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雍正死前只选了两个女人陪葬:一个是年羹尧的妹妹,耐人寻味

作者:史为今用

前言

康熙皇帝晚年,皇位继承人的选择颇为纠结。在众皇子中,四阿哥胤禛最终脱颖而出,继承大统,是为雍正皇帝。作为十三皇子里最年幼的,雍正能够在兄弟们的竞争中获胜,实属不易。

雍正继位后,对年羹尧兄妹宠信有加。但在他晚年遗嘱中,却只选择年贵妃与皇后同葬泰陵。这一决定,或许道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雍正死前只选了两个女人陪葬:一个是年羹尧的妹妹,耐人寻味

一、四阿哥夺取皇位:年少有为的雍正

康熙四十年,四月初四这一天,穿着白色喪服的康熙皇帝在暮春的微风中咽下最后一口气,结束了长达六十一年的统治,享年六十九岁。

康熙在世时育有多名皇子,但真正有资格竞争皇位的,只有储君胤礽与四阿哥胤禛而已。

胤礽是康熙最宠爱的长子,早在十七年前就被康熙册封为皇太子。然而好景不长,胤礽性格软弱,又过于宠信官员,导致朝政日益散漫。终于,在康熙五十六年,胤礽被康熙延执于乾清宫,软禁起来。

雍正死前只选了两个女人陪葬:一个是年羹尧的妹妹,耐人寻味

与儿子关系疏离的康熙,将希望转向幼子胤禛。

胤禛生母钮钴禄氏出身低微,满月之际就被孝懿仁皇后收养。皇后将他抚养长大,严格要求,见他聪慧过人,便令他跟在康熙身边学习朝政。

胤禛极为识时务,从小便懂得迎合皇后的教导,极力討好皇后。他文武双全,无论骑射还是诗书,都表现优异。康熙南巡之时,胤禛便常伴左右,也时常代替康熙批阅奏章,处理政事。

在这时期,胤禛结识了一个助力自己崛起的强大家族——年家。

雍正死前只选了两个女人陪葬:一个是年羹尧的妹妹,耐人寻味

那一年,康熙巡视到江南时,受到年家族长年遐龄的热情接待。年家女儿年氏才十五岁,容貌出众,深得康熙赏识。于是康熙当即将年氏许配给了二十岁的胤禛,一门喜事就此敲定。

这桩姻缘,对胤禛极为有利。年家在当地势力盘根错节,年女入赘后,胤禛依靠岳父之力在江南大显身手,剿灭了祸害当地多年的盗匪,将贪污救济款的官员绳之以法,一举扫清吏治积弊。

年女得以成为胤禛的妻子,取名为钮钴禄氏,并封为福晋。而胤禛也因此渐渐得到康熙的重用。

雍正死前只选了两个女人陪葬:一个是年羹尧的妹妹,耐人寻味

康熙六十年,储君被废,朝堂为此譁然。胤禛迎来了夺嫡的绝佳良机。

此时,以八阿哥允祹为首的一批皇子试图联手夺位。允祹得到部下和满汉百官的广泛支持,已然成为下一任皇帝的热门人选。

形势对胤禛极为不利,年家此时站出来支持他。年遐龄上书康熙,楚楚动人地阐述胤禛从小孝顺,工作勤奋,深得百姓拥戴, 应该继承大统。

最终,在年家及皇后的影响下,虽然允祹等皇子勾结党羽,攻讦胤禛,康熙还是在临终前选定胤禛为皇储。

雍正死前只选了两个女人陪葬:一个是年羹尧的妹妹,耐人寻味

当年未满四十的胤禛即位,是为雍正皇帝。他比兄长们都要年轻,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

朝野上下对新帝各有看法,有人认为雍正聪明能干、英明神武,也有人认为他凭借皇后势力夺得帝位,手段不够光明正大。

而雍正即位后,也的确面临来自各方的强大压力。为了巩固皇权,他必须设法安抚人心,稳定局势。

雍正死前只选了两个女人陪葬:一个是年羹尧的妹妹,耐人寻味

二、平定叛乱,稳固皇权

雍正继位后,西北地区爆发叛乱,九子夺嫡的后遗症开始显现。朝野动荡,派系林立,权力难以集中。

雍正深感头痛。年家再次给了他帮助。

年家族长年羹尧,是一个军事天才。他在康熙时期屡建战功,深受康熙器重。年贵妃就是他的亲妹妹。

雍正死前只选了两个女人陪葬:一个是年羹尧的妹妹,耐人寻味

年羹尧自雍正登基之初就受宠信任,成为心腹大臣。面对西北叛乱,他立即率军平定,为雍正解了燃眉之急。

平定叛乱后,年羹尧继续率军清剿漠北蒙古各部,接连建功。他很快就升为抚远大将军,与雍正关系十分密切。

有朝野人士评价道:“皇上若无年大人,大业必难成。”

