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怎么选妃子?不看美丑,2大条件需满足,1处部位需过关

作者:李莹莹小史

前言: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皇权至高无上一直是这个社会的主旋律。作为天子唯一合法的继承者,皇帝不仅要肩负起国家大事,还要在后宫中获取传宗接代的子嗣,以延续朝代王朝。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皇帝的女人又是从何而来?她们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被皇帝临幸?让我们随着时间的长河回到清朝,来看看这些女人的故事。

一、皇帝妃嫔的来源:太后的心腹之选

康熙六年,年仅七岁的康熙帝正式即位。根据惯例,此时实权仍握在其生母孝惠章皇后的手中。为了巩固皇权,章皇后围绕皇帝的身边,安插了一批自己的心腹和亲信。这其中,最关键的便是皇帝的妃嫔人选。

​清朝怎么选妃子?不看美丑,2大条件需满足,1处部位需过关

在章皇后执政的时期,妃嫔的产生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来源——太后的指定。正如当年孝康皇太后指定章皇后为皇妃一样,章皇后也会根据自己的政治考量,从权贵世家的女儿中选拔心腹,安排她们入宫为妃。

这些被选中的女子,通常出身显赫,父兄功勋卓著,正是太后的政治联姻的良好工具。比如康熙的嫔妃之一博尔济吉特氏,她就是清朝开国功臣索尼的孙女,通过这门政治婚姻,太后既笼络了索尼一族,也为皇帝增加了些许高贵的血统。

作为皇帝,康熙在这些女子的候选人选上并无选择的权力。按照惯例,他必须接受太后的安排,与这些女子成婚。对于年仅七岁的他来说,这场政治联姻充满了无奈与被动。但是,这也正是王朝伊始时期巩固皇权的需要。

​清朝怎么选妃子?不看美丑,2大条件需满足,1处部位需过关

相比之下,这些女子的命运更加悲惨。她们本可以过上门当户对的幸福生活,却被迫成为皇室政治算计的牺牲品。然而,在当时的习俗下,她们的父兄也只能忍痛割爱,将自己的骨肉献给皇室,以求一线生机。

这场政治联姻对两个家族来说意义非凡。作为新朝之主,康熙帝必须通过不断的联姻来稳固统治地位。而对于刚刚归顺清朝的蒙古贵族而言,得到皇帝的宠信也意味着在朝堂的发言权。然而,真正承受痛苦的只有,成为政治算计中的牺牲品。

在章皇后的安排下,康熙被迫面见了一位又一位年龄与自己相仿的蒙古少女。她们或紧张,或害怕,垂着头不敢看他。康熙也是懵懂无知,不明所以。“为何要娶她们?”康熙问起母后。章皇后只是温声细语地回答:“这都是为了大清江山,为了我们家的天下。”

​清朝怎么选妃子?不看美丑,2大条件需满足,1处部位需过关

康熙望向母后坚定的眼神,终是点了点头。他还年幼,尚不能看清这场政治联姻的真正意味,只能依从母后的安排。而对于那些被迫入宫的蒙古少女来说,她们的人生从此被这场联姻改写,再无自主可言。

二、异域联姻:蒙古贵族的政治献媚

随着康熙成年以后正式亲政,清朝的统治范围也逐渐扩大到蒙古地区。可以想象,刚刚稳定的王朝,急需通过联姻的手段稳定新归顺的藩属。于是,来自蒙古贵族的公主们也成为了皇帝妃嫔的候选人。

1655年,年仅14岁的布图鲁吉特氏被送入宫中,成为康熙的妃嫔。她是蒙古条支左翼中左旗贝子色布腾巴尔子的女儿,生母是林丹汗的孙女。通过这门婚姻,色布腾巴尔子既向新朝表示了臣服和忠心,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权力话语。

​清朝怎么选妃子?不看美丑,2大条件需满足,1处部位需过关

然而对于布图鲁吉特氏本人来说,这场异域联姻注定是悲剧。原本生活在蒙古草原的少女,突然被送到陌生的宫廷深处,一夜之间成为皇帝的妃子。丈夫是只见过几面的陌生人,伴侍左右的也都是说着不同语言的宫女宦官。

