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治通鑒》武帝卷95——番禺城再演鴻門宴,老北鼻是這樣脫身滴

通俗易懂說曆史

洞察人性陰暗,洞悉人心不堪

人生如戰場,辦公室鬥争必讀

日拱一卒,每天進步一點點

《資治通鑒》武帝卷95——番禺城再演鴻門宴,老北鼻是這樣脫身滴

我們接着講武帝對南越國的開拓。

南越國新王趙興,太後樛jiū氏,大包小包準備行李,定好頭等艙,急匆匆就要入京,一方面他們更喜歡長安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迫切立刻番禺這個是非之地。

前文我說過,這母子倆是外來戶,在南越國沒有根基,如果不是長安力量的介入,估計不多久就被土著勢力清算掉,是以做漢朝藩國,借朝見的機會離開、哪怕是短暫離開這個火藥桶,是孤兒寡母眼下最好的選擇。

但是,本土勢力是不願意内屬漢朝的,史書不能說得太直白,但我們可以根據文字資訊倒推,長安勢力(太後樛氏、長安使團)與本土勢力(代表為丞相呂嘉)一定有個持續拉鋸的過程,雙方都企圖說服新王趙興……但到底,還是娘親,趙興倒向老娘一邊。

“王(趙興)之上書,(呂嘉)數谏止王,王弗聽;——資治通鑒”

使團這撥人一再慫恿趙興上書給皇帝,就是進京面聖,當面給皇帝獻花,祝福皇帝萬壽無疆、詠遠建康——讀這一段,我強烈感覺到這撥人做事如同當今我們很多人幹工作,單純就是為讓上司滿意、就是為在老闆面前露臉,就是為了自己升職加工資評職稱,完全不考慮、忽略、漠視對方的感受和訴求!事物是互動的,彼此協調、互相制約,你讓對方不爽,人家能讓你開心?……是以,這撥使者,我個人多年工作鑒人見事的經驗,貌似忠心辦事,實際成事不足!

兩邊拉鋸的過程中,呂嘉作為本土勢力的代表,多次站出來态度鮮明地制止,谏止,勸谏罷手的意思,别鬧,都消停消停,咱們自己過自己的不好麼!

趙興沒有采納呂嘉的建議,王弗聽,之是以不聽,我揣摩,當時南越國的權力格局,應該是呂嘉這撥人占主導,畢竟趙嬰齊、樛氏、趙興,這仨是從長安回來的,沒有根基。另外,大家想過沒有,趙胡肯定不止趙嬰齊一個兒子,為何最後身邊的沒有即位,而遠在長安的萬裡迢迢、跋山涉水回來接班?雖然,趙嬰齊是以南越國太子的身份入侍,但不重要,土著們想換掉你很簡單。

是以,答案呼之欲出,跟當年周勃、灌嬰、陳平那幫老家夥一樣,立個沒根基的洋娃娃,自己可以掌權、可以肆無忌憚攫取利益。展開看,這也是為何樛jiū氏母子沒得選,一頭紮入長安懷抱的原因,隻有大漢朝這麼牛逼的勢力介入,自己的安全、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呂嘉)有畔心,數稱病,不見漢使者。使者皆注意(呂)嘉,勢未能誅。——資治通鑒”

趙興不聽老呂的,老呂于是有畔心,就是反叛的心思,多次稱病,年紀大了身體不好,以此為借口不見漢朝使者。長安使團這撥人可能精明過頭,但肯定不傻,這些人哪個不是人精,啥沒見過,長安城的朝堂鬥争可比你偏居一隅的番禺城激烈、精彩得多,主父偃、張湯、公孫弘,哪個是省油的燈,哪個不是大名鼎鼎、翻雲覆雨、炙手可熱,比你嶺南的土撥鼠們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使團一早就注意到呂嘉,畢竟這是本土勢力老巢,土著千千萬,管你怎麼個走勢,最後都得彙聚到這裡來。使團内部肯定有溝通,大家應該有個共識,解決老呂的問題,估計很困難,不是那麼好解決的,但是,解決老呂,應該、至少相對比較簡單……但是,一方面,使團人手不多,且在人家地盤,要不要動手内部意見不統一;另一方面,老呂勢力太大,不是你想動手就能有機會的。是以,猶猶豫豫、拖拖拉拉之間,時間就像一頭野驢,跑起來就不停,你都長皺紋了,就像我這前列腺……不對不對,走錯片場了。