雍正死前只选了两个女人陪葬:一个是年羹尧的妹妹,耐人寻味

在年羹尧的辅佐下,雍正逐步掌控大局,驭下官员,稳定帝位。

此时的年贵妃,也得到了雍正的宠信。

年贵妃秉性柔顺贤淑,颇得康熙欣赏。她为雍正生了多名子女,又帮助雍正妥善处理内政。

雍正登基后,便将年贵妃的位置提升到仅次于皇后的地位。

年羹尧和年贵妃一黑一白,一俊一美,一文一武,可谓是扶持雍正登基的两大功臣。

雍正死前只选了两个女人陪葬:一个是年羹尧的妹妹,耐人寻味

三、骄奢淫逸,堕入疏远

清初时期,皇权尚未牢固确立,君臣关系比较微妙。

功高盖主的重臣,容易引发皇帝的猜忌。年羹尧就是其中典型。

西北平定后,年羹尧权势滔天,由总督一路升迁至抚远大将军。他高居要津,掌握禁军。而禁军向来是皇权的坚固后盾。

成功去到了年羹尧的头上,他开始目中无人,贪图享乐,甚至公然收受巨额贿赂。

雍正死前只选了两个女人陪葬:一个是年羹尧的妹妹,耐人寻味

朝野已有不少声音对年羹尧极为不满。御史们纷纷上疏弹劾他奢靡腐化、专权擅政。

年羹尧不但不收敛,还大开口子要求雍正封他的儿子为郡王。最后,他甚至当众杀死了敢弹劾他的御史孙嘉诚。

这已是公然藐视皇权。雍正决定要严惩年羹尧,重新夺回对军队的控制权。

年贵妃此时也已然失宠。她为雍正连生皇子,身体越来越虚弱。与年羹尧荣枯相关的,还有她此时的身体状况。

雍正死前只选了两个女人陪葬:一个是年羹尧的妹妹,耐人寻味

在年羹尧被传讯到京的前后,年贵妃病情恶化。为挽回她的心思,雍正亲自为年贵妃上尊号“皇贵妃”。

然而一切为时已晚,年贵妃还没来得及佩戴新凤冠,就与世长辞了。

年贵妃去世后一个月,年羹尧也最终没能逃脱朝廷的制裁,被雍正痛下定论,赐死于狱中。

一代奇才落得悲惨收场,朝野为之唏嘘。雍正也在年贵妃去世后,为她举办了隆重的丧礼,以示哀悼之情。

雍正死前只选了两个女人陪葬:一个是年羹尧的妹妹,耐人寻味

四、遗嘱泰陵,难忘旧情

雍正统治时期,国家欣欣向荣。然而好景不长,雍正于乾隆元年驾崩,享年五十六岁。

雍正生前宠爱皇后乌拉那拉氏,还有侧室承恩贵妃。乾隆登基后,特意遵从雍正遗嘱,将这两位妃子与雍正同葬于泰陵。

皇后入葬毫无疑问。但令人不解的是,雍正放弃了宠妃承恩贵妃,却选择年贵妃入葬。

这一选择,似乎透露出雍正的一丝真心。

雍正死前只选了两个女人陪葬:一个是年羹尧的妹妹,耐人寻味

年贵妃是他少年时的妻子,两人情同夫妻,一路走来。年贵妃曾在他夺嫡之路上提供稳固后盾。

就在年贵妃染病期间,她的哥哥年羹尧也渐行渐远,最终被严惩。

作为皇帝,雍正不得不做出决断维护权力。然而作为丈夫和妻舅,他对年家兄妹也残存怀念之情。

让年贵妃入葬泰陵,或许是雍正对这份情谊的一点补偿。

作为皇帝,他必须果决机敏,维系朝局。作为人子和夫君,他也难以完全忘怀旧情。

雍正死前只选了两个女人陪葬:一个是年羹尧的妹妹,耐人寻味

结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来去匆匆,成王败寇,荣枯易辨。

雍正作为开国之君,深得时人爱戴。但他内心的世界,也绝非仅仅是权谋算计。

站在历史长河中回望,我们不妨给每个曾经活生生的人,留下些许善意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