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贾冰的失利:好牌打稀烂,他为何不再红?!

作者:自由亚历克斯5l2t

为了方便您及时看到更多精彩内容,辛苦动动发财小手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本人所创作的文章,只做今日头条首发创作,未经本人允许私自搬运使用,定追究责任,感谢您的支持。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

文丨清河叙

编辑丨清河叙

引言

近几年, 喜剧界可谓是人才辈出,各有其特点。辽宁民间艺术团的宋小宝,出生于肥沃的黑土地,泼辣幽默的艺术细胞深植于骨血,作妖耍宝,令人捧腹。

贾冰的失利:好牌打稀烂,他为何不再红?!

开心麻花团队中的一众演员们,故事精彩,内容深刻,通俗又不媚俗。在刚出现于人前的时候,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但喜剧演员是最容易被固定戏路的一类人,他们的特点也成为了束缚他们风格的绳索。直到贾冰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贾冰到底有多牛贾冰最红的时候到底有多厉害?

三上春晚,奖项拿到手软,和蔡明等喜剧大师同台演出。喜剧大咖程野曾经点名夸奖贾冰,称他是大师级的喜剧演员。郭德纲也曾夸赞过,贾冰是可以开创一个新喜剧时代的小品演员。

贾冰的失利:好牌打稀烂,他为何不再红?!

就连网友们都评价:终于有一人能接赵本山的班了。

然而贾冰掀起的“喜剧风暴”却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归于平静,直到不久前,他才因为饰演电视剧《狂飙》中的徐江一角,而再度掀起了浪花。当初贾冰的小品热度退却之后,有网友说自己是高估了贾冰,什么喜剧大王?什么赵本山的接班人?都是名不副实的夸大其词!

从全网称赞落到群嘲的地步,贾冰到底做了什么?其实这和他的“戏路”不无关系。

据说赵本山当年退出春晚,是因为自己准备的两个小品剧本都没能通过春晚导演的审核。

贾冰的失利:好牌打稀烂,他为何不再红?!

据他所说,导演觉得小品不能只是搞笑,要具有教育意义,要能引发人们的思考,让他把剧本拿回去再改改。而赵本山则认为,观众们辛苦熬了一年,好容易全家凑在一起看个春晚,喝喝茶聊聊天,再哈哈笑着放松一下,谁愿意在这种时候看到别人教育自己?再说小品这东西,本不就是要逗观众乐的吗?搞得这么复杂有什么意思!

赵本山不认可“喜头悲尾”的小品,也不能认可导演的理念,于是带着自己的两个剧本回了家,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

贾冰的失利:好牌打稀烂,他为何不再红?!

对于这种教育形式的小品,不仅赵本山本人不喜欢,他的徒弟小沈阳对这样的小品也十分排斥。小沈阳曾经在一档节目中说过,自己是一名喜剧演员,自己的职责就是把观众逗笑。他不喜欢,也不愿意在小品结尾处制造一个泪点,让观众本来笑的好好,又突然收住。所以决定放弃小品这条路,不再演了。

不知从哪里吹出的风气,如今的喜剧总喜欢在结尾处加上一些煽情内容。在博得观众笑脸的同时还想要拿走观众的眼泪,把众人的情绪弄得像过山车一样起起落落的。

贾冰的失利:好牌打稀烂,他为何不再红?!

好的煽情喜剧也有,但更多还是虎头蛇尾,不伦不类。

赵本山和小沈阳无法改变这种表演套路向着“喜头悲尾”而去的大形势,也不愿随波逐流,只能选择退出,将喜剧的未来交给下一批人。

而贾冰正是瞅准了这个机会,在小品正青黄不接的时候,带着自己的作品登上各大舞台。很快,凭借剧本的新颖立意,以及创新的表现形式,贾冰很快成为了喜剧舞台上新的宠儿。而他的表演风格,正是赵本山和小沈阳最讨厌,甚至因

其而不再表演的“喜头悲尾”。

贾冰的失利:好牌打稀烂,他为何不再红?!

贾冰演过很多作品,大部分作品的结局都是以“煽情”收尾,可能在贾冰看来,只有赚到了观众的眼泪,这个小品才是拥有内涵的小品,才是成功的小品。结果舞台上下出现了这样一幕,台上的贾冰正包含感情的念着台词,眼中满含泪水,台下的观众看着贾冰的表演,眼角也掉了几滴眼泪下来。这样的现象才更像是小品,饱含了讽刺。

一开始大家觉得新奇,看着这样的小品也会被其中的正能量所感动,认为具有教育意义的小品很有意义。在认可贾冰演技的同时,也对他的内涵有了一些欣赏。

贾冰的失利:好牌打稀烂,他为何不再红?!

但时间久了,总是在欣赏节目的同时受到贾冰的“教育”,观众的心里也不禁出现了厌烦,这个人到底是来演小品的还是来说教的?我看这个小品到底是为了开心还是为了受教育?

如果贾冰在听到观众的声音后能够转换风格,改变表演方式,或许他的节目观众们还能继续看下去,但贾冰并没有。他的小品再也没有了令人发笑的能力,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包袱,每一处伏笔,仿佛都成了最后“泪目”的铺垫,以至于有网友讽刺,只要看到贾冰出场,就知道要拿出纸巾准备掉眼泪了。

贾冰的失利:好牌打稀烂,他为何不再红?!

一成不变的套路导致观众对贾冰产生了审美疲劳,但贾冰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风格已经不再吃香,甚至愈演愈烈,表演的时候越发夸张了起来。本来还在好好的说着词,突然就大喊一声,将观众们吓一大跳。再加上不合时宜,不管前后剧情是否能衔接上就冒出来的方言,令观众总没有办法沉浸到贾冰带来的故事中。

如果是贾冰刚刚登上舞台的那段时间,观众们可能会拍手叫好。但在出演了多次节目之后,观众比他都清楚他会怎么演了。这怎么能获得观众的好评呢?

贾冰的失利:好牌打稀烂,他为何不再红?!

成为“烂片之王”在贾冰的喜剧之路“走偏”之前,他的作品还是不错的。《笑傲江湖》节目,就是贾冰爆火的第一站。但当时他的演技和剧本并没有得到观众的青睐,很快就被淘汰出局。

但他并没有放弃,重新振作,走向了《笑声传奇》的舞台。这一次,他不仅获得了冠军,还获得了观众的喜爱。趁着这股热度,贾冰又登上了《欢乐喜剧人》,并一举成功,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和蔡明、潘长江在春晚中合作出演了小品《学车》。在两名小品大咖的光芒照耀下,贾冰显得毫不逊色,这部小品也成为了当年春晚的一大风景。

贾冰的失利:好牌打稀烂,他为何不再红?!

此时已经爆火的贾冰,选择继续在《欢乐喜剧人》中沉淀自己,向其他喜剧人学习喜剧表演。但这时他的作品风格已经向着“喜头悲尾”走去。

有人猜测他是受到了春晚小品的影响,也有人猜测是他看到了春晚上“喜头悲尾”的观众反向更好一些。

贾冰的作品越来越倾向群众,越来越倾向于描写生活中的“小人物”。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将众人的目光从大事、明星身上转向了生活,关注生活中的“大多数”。

但时间久了,好像没什么可写了一样,贾冰的作品越来越没有内涵,越来越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贾冰的失利:好牌打稀烂,他为何不再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