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
20世纪是微创医学迅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显微外科的诞生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患者以及家属带来新的曙光。
早在1960年,美国首次利用显微镜成功的吻合了1.6mm-3.2mm的小血管。打开血管吻合技术大门,为血管吻合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时候起,显微吻合器械和血管吻合技术的飞速前进使得吻合更细小的血管和神经成为可能,是推动显微外科领域发展的巨大动力。
血管吻合技术是显微外科的基础,被广泛应用到各个临床学科中,其中主要涉及皮瓣移植、器官移植、血管移植、创伤组织修复等领域中。
随着各个临床领域对血管吻合技术的迫切需求,促使血管吻合技术不断提高。当显微吻合技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得到临床实践证实,游离皮瓣组织在现代外科发挥重要作用,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如乳腺癌术后重建、头颈部及四肢创伤重建等相关学科中。
虽然血管吻合术取得巨大进步,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是,血管吻合操作复杂、手术耗时较长、内膜的损伤和显微外科医生需要大量精力以及时间去培培训、练习,需要较长的周期培养等问题仍然存在。
即使对于具有多年经验多的高年资质的显微外科医生来说,吻合微、小血管仍具有较高难度。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已有许多种血管吻合的方法,但都有其不足之处。
人们不断的探索,都是为了寻求一种操作简单、血管损伤小、快速便捷的血管吻合方法。手工缝线吻合仍是血管吻合的“金标准”,在手工吻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出来血管吻合技术目前约有20几种,
临床较为常用有:缝线吻合、血管吻合器、粘合剂吻合、激光血管吻合等几大类。现就几类常见的吻合方法介绍血管吻合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血管缝线吻合法
缝线吻合血管是最早、最传统血管吻合方法,至今为止,手工缝线吻合血管仍是临床血管吻合的“金标准”。早期人们在手工缝线吻合基础不断改进针法,主要包括:两定点或三定点间断缝合法、连续缝合、褥式缝合等。随着缝合方式不断改进,血管吻合质量有所提高。
但仍无法改变手工吻合耗时长,血管内膜易损伤,缝线难易吸收,术后血管狭窄等缺点。对临床医生也有着较高技术要求,
在缝合前,要将血管两端游离出合适长度,缝合时要把握血管的口径、管壁厚度、缝合针距、缝合边距、缝合针数,还要把握好缝合的力度,尽量较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因此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加强练习,对于工作繁琐的临床医生而言较为困难。
目前临床上手工吻合血管主要用于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和套入吻合法这三种方式。尽管手工吻合血管有较多不足之处,如操作繁琐、对血管内膜损伤较重、耗时长、对操作者有较高技术要求等缺点,
但因其使用的器械简单,成本低,成功率高,适用于各种管径不同的血管。目前传统的缝线吻合血管仍是临床应用最多的血管吻合方法,仍为血管吻合的“金标准”。
血管吻合器吻合法
传统手工吻合血管是临床最早、最常见一种血管吻合的方法,但其耗时较长,对血管内膜损伤较大,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且管腔内缝线可导致血栓形成。迫切需要一种新吻合方法,随着医学水平不断发展,微血管吻合器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
血管吻合器吻合法是指用特制的血管吻合装置替代或部分替代缝线的一种血管吻合方法,它操作简便,耗时短,减少内膜损伤等优点。
血管吻合器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1900年,用环形机械吻合血管,此次大胆尝试,激发人们不断创造新的并改进血管吻合器械,血管吻合器已成熟运用在临床手术中。虽然血管吻合器已经广泛运用在临床中,但血管吻合器使用还存一定的局限性。
如对要吻合的血管口径有特定要求,吻合时对两断端吻合方向必须保持90度,吻合血管器械对人体无毒性,还需要一定血管长度。现临床上较为常见几种吻合器包括磁管法、吻合夹法和针环法,这三种较为常用。
磁管法
磁外科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型学科,以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学科中。
其中磁管法就是利用特殊设计的磁性医疗器械或设备,在磁场力作用下完成血管断端的吻合。磁管吻合法具有吻合速度快、操作简单、通畅率高的优点。
此方法不不受吻合血管方向的影响,可用于多种血管吻合类型,如血管的端-端、端-侧以及侧-侧吻合等,使吻合过程更加便捷,可明显减短手术时间,缩短组织或器官缺血再灌注时间,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减少血管内膜损伤。
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临床手术中,如皮瓣组织移植、冠脉搭桥、以及器官移植等手术中,并取得满意临床效果。虽然磁管法在手术时间,对血管内膜损伤上明显优于传统手工缝合法。
但其也有一些缺点,如磁性材料属于金属异物,在体内易被体液腐蚀,生物相容性较差,易产生排斥反应。同时磁性材料产生磁场也会扰体内一些机能,会影响体内各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频率,对影像学相关检查造成干扰。
在手术操作中,磁性材料会对其他手术器械产生一定磁场力,干扰其正常运行。当体内出现多个磁性相同吻合材料,它们之间会互相吸引,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解除相互的吸引。
磁管吻合法虽存在一些缺点,但利用磁场力去吻合血管还是很可取的。此方法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的通畅率,减少并发症等优点,符合显微外科发展趋势。
目前虽然存在一些缺陷,希望在人们的不断探索下研制出一种比较符合人体血管组织结构的血管吻合装置,装置材料毒性小,且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可以在体内自然降解的材料,同时可以适合各种口径血管的吻合。
