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4年2月,美軍奪取了馬紹爾群島,随後在俾斯麥群島登陸

作者:康哥說史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個“關注”,既能有很好的體驗,還可以有不一樣的參與感,謝謝您的關注!

前言

日軍占領新幾内亞後,随時準備進攻澳洲,澳洲在1942年年底以前一直處于随時可能被日軍攻占的危險中。澳洲一些軍方人士甚至預言由于兵力不足,澳洲最多隻能抵抗6周便不得不放下武器投降。

澳洲軍隊主力第二陸軍師

為了向英國表示效忠,并争取英國今後可能提供的保護,澳洲軍隊主力第二陸軍師2萬多人在二戰初期即被派遣至中東地區協助英國抵抗意大利和德國的進攻,保衛英國在中東地區的霸權和利益。日本在攻占巴巴新幾內亞之後即對澳洲發動了試探性進攻,這令澳洲政府和群眾十分驚恐。

1944年2月,美軍奪取了馬紹爾群島,随後在俾斯麥群島登陸

澳洲政府和軍方以及廣大群眾均認識到澳洲的當務之急是加強本土的安全防衛,而不是把自己有限的軍隊派到萬裡之外的、與自己利益毫不相幹的歐洲或中東去為英國的利益而戰。在群眾和日本入侵的雙重壓力下,極度驚恐的柯廷總理連電英國首相丘吉爾,要求立即将在中東地區追随英國作戰的澳洲軍隊悉數調回,用于澳洲本土防衛。但丘吉爾出于英國自身的利益考慮,堅決不允許澳軍回防自己的國家,英澳雙方為此展開了激烈的争吵。

在丘吉爾的眼中,歐洲和中東事關大英帝國的生死存亡,遠在萬裡之外的澳洲怎麼能與英國的霸權利益相提并論呢?丘吉爾首相于是斷然拒絕了柯廷的要求[24]。丘吉爾和英國政府對澳洲死活的漠不關心充分暴露了老牌帝國主義英國的極端自私,在危急時刻,對一向溫順聽話,并為英國利益而在一戰中犧牲了6萬多人的澳洲也是如此刻薄寡恩。

1944年2月,美軍奪取了馬紹爾群島,随後在俾斯麥群島登陸

在遭到丘吉爾的拒絕後,柯廷總理氣憤至極卻毫無辦法,聞知此事的澳洲政客和群眾也倍覺寒心。澳洲政府和普通群眾對英國隻顧自己的利益,而無視澳洲的生死存亡的做法非常不滿。在自己的國家面臨日本入侵的危急時刻,澳洲政府卻無權将自己的軍隊調動回國,這讓澳洲政府和群眾對英國極為憤慨。英、澳兩國間的裂隙越來越大,澳洲轉向美國的決心自此更加堅定。菲律賓戰役後,麥克阿瑟率領美軍殘部撤往澳洲。

這令身處危急時刻的澳洲喜出望外。柯廷對麥克阿瑟率領的美國敗軍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因為美軍的到來不僅可以增強澳洲的防衛力量,聯合将日軍擋在澳洲之外,更可以進一步密切與美國的政治和軍事關系。羅斯福總統在美軍敗退撤出菲律賓之後也深刻意識到澳洲對太平洋戰争的戰略重要性。

1944年2月,美軍奪取了馬紹爾群島,随後在俾斯麥群島登陸

日軍占領菲律賓和荷屬東印度地區

在日軍占領菲律賓和荷屬東印度地區之後,澳洲成為西南太平洋地區唯一可被美國用作未來反攻日軍的軍事基地,這凸顯了澳洲對美國的軍事戰略意義,也極大地增強了澳洲在澳美關系中的話語權。羅斯福總統是以對軍事援助澳洲,攜手阻止日軍攻占澳洲本土的态度發生了明顯變化。他向柯廷保證美國将盡一切力量阻擊日軍的進攻,決不讓澳洲落入日本之手。

聽聞羅斯福總統的保證後,柯廷總理和澳洲群眾知道他們渴望已久的美國的保護終于到來了!澳洲軍政官員也樂觀地相信澳洲與美國的軍事同盟也将随之到來。麥克阿瑟敗退澳洲為澳洲與美國政、軍兩界建立密切關系和确立軍事同盟提供了良機。柯廷建議羅斯福總統在澳洲設立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部,統一指揮美澳軍隊。柯廷還痛快地表示願将澳軍指揮權交由美國将領,并保證所有澳軍都将服從美軍将領的指揮。

1944年2月,美軍奪取了馬紹爾群島,随後在俾斯麥群島登陸

在羅斯福總統任命麥克阿瑟為駐澳盟軍總司令後,柯廷并沒有嫌棄麥克阿瑟是敗軍之将,而是代表澳洲政府将澳軍指揮權交給了麥克阿瑟,由其全權指揮美澳聯軍。這是澳洲第一次将軍事指揮權交由美軍将領,澳洲此前總是将澳軍的指揮權交予英國将領。這标志着在面臨日本大舉入侵之際,澳洲政府不得不接受地緣政治的現實,向美國表示衷心的服從。

但是,澳洲政界、軍界和普通群眾并不為改換門庭而悲傷難過,反而都為自己的國家能夠與更為強大的美國結為軍事同盟而感到由衷的高興。也就是從這時起,澳洲廣播電台的開始曲不再是《英國投彈兵進行曲》,而是改為《前進吧,美麗的澳洲》。從二戰後繳獲的日軍作戰計劃來看,日軍統帥部的确計劃于1942年2—3月發動侵澳戰争,奪取澳洲大陸。

