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位玉友聊天,他非常有意思,花了十几万专挑不白的籽料玩,朋友都觉得他疯了,他却说以前也非常喜欢白,后来吃药吃怕了,偶然玩了一块不白的籽料后,真香了...
一般来说,白度对籽料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几乎可以说白差一度,价差千里。甚至有一白遮百丑的说法,感觉只要足够白,许多的瑕疵都有可能被掩盖,但是,一味的追求白度,将会忽略很多隐藏在白度之下的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不白的料子,价值就一定低吗?好的料子,就一定得白吗?
一,籽料越白越好?
很多新玉友多是从白玉作为收藏开端,这也无可厚非,但是稍微了解玉质的玉友应该都了解,一块籽料的品质如何,需要从细度,油性,脂粉感等多方面去判断,白度只是关键之一,如果一味的求白,则很容易吃药,着了仿籽的道。
其实,要论白度,俄料,青海料的白度则更胜一筹,但相对籽料而言,细度和油润度就逊色了些,而且籽料的白度并不是单一的,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如脂白、暖白等,这种白温润内敛,不僵白,不炸白,色不闷,越玩越有味道。
况且,行内有句话,十白九松,可以理解为当料子白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能会牺牲了玉质,比如看上去比较松,有云絮状结构,或者肉质很好的料子,都没那么白。
而且白度越白,越容易出现生涩水透,玉性不足等问题,看起来就比较生,会感觉料子油性比较差,有种透透的,嫩嫩的感觉。
正如大家所说的羊脂玉,并不是以白度闻名,而是如羊脂般的温润感得人心,所以,玩玉最终还是要建立在玉质基础上谈白度。
二,影响白度的因素
其实,对于白度的鉴别没有那么难,只需一个合适的质子,多看多对比就能做到心里有数,但也有一些内在和外在的因素来影响我们对白度的判断。
从玉质来说,籽料的主要成分是透闪石,它能影响和田玉的白度,而阳起石的含量多少直接决定了是否闪青,并不是说阳起石不好,若阳起石不足,交织不够,结构会较松,相反泛青的籽料往往油性也普遍更好。
从视觉来说,不同的光源下对于白度的判断也是有一定影响的,比如说自然光、室内光、强灯下展现的色度也不一样,这就为什么我们在店内灯光下看起来很白的料子,在室外可能就没那么白的原因了。
此外,一般来说,带皮的籽料白度要略低于不带皮的,这是因为玉质的白度多少受皮色的影响,也与皮色的形成原因有关,所以当籽料去皮后,白度可能会提白不少,皮色越深去皮提白的效果就越明显。
其实,在一定的厚度范围内,相对厚的一块料可能看起来就没那么白。
比如同一块料所做的玉玺和牌料,比较薄的牌料看起来就会比玉玺白一些,一般来说,颜色偏青的料子和玉质缜密的料子切薄后提白效果都会好一些。
三,不白的好处
其实,白有白的好处,不白也有不白的好处。
可能在新玉友的眼里,首选就是白,在同价位里选个最白的就是性价比,但对于从业者或者老玩家而言,性价比一定是从细度入手。
如果抛开皮色和白度不谈,细度不够,结构松的料子,在制作时候相对容易崩,可能会出现起层或者边缘碎裂等问题,导致料子利用率不太高,所以细度好的料子也是对工艺的一份保障。
而且细度好的料子,在抛光之后,更能凸显玉质本身的油性和脂粉感,可以更好展示玉质本身的美,这样的料子往往因为不白而具有一定的性价比,也因为这一点受到追求玉质的玩家所爱。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料子,白与不白都有各自的好。
如果你喜欢白度,那么从玉质上就要舍去一些,毕竟有舍才有得,如果要白,要细,还要油,这样的料子不是药价就是天价,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