吻合夹法
血管吻合夹属于“非穿透性血管吻合技术”的血管吻合方法,减少了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在1992年最先提出血管吻合夹吻合血管理论。血管吻合夹主要包括钛合金吻合夹、外翻钳及吻合器。吻合操作过程先以外翻钳将两断端血管壁均匀外翻对合,再以合适力度按压吻合器手柄部按钮,使两血管断端组织紧密贴合。
使血管夹手柄回缩,同时吻合夹由“C”形变为近似“O”形时将血管壁夹合,反复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血管断端吻合。
血管夹吻合法最大优点就是对血管内膜损伤小,且管腔内无异物,降低术后管腔内血栓形成机率,减少手术操作时间。但此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如夹闭力度难以掌控,只适用血管壁较厚的动脉、静脉吻合,异物残留体内,组织相容性差等缺点。
在临床中适用较少。针环法:针环法吻合血管是最早使用的机械吻合法,是临床较为常用机械吻合方法,相对与其他方式机械吻合方法更加成熟。
针环法于1960年首先发明。在1962年,将针环法在材质和操作手法上进行了改进,人们通过不断实验改良,逐步应用到临床手术中。
现在的吻合装置更加精细、小巧、操作简便。在临床使用最多是针环法,首先将吻合血管的两个断端游离出合适长度,保持管腔湿润通畅,用肝素盐水冲洗管腔并去除淤血,并测量吻合血管断端外口径大小,根据测量血管口径结果选取合适大小的微血管吻合器并进行吻合。
此种吻合方法可以明显缩短吻合时间,减小内膜损伤等优点,但仍存在一定缺陷如吻合器造价较高,使用血管范围有一定局限性,吻合材料难易溶解等。
目前,国内外已发明各种血管吻合装置,并应用于临床中。虽然都存在一定不足,希望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能够研究出适合血管吻合的装置。
粘合剂吻合法
近年来随着对血管吻合技术的不断探索,外科医生逐渐对医用粘合剂的使用和发展产生了兴趣。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医用粘合剂是氰基丙环酸酯和纤维蛋白胶,其与组织相容性好,毒性小,易吸收,常常被用来粘合一些较小手术切口。
研究发现医用胶具有黏合性,无需缝线,同时黏堵性有止血的作用,可以克服手工缝合弊端,因此用医用胶吻合血管的想法孕育而生。目前已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医用胶黏合法具有操作简便,不接触血管内膜,内膜损伤小,具有止血功能等优点。
但医用胶选择上却很严苛,医用胶用于体内首先要符合无毒性,生物组织相容性良好,易降解,其次具有良好的粘合强度和持久性在一定时间内,粘合剂使用方面并易于保存、使用等特点。
医用胶常常需要管腔支架配合使用,支架要无毒性,易溶解。所以粘合剂吻合法缺点易堵塞管腔,血管壁对合不良,胶体漏入可造成管腔闭合等缺点,随着人们不断改进,粘合剂吻合法已从动物实验逐步进入临床应用。
激光血管吻合
当科学技术不断走进医疗领域,医疗技术飞速提高。激光器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中如整形美容可、外科、眼科等科室,70年代末人们首次将激光技术应用到血管吻合中。
激光吻合技术是指利用激光能量吻合血管组织。激光吻合血管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内膜损伤,提高血管通畅性,减少血栓形成,体内无异物残留。目前主要有CO2激光器、Ar离子激光器和激光二极管等,所激发的激光能量用于血管吻合。
激光血管吻合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激光波长、脉冲宽度、能量密度、作用时间等参数,选取合适大小激光能量才能吻合血管。
如果选择与血管组织不相符激光来吻合血管,当激光能量过大时,血管组织受到过度激光照射会使血管组织损伤,甚至出现碳化的可能,将无法修复,而能量过小又无法完成血管的吻合。同时,激光血管吻合时,对血管的类型有着较高要求。
由于不同血管有着不同血管结构以及不同血管壁厚度,对不同的血管层,需要不同强度的激光,其所需力量不同。
寻找大小合适激光能量较为困难,导致激光吻合血管技术并未广泛应用在临床中。随着人们对无创、微创诊断治疗技术不断需求,即使激光血管吻合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仍不会放弃激光血管吻合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可能。
血管吻合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临床学科中,已成为外科医生必备技能之一。然而在临床中每一项医学技术要想熟练的掌握,都需进行大量的实验教学以及反复的培训和练习,但在繁琐的临床工作中,投入大量时间去练习血管吻合技术并不太现实。
这促使大量新型材料和新型技术的不断出现,随着各种材料实用性和安全性不断的被证实,也推动着血管吻合技术的发展。寻找一种操作简捷,血管内膜损伤小,通畅率高的吻合方法。
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血管吻合仍以手工缝线吻合为主,其操作难度较大,耗时较长,对操作者自身技术要求很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临床上对不同缝合方式以及缝合工具进行不断的探索,有所改善,但临床上仍以手工缝合为主。
手工缝线吻合血管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术者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因此外科医师需要投入大量时间通过反复练习与培训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然后需要从较长期临床工作中不断练习,积累经验、教训,才能达到较高的吻合水平。
伴随着临床工作者对新的血管吻合技术的不断渴求,促进着血管吻合质量、速度的不断提高。血管吻合技术逐渐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在临床上取得一定成功。
目前已被应用到临床上的血管吻合方法有血管吻合器、粘合剂吻合、激光血管吻合、组织工程血管等,虽然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不足并未被广泛应用临床中,但不同血管吻合方法在某些方面仍有些优势。
目前在国内外尚未发明一种血管吻合方法完全符合对血管内膜无损伤,操作简捷,通畅率高等吻合要求,这激励我们继续寻找新型血管吻合方法。将会有更多、更好血管吻合技术应用到临床手术中。随着血管吻合方式不断创新,血管吻合技术将会更加简捷、速度,同时吻合质量也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