一开始,布图鲁吉特氏哭哭啼啼,后来干脆闭口不言,拒绝进食。可是,这一切反抗在大清王朝面前都是徒劳的。最终,她还是在宫廷的禁锢中孤独终老,直至62岁去世。

布图鲁吉特氏被迫离开蒙古草原的那一天,色布腾巴尔子在帐篷中举办了盛大的仪式,用最好的牛羊招待来宾,祝贺自家千金得以入主皇宫。对他来说,这无疑是巩固在朝中的权势的大好机会。

​清朝怎么选妃子?不看美丑,2大条件需满足,1处部位需过关

然而布图鲁吉特氏却在一旁默默啜泣,她的心情无人了解,也无人问津。 SERVANT被送上轿子,踏上通往陌生国度的旅程时,她回头长久地望了一眼生长的草原,眼泪再也止不住。多年以后,她依稀记得那一天纷飞的旗帜,父亲脸上掩饰不住的喜悦,与自己内心撕裂般的痛苦。

三、民间佳丽:微服访民的偶得

除了来自政治安排的妃嫔之外,皇帝自己见色起意也是妃嫔产生的重要来源。这些女子大多来自民间普通百姓家庭,通常是皇帝外出游历时偶然相遇。

据传说,一次外出访民时,康熙帝见到了一名打扮简朴,但秀外慧中的少女。消瘦的身形丝毫不影响她脸上晶莹剔透的美丽。康熙帝一眼被她吸引,三番五次地与她相遇,最终将她纳为妃子。这就是傅氏,后来的康熙妃嫔之一。

​清朝怎么选妃子?不看美丑,2大条件需满足,1处部位需过关

又一次,康熙帝外出游猎,偶然发现一处小村庄。在村中央的村塘边,一个农家少女正在洗涤衣物。清风拂面,她一头乌黑长发随风飞扬,惹人怜爱。康熙帝不由远远地多看了她几眼,心中升起了柔情。

就这样,一个平凡的农家少女,也在偶然的机缘下被带入宫中,成为了皇帝的妃子。对于她们这样的女子而言,成为妃子无异于天上掉馅饼一般的机遇,可以改变自己和整个家族的命运。然而,她们也同样需要付出青春和自由的代价,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适应深宫生活。

当康熙帝第一次在村中见到傅氏的时候,傅氏正挽着母亲的手臂,走在村中的小道上。三五成群的村民们都恭敬地向她们问好。原来,她们是这个村子里最富足人家的小姐和夫人。傅氏有一头及腰长发,皮肤白皙,神态端庄娴静。和其他农村少女不同,她没有因劳作而黝黑的皮肤,也没有粗糙的手掌和足踝。只一眼,康熙便看出她的与众不同。

​清朝怎么选妃子?不看美丑,2大条件需满足,1处部位需过关

后来康熙屡次命人打探她的名字和家世,在得知她未婚之后,终于命宫女前去问话,将这位农家少女带入宫中。对傅氏和她的家人来说,这无疑是改变命运的机遇。然而对一个未嫁的少女来说,深宫生活也意味着牺牲自由与青春。

四、严苛的选择标准:旗人,门当户对

成为妃子,尤其是长期侍奉左右、能够生育皇子的嫔妃,与普通妃子相比地位悬殊。那么,要成为嫔妃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首先,一定要是满洲八旗或蒙古八旗中的女子,亦即所谓的“旗人”。这一标准直接与清朝皇室的血统正统相关。

早在努尔哈赤时期,满洲八旗就是清朝军事力量的中坚。他们不懈地征战扩张,才使这个少数民族逐渐崛起,建立大清王朝。所以,皇室的正统血脉就来自于八旗尤其是满洲八旗。蒙古八旗也属于良好的选择,可以强化与蒙古贵族的联姻关系。

​清朝怎么选妃子?不看美丑,2大条件需满足,1处部位需过关

其次,即使不是八旗之内,但若是出身高门望族,且父兄有功勋于国,其女儿也可以被考虑为嫔妃人选。这满足了皇室对嫡系血脉以外贵胄功臣的需求。具有门当户对背景的女子,其子嗣也可以为皇室所用,培养为心腹大臣。

