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有中医出现的地方,必然存在中西医争议的话题。我想说的是中西医的发展各有千秋,一个是现代医学法阵的表现,一个是传统医学的传承,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两条路,但是不明白为什么网络上对待中西医的差距这么大?
就拿一些常见病症来讲,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有的患者宁愿去挨“一刀又一刀”的手术,也不愿意去相信中医对于此病是有消除的方法的。这种差异化对待的出现,其实也浮现了一个问题——中医文化在逐渐的没落。
就拿我一个患者来讲,32岁,囊肿患者,做了两次宫腹腔手术,复查的时候又发现了一个3.5cm大小的囊肿,转投了中医。
看诊的时候我问:做了两次宫腹腔手术,你知道你的卵巢要受多大的损伤吗?
患者:当时没考虑那么多,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所以就做了手术!
我:按照你现在卵巢情况来看,再受损一次很有可能出现早衰的情况。
患者:没那么严重吧!
说到这里她还是一直保持着怀疑的态度,好像来寻求中医的帮助只是下下策,无奈之举而已,随后我没有说什么,详细的看了下她的情况
舌质暗红,舌底脉络瘀滞明显,苔白腻,脉弦细,一派气滞血瘀之象。加上她平时很爱吃寒凉辛辣的食物,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血瘀堆积于胞宫之中,在卵巢上形成囊肿。小腹经常性坠痛、腰酸无力。
于是我开出一方仅用了三味药:
辣蓼、山栀子、甘草
加减:气虚而见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者,加黄芪30克;合并盆腔炎者,加薏苡仁、败酱草各30克;腹痛者,加香附、川楝子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次服500毫升,每日分4次慢慢饮服,每日1剂,2个月为1个疗程。服用2个月后复查B超。
她看到方子之后:怎么才三味药,我之前吃的药比这太多了。
我也能听明白她话里边的含义,我说:中医用药并不在多,而在于精,只要对症,一味药也能够治病。
我说:你先回去用药吧,我们看看效果再说!
结果呢?
患者用药一个月后,小腹坠痛感消失,腰酸乏力的情况也逐渐的消退,B超复查后囊肿缩小了2.3cm。
再次复诊的时候,她的态度好了很多,我也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根据她的情况再次调了方,随后又用药半月有余,复查的时候囊肿已经消失不见了,各种不适的症状也没有了!
这是为什么呢?
辣蓼栀子汤乃民间流传治疗瘰疬、瘿瘤、腹内结块的经验方,流传已久,且取效佳,方中辣蓼为蓼科植物水辣蓼的根或全株,味辛、苦,微寒民间常用本品治疗甲状腺瘤、囊肿、皮肤病、皮肤癌及内脏癌肿,效果不错
山栀子味苦、性寒,入心、肺、肝、胆经,能清热利湿除烦、凉血祛瘀、消肿止血。
甘草清热,调和诸药。从中医理论上讲,本方能化瘀消肿、清热燥湿,而囊肿是由气滞血瘀所致,故能使气滞消而瘀血散,所以囊肿消。
其实我想说的是:中医和西医只要能治病,都是好医学,大家应该根据病症合理的选择治疗的方式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