“王(趙興)、王太後(樛jiū氏)亦恐(呂)嘉等先事發,欲介漢使者權,謀誅嘉等,乃置酒請使者,大臣皆侍坐飲。(呂)嘉弟為将,将卒居宮外。——資治通鑒”

趙興和樛氏看這局面,不禁皺起眉頭,大家猶豫啥,是在玩遊戲嗎,誰先眨眼誰就輸?大家放輕松,聽我一句,該火并就火并呀,時間就像就像海綿裡的水,擠一擠就擠完了!

樛氏母子擔心呂嘉先發制人,畢竟番禺城是人家的地盤,滿朝文武誰不是唯老呂馬首是瞻。于是,樛氏母子,我估計僅僅是樛氏,畢竟趙興年紀小,參與不了這種事。樛氏大約跟姘夫,就是安國少季,商量了一下,猛吸幾口事後煙,撩撩額頭濕亂的頭發,抹抹鬓角汗水,斷然摁滅了煙頭,他不仁休怪我不義,聽我滴沒錯,這事兒就這麼辦,夜長夢多,事不宜遲,早辦早開席,吃完上路!

于是,置酒宴請長安使團,并邀請一定級别的南越國官員參加,打算席上摔杯為号,一勞永逸解決問題。嘉弟為将,呂嘉的弟弟是南越國的将軍,帶着士卒在宮外把守、站崗,這兩句很簡短,但文字資訊很豐富,大約是說,呂嘉的弟弟是禁軍将領,掌握宮廷防務——這種将領非常重要,其權力含金量極高,一言以蔽之,樛氏母子的人生安全,都捏在老呂手裡!

是以,你要是樛氏,你會怎麼做、怎麼選?

“酒行,太後(樛jiū氏)謂(呂)嘉曰:“南越内屬,國之利也;而相君苦不便者,何也?”以激怒使者。使者狐疑相仗,遂莫敢發。——資治通鑒”

互相敬酒的過程中,樛氏發飙了,對老呂說,南越國稱藩于長安,這是大好事啊,促進國家統一、實作民族團結,為人類大融合提速,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為何丞相你苦着個逼臉,你不高興麼?不開森麼?

樛氏打算直接捅開沖突,激怒長安使團,大家都别(biè)藏着掖着,拿到桌面上說叨說叨,說不好,都别(biè)過了,過不下去——你在裡面住着,他的人帶着兵荷槍實彈在外面看着,你睡得着麼?你吃得下去麼?你跟姘夫睡個覺都不能盡興、提心吊膽……可怕的不是他會沖進來殺你,而是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就沖進來殺你!

長安使團肯定讨論過幹掉老呂,但按這撥人的尿性,必須是萬全之計,就是既殺了人,自己還能全身而退,畢竟這麼賣力,是為了求富貴,底線是得留着小命能享受。是以最好是制造一起車禍,或者食物中毒,再不濟也得被綁在樹上背後中數刀而亡——顯然,這是自殺!

是以,酒酣耳熱之際,樛氏突然來這麼一嗓子,大家都懵逼,這尼瑪超綱了,劇本上沒這段,現場頓時一片寂靜……酒桌上殺人,不是不可以,但殺了你能跑得掉麼?使團沒有做好同歸于盡的準備,大家面面相觑,都沒敢動手。可見,這個事樛氏事先可能沒跟使團溝通,或者溝通過,使團不置可否,樛氏企圖往前推一推、逼一逼——長安下來的這些人,你不逼他們一下,你都不知道他們有多大酒量,不對,能量!

