军却重新夺回了战略主动权,扭转了战争初期的被动。

盟军在取得上述胜利后,紧接着又对太平洋岛屿地区的其他岛屿,如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布干维尔岛发动了战略性进攻。1944年2月,美军夺取了马绍尔群岛中的大部分岛屿。随后在俾斯麦群岛登陆,完成了对日本军事要塞拉包尔的包围。美军此后发动了新几内亚战役,基本收复了新几内亚全岛。1943年11月,美军发起吉尔伯特群岛战役,占领了塔拉瓦等岛屿。1944年1—2月,美军又夺取了夸贾林、罗伊岛—那慕尔岛、埃尼威托克诸环礁,为夺取马里亚纳群岛创造了条件。

参考资料:

[1] G.P.Taylor,“New Zealand,the Anglo-apaneseAlliance and the 1908 Visit of the American Fleet”,Australian Journal of Politics & History,Vol.15,Issue1,1969,pp.55-76.

[2] Joanne Wallis,“Hollow Hehemon:Australia'sDeclining Influence in the Pacific”,Diplomat,21September 2016.

[3] Nagata Yuriko,“The Japanese in Torres Strait”,AnnaShnukal,Ramsay Guy and Nagata Yuriko(eds.),Navigating Boundaries:The Asian Diaspora in TorresStrait,Canberra,Pandanus Books,2004,pp.138-159.Kate Bagnall,A Legacy of White Australia:Recordsabout Chinese Australians in the National Archives,2018,http://naa.gov.au/collection/publications.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