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说历史
洞察人性阴暗,洞悉人心不堪
人生如战场,办公室斗争必读
日拱一卒,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们接着讲武帝对南越国的开拓。
南越国新王赵兴,太后樛jiū氏,大包小包准备行李,定好头等舱,急匆匆就要入京,一方面他们更喜欢长安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迫切立刻番禺这个是非之地。
前文我说过,这母子俩是外来户,在南越国没有根基,如果不是长安力量的介入,估计不多久就被土著势力清算掉,所以做汉朝藩国,借朝见的机会离开、哪怕是短暂离开这个火药桶,是孤儿寡母眼下最好的选择。
但是,本土势力是不愿意内属汉朝的,史书不能说得太直白,但我们可以根据文字信息倒推,长安势力(太后樛氏、长安使团)与本土势力(代表为丞相吕嘉)一定有个持续拉锯的过程,双方都企图说服新王赵兴……但到底,还是娘亲,赵兴倒向老娘一边。
“王(赵兴)之上书,(吕嘉)数谏止王,王弗听;——资治通鉴”
使团这拨人一再怂恿赵兴上书给皇帝,就是进京面圣,当面给皇帝献花,祝福皇帝万寿无疆、咏远建康——读这一段,我强烈感觉到这拨人做事如同当今我们很多人干工作,单纯就是为让领导满意、就是为在老板面前露脸,就是为了自己升职加工资评职称,完全不考虑、忽略、漠视对方的感受和诉求!事物是互动的,彼此协调、相互制约,你让对方不爽,人家能让你开心?……所以,这拨使者,我个人多年工作鉴人见事的经验,貌似忠心办事,实际成事不足!
两边拉锯的过程中,吕嘉作为本土势力的代表,多次站出来态度鲜明地制止,谏止,劝谏罢手的意思,别闹,都消停消停,咱们自己过自己的不好么!
赵兴没有采纳吕嘉的建议,王弗听,之所以不听,我揣摩,当时南越国的权力格局,应该是吕嘉这拨人占主导,毕竟赵婴齐、樛氏、赵兴,这仨是从长安回来的,没有根基。另外,大家想过没有,赵胡肯定不止赵婴齐一个儿子,为何最后身边的没有即位,而远在长安的万里迢迢、跋山涉水回来接班?虽然,赵婴齐是以南越国太子的身份入侍,但不重要,土著们想换掉你很简单。
所以,答案呼之欲出,跟当年周勃、灌婴、陈平那帮老家伙一样,立个没根基的洋娃娃,自己可以掌权、可以肆无忌惮攫取利益。展开看,这也是为何樛jiū氏母子没得选,一头扎入长安怀抱的原因,只有大汉朝这么牛逼的势力介入,自己的安全、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吕嘉)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使者皆注意(吕)嘉,势未能诛。——资治通鉴”
赵兴不听老吕的,老吕于是有畔心,就是反叛的心思,多次称病,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以此为借口不见汉朝使者。长安使团这拨人可能精明过头,但肯定不傻,这些人哪个不是人精,啥没见过,长安城的朝堂斗争可比你偏居一隅的番禺城激烈、精彩得多,主父偃、张汤、公孙弘,哪个是省油的灯,哪个不是大名鼎鼎、翻云覆雨、炙手可热,比你岭南的土拨鼠们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使团一早就注意到吕嘉,毕竟这是本土势力老巢,土著千千万,管你怎么个走势,最后都得汇聚到这里来。使团内部肯定有沟通,大家应该有个共识,解决老吕的问题,估计很困难,不是那么好解决的,但是,解决老吕,应该、至少相对比较简单……但是,一方面,使团人手不多,且在人家地盘,要不要动手内部意见不统一;另一方面,老吕势力太大,不是你想动手就能有机会的。因此,犹犹豫豫、拖拖拉拉之间,时间就像一头野驴,跑起来就不停,你都长皱纹了,就像我这前列腺……不对不对,走错片场了。
“王(赵兴)、王太后(樛jiū氏)亦恐(吕)嘉等先事发,欲介汉使者权,谋诛嘉等,乃置酒请使者,大臣皆侍坐饮。(吕)嘉弟为将,将卒居宫外。——资治通鉴”
赵兴和樛氏看这局面,不禁皱起眉头,大家犹豫啥,是在玩游戏吗,谁先眨眼谁就输?大家放轻松,听我一句,该火并就火并呀,时间就像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就挤完了!
樛氏母子担心吕嘉先发制人,毕竟番禺城是人家的地盘,满朝文武谁不是唯老吕马首是瞻。于是,樛氏母子,我估计仅仅是樛氏,毕竟赵兴年纪小,参与不了这种事。樛氏大约跟姘夫,就是安国少季,商量了一下,猛吸几口事后烟,撩撩额头湿乱的头发,抹抹鬓角汗水,断然摁灭了烟头,他不仁休怪我不义,听我滴没错,这事儿就这么办,夜长梦多,事不宜迟,早办早开席,吃完上路!
于是,置酒宴请长安使团,并邀请一定级别的南越国官员参加,打算席上摔杯为号,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嘉弟为将,吕嘉的弟弟是南越国的将军,带着士卒在宫外把守、站岗,这两句很简短,但文字信息很丰富,大约是说,吕嘉的弟弟是禁军将领,掌握宫廷防务——这种将领非常重要,其权力含金量极高,一言以蔽之,樛氏母子的人生安全,都捏在老吕手里!