“(呂)嘉見耳目非是,即起而出。太後(樛jiū氏)怒,欲鏦cōng嘉以矛,王(趙興)止太後。——資治通鑒”

呂嘉,妥妥的老狐狸老甲魚一枚,一看情況不對,很警覺,立刻起身,疾步而去。這個過程中,長安使團一幫人愣在原地,啥表示也沒有,眼睜睜目送老呂離開,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是千載難逢、而且極可能是最後一次機會——漢武帝讀到這一段,怒不可遏,惡狠狠将半隐齋主人的文章置頂上去,并标注精品二字,批曰,都看看,讓國家刑正學院、體制内二百石以上的都認真學習!

樛氏大怒,她怒什麼?司馬光沒有明說,要麼怒呂嘉無禮,要麼怒使團無能,或許皆有之。樛氏恨鐵不成鋼,你們,一個個,鮮衣怒馬、人模狗樣、光鮮亮麗,黃普一期的、一期的、二期的(導演:台詞錯了)……(樛氏趕緊扯回來)平時能得不行,關鍵時刻拉不出來更打不響,養你們何用,還不如我一個婦道人家——真恨,恨自己不是男人!

樛氏原本想捅開沖突畢其功于一役,結果沒想到都是慫貨,悲憤之餘隻能自己親自動手,打算用矛刺老呂,趙興攔住,娘,娘,消消氣,給兒子個面子……大家别介意蛤,老娘喝大了,你們别(biè)愣着呀,接着喝,樂隊,繼續吹啊,不要停。

“(呂)嘉遂出,介其弟兵就舍,稱病,不肯見王及使者,陰與大臣謀作亂。王(趙興)素無意誅(呂)嘉,嘉知之,以故數月不發。——資治通鑒”

趙興攔着樛氏,老呂這才扯開空擋逃出來……一身冷汗,番禺(廣州)本來就熱,濕度還大,老呂衣服都濕透了——鴻門宴,這就是鴻門宴,劉邦劉老闆當年的生死劫,老呂算是經曆了,而且是單刀赴會,沒有張良沒有樊哙沒有項伯,隻有自己一人,步子慢點,怕是就再也出不來了,吓死老北鼻了!

前文說了,老呂的弟弟作為禁軍将領,就在宮外警戒,老呂憑借其弟的軍力保護,安全回到家裡,大門一關,繼續稱病,不再見趙興、樛氏、以及使團的人。但也沒閑着,暗地裡一門心思與南越國的大臣們搞陰謀,策劃叛亂。

當時的情況,趙興并沒有誅殺呂嘉的意思,趙興願意去長安,一方面是出生在那,有感情,另一方面是樛氏慫恿撺掇,使團煽風點火……這個使團,武帝要是知道這幫逼的作為,能氣死,煽風點火不是問題,問題是,你得加柴,如果不能加柴,就得主動滅火,至少也得控制火勢(節奏)!

這一輪下來,老呂獲得的資訊是,趙興沒有傷害自己的意思,這一點,雙方資訊對稱了,以故數月不發,是以老呂一直貓着沒動,膠狀狀态持續幾個月;但不對稱的是,老呂不知道樛氏和使團在謀劃什麼,下一步計劃是什麼……曆史無數次證明,很多悲劇,起因僅僅是因為誤判,誤判的原因就是資訊不對稱,雙方都不知道、不相信對方隻有惡意(罵罵咧咧、宣洩情緒)并無殺心(掀桌子火并)!

老呂貓了幾個月沒動彈,這段時間,使團這幫逼在幹啥,喝酒打麻将?逛長隆歡樂世界?去香港購物嗨皮?是以,事情搞不好,跟團隊、跟人有莫大關系!

用古人智慧

武裝自己!

《資治通鑒》武帝卷95——番禺城再演鴻門宴,老北鼻是這樣脫身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