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四世同堂》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本书,我决定略读一下期待已久的 《四世同堂》,感触也是颇多,我喜欢读老舍作品的原因是:在我的记忆中感觉老舍的作品从来没有离开过,就像《骆驼祥子》和《茶馆》也都是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四世同堂》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七七事
变”不久后,北平沦陷,直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八年抗战时问里,国绕居住在北平胡同小羊圈的各户居民进行描写。这本书主要分成了《惶恐》、《偷生》和《饥荒》,以祁家的视角进行了描述,刻画了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各个阶层的人
民在个人与国家命运之间是如何抉择与生存的。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民族觉醒的艰难历程,对深耕于国民腐朽思想和文化进行理性的批判和审视。
书中崇洋媚外、胆小怕事的事迹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同样时代下,不同的身份背负了不同的命运,他们很多都是身不由己。其中描写较多的是祁瑞宣是一个挣扎于现实与理想的可怜人,他善良却软弱,有上阵杀敌之心,却无法摆脱现实一家老小的束缚,最终也找到合适的方法实现了报国的心愿。
他的弟弟祁瑞丰是。一个让读者憎恶的人,游手好闲,和好吃懒做成为了他的代名词。他在北平沦陷,冠家陷害钱先生入狱时,不辦是非的去贴冠家的屁股。他还在北平沦陷,甘愿去当日本人的走狗,出任科长。没有一点羞耻与国家的屈辱感。并且在得知大哥入狱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贪生怕死,时刻只想着自己的安危与前途,没有一点亲人意识。书中其他人物钱默吟先生本身是一位诗人,但我更愿意称他为知识分子,因为他有“出淤泥而
不染”的品质,本来独善其身过着自己的生活,却因为不愿跟冠晓荷结交而被冠陷害,在狱中受尽磨难,在出狱后成为第一批觉醒的人,想救回北平。
冠晓荷一生都在追求名与利,自私自利,无下限的谄媚日本人,最终被日本人生生活活埋掉,这也是他应得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热爱和平,默默承受着战争带来的伤害的人们。
《四世同堂》是一部民族的痛史、愤史。它在决心自食于民族积弱的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在昭示着古老民族的浩然正气和无畏气概。老舍在作品中便集中地审视了中国的家族文化对其消极性因素进行了理性的申视与批判,众所周知“家”在中国是
礼教的堡垒。而这个堡垒却容纳了包括等级观念、宗法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在内的家族文化的诸多内容。这本书告诉我们国家的强大,这是每一个人的努力所组成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虽渺小,但我们每一个人对于国家来说
都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害怕吃苦,害怕付出,可能我们真的会吃更多的苦!我们也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才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金句摘录
•黄暗的脸,雪白的须眉,眼角腮旁全皱出永远含笑的纹溜;小跟深深的藏在笑纹与白眉中,看去总是笑眯眯的显出和善:在他真发笑的时候,他的小眼放出一点点光,倒好像是有无限的智慧而不肯一下子全放出来似的。
•全胡同里的孩子,不管长得多么丑,身上有多么脏臭,都是李四妈的 “宝贝儿”。对于成年人李四妈虽然不好意思叫出来,而心中以为他们和她们都应该是她的“大宝贝儿”她的眼看不清谁丑谁俊,她的心也不辦贫富老幼;她以为一切的人都可怜可爱,都需要他们老夫妇的帮忙。
• 五分钟的热气能使任何人登时成为英雄,真正的英雄却是无论受多么久。多么大的困苦,而仍日毫无悔意或灰心的人!
•硬拆十座庙,不破一门婚。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应当,时时反省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的缺点,没什么可耻的,相反倒是可敬的。看一看我自己,看一看我能看到什么,我就发现,我必须承认自己时时会犯错儿,因为我只是
一个非常普通的人。
•诗人,艺术家和思想家,都追求普遍人性的真理。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比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重要。假若揭开我们的皮肤,就能看到一切人的血,都是红的,无论皮肤是白的,红的还是黄的。假若你们能看清楚这个,就不会再把自己看成是天之骄子。
,你们的身体没什么独特的,或者你们有而别人没有的东西。假若你们有什么别人所没有的,那就是你们有成见。成见是认为的,不是上帝的礼物。
•只有一句话!到什么时候都不许灰心!人一灰心便只看得到别人的错处。而不看自己的消沉堕落!
·越是这样无可捉摸,她越感到一 种可爱的苦痛。她会用幻想去补充她所缺乏的事实,而把仲石的身世、性格、能力等等都填满,把他制造成个最理想的青年。
• 地道的中国人,带着他的诗歌,礼义,图画,道德,是会为一个信念而杀身成仁的。
• 他现在才看清楚,对哥哥是可以无话不说的,对太太就不能不有时候闭上嘴。一个亡了国的人去安慰另一个亡了国的人,等于屠场中的两头牛相对哀鸣。
• 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排拂的在摇曳,起风了。
• 仇的另一端是爱,它们的两端是可以折回来碰到一处,成为一个圆圈的。
• 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她的眼看不清谁丑谁俊,她的心也不辨贫富老幼:她以为一切苦人都可怜可爱,都需要他们老夫妇的帮忙。
读书感受:
谦和、顺从、忍让,不与别人红脸的祁老太爷回避着政治与斗争,觉得天下不管怎样都不能忘记礼节和体面,害怕连累不敢看望老朋友。
但当他被日本人逼得“想做奴婢而不得时”看见妞子因饥饿而惨死,终于勇敢的站起来,捍卫自己的尊严,祖国的尊严。钱默吟先生,战前清高、自负又耿直,成天浇花饮酒作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钱家的大门也一直紧闭。在国难前,这位对政治避之不及的花酒诗人开始觉醒,变作战士,量年逾花甲,却仍奔忙于抗日的活动之中,信仰坚定、顽强而有毅力。瑞宣由四世同堂的顶梁柱变作国家的顶梁柱,由
一个直活在长子的孝顺与报效国家矛盾中
的人,最终冲破中国传统文化的羁绊,成为中国的新鲜血液。
“起风了”。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或许要有泼天大兩打雷,或许电闪雷鸣,或许是一场大雪渺渺茫茫。但风兩浮沉中,我们始终推着大车前进,踏过泥泞和伤痕,回首过去的风雨,除了铭记战争教训,更应记得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中国人,在暴风骤雨中的觉醒,觉醒的雄狮,觉醒的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