所以,你要是樛氏,你会怎么做、怎么选?
“酒行,太后(樛jiū氏)谓(吕)嘉曰:“南越内属,国之利也;而相君苦不便者,何也?”以激怒使者。使者狐疑相仗,遂莫敢发。——资治通鉴”
相互敬酒的过程中,樛氏发飙了,对老吕说,南越国称藩于长安,这是大好事啊,促进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团结,为人类大融合提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何丞相你苦着个逼脸,你不高兴么?不开森么?
樛氏打算直接捅开矛盾,激怒长安使团,大家都别(biè)藏着掖着,拿到桌面上说叨说叨,说不好,都别(biè)过了,过不下去——你在里面住着,他的人带着兵荷枪实弹在外面看着,你睡得着么?你吃得下去么?你跟姘夫睡个觉都不能尽兴、提心吊胆……可怕的不是他会冲进来杀你,而是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就冲进来杀你!
长安使团肯定讨论过干掉老吕,但按这拨人的尿性,必须是万全之计,就是既杀了人,自己还能全身而退,毕竟这么卖力,是为了求富贵,底线是得留着小命能享受。所以最好是制造一起车祸,或者食物中毒,再不济也得被绑在树上背后中数刀而亡——显然,这是自杀!
因此,酒酣耳热之际,樛氏突然来这么一嗓子,大家都懵逼,这尼玛超纲了,剧本上没这段,现场顿时一片寂静……酒桌上杀人,不是不可以,但杀了你能跑得掉么?使团没有做好同归于尽的准备,大家面面相觑,都没敢动手。可见,这个事樛氏事先可能没跟使团沟通,或者沟通过,使团不置可否,樛氏企图往前推一推、逼一逼——长安下来的这些人,你不逼他们一下,你都不知道他们有多大酒量,不对,能量!
“(吕)嘉见耳目非是,即起而出。太后(樛jiū氏)怒,欲鏦cōng嘉以矛,王(赵兴)止太后。——资治通鉴”
吕嘉,妥妥的老狐狸老甲鱼一枚,一看情况不对,很警觉,立刻起身,疾步而去。这个过程中,长安使团一帮人愣在原地,啥表示也没有,眼睁睁目送老吕离开,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而且极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汉武帝读到这一段,怒不可遏,恶狠狠将半隐斋主人的帖子置顶上去,并标注精品二字,批曰,都看看,让国家刑正学院、体制内二百石以上的都认真学习!
樛氏大怒,她怒什么?司马光没有明说,要么怒吕嘉无礼,要么怒使团无能,或许皆有之。樛氏恨铁不成钢,你们,一个个,鲜衣怒马、人模狗样、光鲜亮丽,黄普一期的、一期的、二期的(导演:台词错了)……(樛氏赶紧扯回来)平时能得不行,关键时刻拉不出来更打不响,养你们何用,还不如我一个妇道人家——真恨,恨自己不是男人!
樛氏原本想捅开矛盾毕其功于一役,结果没想到都是怂货,悲愤之余只能自己亲自动手,打算用矛刺老吕,赵兴拦住,娘,娘,消消气,给儿子个面子……大家别介意蛤,老娘喝大了,你们别(biè)愣着呀,接着喝,乐队,继续吹啊,不要停。
“(吕)嘉遂出,介其弟兵就舍,称病,不肯见王及使者,阴与大臣谋作乱。王(赵兴)素无意诛(吕)嘉,嘉知之,以故数月不发。——资治通鉴”
赵兴拦着樛氏,老吕这才扯开空挡逃出来……一身冷汗,番禺(广州)本来就热,湿度还大,老吕衣服都湿透了——鸿门宴,这就是鸿门宴,刘邦刘老板当年的生死劫,老吕算是经历了,而且是单刀赴会,没有张良没有樊哙没有项伯,只有自己一人,步子慢点,怕是就再也出不来了,吓死老北鼻了!
前文说了,老吕的弟弟作为禁军将领,就在宫外警戒,老吕凭借其弟的军力保护,安全回到家里,大门一关,继续称病,不再见赵兴、樛氏、以及使团的人。但也没闲着,暗地里一门心思与南越国的大臣们搞阴谋,策划叛乱。
当时的情况,赵兴并没有诛杀吕嘉的意思,赵兴愿意去长安,一方面是出生在那,有感情,另一方面是樛氏怂恿撺掇,使团煽风点火……这个使团,武帝要是知道这帮逼的作为,能气死,煽风点火不是问题,问题是,你得加柴,如果不能加柴,就得主动灭火,至少也得控制火势(节奏)!
这一轮下来,老吕获得的信息是,赵兴没有伤害自己的意思,这一点,双方信息对称了,以故数月不发,所以老吕一直猫着没动,胶状状态持续几个月;但不对称的是,老吕不知道樛氏和使团在谋划什么,下一步计划是什么……历史无数次证明,很多悲剧,起因仅仅是因为误判,误判的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双方都不知道、不相信对方只有恶意(骂骂咧咧、宣泄情绪)并无杀心(掀桌子火并)!
老吕猫了几个月没动弹,这段时间,使团这帮逼在干啥,喝酒打麻将?逛长隆欢乐世界?去香港购物嗨皮?所以,事情搞不好,跟团队、跟人有莫大关系!
用古人智慧
武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