对于落选的女子和家族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政治上的折辱和打击。但对皇权来说,这是维系自身特权的必要手段。康熙时期正是皇权既需要巩固又需要扩张之时,这种以血统为核心的妃嫔选择标准也就此形成。

当康熙初登大宝时,满清国运正处在一个关键期。他需要不断通过联姻来稳固统治,而八旗宗室和功勋贵胄的支持对他尤为重要。于是,每当有八旗子弟被封为王公时,康熙都会顺势将其女儿选为妃嫔。而对于那些出身普通旗人家庭的女子,则很难再得到皇帝的宠幸。

​清朝怎么选妃子?不看美丑,2大条件需满足,1处部位需过关

这样的安排使得八旗贵族得以通过皇室联姻牢牢把持大权,而对于普通旗人来说,反而失去了向上流动的机会。后世史书谓之“国初旧惯”,这惯例的形成,正源于康熙时期的这些妃嫔选择。

五、轶事:腋下汗味这一关难过

除了血统和门第的硬性要求外,成为嫔妃在侍寝前,还需要通过一个特殊的“考核”——那就是腋下不能有任何异味。这对于那些天生汗腺发达,容易腋下多汗的女子无疑是个坎坷难关。据说,不少候选嫔妃就是因为这个理由,在入宫门槛前功亏一篑。这也多少反映出,在妃嫔选择的严格标准下,其中或许也掺杂了当时医学的荒谬与无知。

譬如康熙时期,有一名八旗宗室的千金在十五岁那年被选为候选嫔妃。她生得肤白貌美,才华出众,原本是最有希望入选的人选之一。然而在她入宫前夕的检查中,皇医发现她两腋之间有较浓厚的体味。皇医诊断这是“暑湿”所致,若入宫恐会影响龙体。最终这名八旗千金就这样船毁洞港,功亏一篑。

​清朝怎么选妃子?不看美丑,2大条件需满足,1处部位需过关

这件事成为了当时八旗子弟议论的对象。那名千金的父亲羞愤交加,数次上书请求重新检查,但都被驳回。这也成为当时许多八旗女子的隐忧,生怕自己天生体质会成为入选失败的原因。

六、变法维新:光绪时期嫔妃选择的微妙变化

时光荏苒,历史变迁。到了光绪时期,选择嫔妃的标准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光绪帝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主张效法日本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样的思想也渗透到后宫嫔妃的选择上。当时的正宫皇后是东方精,她符合传统标准,出身满洲八旗,是慈安太后之侄女。

而最得宠的珍妃,则出身汉军旗人,并非满洲八旗,但她的家世显赫,父亲是总督仓场。凭借出众的才华和学识,她得到光绪帝的宠爱,成为幕后推动维新变法的重要力量。

​清朝怎么选妃子?不看美丑,2大条件需满足,1处部位需过关

从这个微妙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开明,嫔妃选择标准也在悄然松动。血统门第依旧重要,但面对维新压力,皇室也需要来自汉人学者官僚的助力。这为部分妃嫔的选拔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保守派占主导的朝堂上,光绪帝需要像珍妃这样敢于进言的才女来帮助自己。东方精虽为正宫皇后,但她只是傀儡,真正得宠的是珍妃。这也成为朝堂上保守派攻击维新变法的话柄之一。

与先辈们仅仅注重妃嫔的血统贵胄不同,光绪帝在选择珍妃时更看重她的学识与观点。或许,这正是中国历史上皇帝在选择后宫时首重才智而非只看门第的开始。这也预示着,在维新变法的风潮下,封建等级体制正逐步松动,皇权也在这变革的波涛中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

​清朝怎么选妃子?不看美丑,2大条件需满足,1处部位需过关

结语:

从康熙到光绪,在这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后宫嫔妃的来源和选择标准基本延续着清朝初期形成的模式,但也带着一些细微的变化,反映出不同时代的需求。

这些女子或许大多是历史的悲剧性角色,但也有人在变法维新浪潮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她们作为皇权的牺牲品,又作为个人具有着生命的鲜活色彩。每一个后宫女性的故事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时代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