1944年2月,美軍奪取了馬紹爾群島,随後在俾斯麥群島登陸

幸運的是,當時日軍的大部分兵力都陷在了中國戰場,根本無法從中國集中足夠的兵力去進攻澳洲。據當時日軍統帥部估計,入侵澳洲至少需要6萬人的作戰部隊。如果少于這一兵力,入侵澳洲的戰争極有可能變成消耗戰,進而像中國大陸戰場一樣将日軍深深地陷在其中。中國戰場的持久戰如同日軍的噩夢,日本統帥部預計日軍根本無法承受另一場類似中國大陸的持久戰。

放棄全面入侵澳洲的作戰計劃

如果澳洲也變成持久戰,日本注定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失敗者。由于兵力不足,日本統帥部思忖再三,不得不放棄全面入侵澳洲的作戰計劃,轉而對之實行包圍與封鎖,切斷澳洲與外部世界,特别是與美國的聯系,企圖以此迫使澳洲投降。日軍這一計劃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澳洲四面臨海,而日軍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海軍力量包圍澳洲,并徹底切斷其與外部,特别是與美國的海上聯系。

1944年2月,美軍奪取了馬紹爾群島,随後在俾斯麥群島登陸

日軍最終放棄了全面進攻澳洲的作戰計劃,澳洲也因日軍的兵力不足而幸運地躲過了日軍的蹂躏。1942年5月初,美國對駐紮在巴巴新幾內亞的莫爾斯比港的日軍發動進攻,這是美、日兩國海軍主力在太平洋戰場上的首次交鋒,著名的珊瑚海戰役就此拉開了序幕。雖然雙方在此次戰役中損失相當,但美軍擋住了日軍的繼續南進,這對美軍來說無疑是獲得了戰略性勝利。6月3日,日軍發動中途島海戰,企圖殲滅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主力。

但是這次海戰的結果是日軍再次慘敗,日軍在此次海戰後不得不轉入戰略防禦。面對連續兩次戰略性失敗,日本急欲奪回太平洋戰争的主動權,鞏固太平洋地區的霸權。日軍因而計劃奪占西南太平洋島嶼,切斷美軍太平洋海空軍基地夏威夷和澳洲大陸間的軍事和戰略聯系,使得美軍無法利用澳洲作為今後反攻的軍事基地。

1944年2月,美軍奪取了馬紹爾群島,随後在俾斯麥群島登陸

太平洋戰争充分表明了太平洋島嶼地區對軍事強國建構太平洋霸權的重要性,這也使得太平洋島嶼地區在二戰後成為美國和澳洲必須牢牢控制的地區。澳洲政府和軍方也從此時萌生了将整個太平洋島嶼地區變成澳洲“後院”的念想。為了奪回太平洋戰争的主動權,日軍竭力企圖重新占領巴巴新幾內亞的莫爾斯比港。此外東連太平洋中部地區,可将太平洋攔腰截為兩段;西連東南亞地區,極具戰略重要性。

經過一個月的殊死戰鬥,澳洲軍隊付出慘重的代價阻擋了日軍的進攻。此次戰鬥是盟軍在太平洋戰争中取得的第一次陸戰勝利,緻使日本的戰略企圖落空。在日軍發動進攻之際,美軍也在擘畫軍事反攻。為了確定與澳洲之間的戰略性聯系不被日軍切斷,確定美軍作為戰略反攻基地的澳洲安全,美軍發起了奪取所羅門群島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戰鬥。在美軍強大火力的打擊下,日軍不得不于1943年2月初撤出瓜達爾卡納爾島。

1944年2月,美軍奪取了馬紹爾群島,随後在俾斯麥群島登陸

此後日軍雖然發動了數次反攻,企圖奪回該島,但均以失敗而告終。在對瓜達爾卡納爾島長達半年的争奪戰中,美日雙方進行了近百次大小海戰。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先後投入60000兵力參戰,傷亡5000多人。日軍投入作戰兵力35000餘人,傷亡近25000人[30]。中途島海戰和瓜達爾卡納爾島争奪戰是太平洋戰争的轉折點,日軍至此完全喪失了在太平洋地區的優勢。而盟軍卻重新奪回了戰略主動權,扭轉了戰争初期的被動。

盟軍在取得上述勝利後,緊接着又對太平洋島嶼地區的其他島嶼,如巴巴新幾內亞的布幹維爾島發動了戰略性進攻。1944年2月,美軍奪取了馬紹爾群島中的大部分島嶼。随後在俾斯麥群島登陸,完成了對日本軍事要塞拉包爾的包圍。美軍此後發動了新幾内亞戰役,基本收複了新幾内亞全島。1943年11月,美軍發起吉爾伯特群島戰役,占領了塔拉瓦等島嶼。1944年1—2月,美軍又奪取了誇賈林、羅伊島—那慕爾島、埃尼威托克諸環礁,為奪取馬裡亞納群島創造了條件。

參考資料:

[1] G.P.Taylor,“New Zealand,the Anglo-apaneseAlliance and the 1908 Visit of the American Fleet”,Australian Journal of Politics & History,Vol.15,Issue1,1969,pp.55-76.

[2] Joanne Wallis,“Hollow Hehemon:Australia'sDeclining Influence in the Pacific”,Diplomat,21September 2016.

[3] Nagata Yuriko,“The Japanese in Torres Strait”,AnnaShnukal,Ramsay Guy and Nagata Yuriko(eds.),Navigating Boundaries:The Asian Diaspora in TorresStrait,Canberra,Pandanus Books,2004,pp.138-159.Kate Bagnall,A Legacy of White Australia:Recordsabout Chinese Australians in the National Archives,2018,http://naa.gov.au/collection/publication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