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世纪,那不平凡的一百年,世界政治巨变,苏联的崛起和衰落成为翻天覆地的历史缩影。斯大林,苏联的最高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他的影响深刻而持久。1953年2月28日,克里姆林宫聚会之夜,斯大林的心情愉快,状态平静。然而,第二天,他倒在餐厅地板上,已无法言语,医生的紧急抢救也未能挽回。3月5日夜晚,斯大林在别墅中逝世,世界因此失去了一个伟大的领袖。
面对这一噩耗,毛主席内心震动。消息传来,他久久未能开口,甚至没有进食,只是默默吸烟。中央政治局会议随即召开,正式向苏联发唁电,表达深切的悲痛。当时的情况下,毛主席并无法亲临斯大林的葬礼,而实际上,多重原因造成了这一无法企及的事实。1953年初,毛主席外出视察全国工作,以了解社会主义过渡中的各种问题。他南下奔波一个月之久,直到二月底才回到北京。因此,他无法立刻赶赴莫斯科,以向斯大林送行。
然而,毛主席没有亲自出席葬礼,也与他对斯大林情感的复杂性息息相关。对待斯大林,毛主席一直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他始终保持尊重,从未在公众场合对斯大林进行过指责。他曾多次撰文赞扬斯大林的功绩,表达对他的尊敬。然而,1956年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召开,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震惊世界。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对世界政治局势进行深入分析。毛主席表示,尽管不愿意写,但从理智上不能不写,也必须写,特别是对于斯大林后来的政权。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和不容忽视的世界局势,共同影响着他的决策。
斯大林的影响深远。他是革命的伟大实践者,在抗战和建设过程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的决策也存在问题,尤其是在中国革命中。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都与斯大林的影响有关。解放战争时,斯大林曾坚决反对中国的革命,甚至曾表示“不许革命”,这对新中国造成了压力。虽然新中国成立后,两国建交,但斯大林也附加了不平等的条件,使中共开始重新思考与其合作的方式。
毛主席虽未亲临葬礼,却在国内举办了大规模的悼念活动。全国下半旗,停止一切宴会和娱乐活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斯大林的深切哀悼。他亲自向斯大林的遗像敬献花圈,发表了悼念文章。此外,北京的追悼活动也规模庞大,显示了对斯大林的尊敬。尽管不能亲自赴莫斯科,毛主席的行动和言辞都表达了他对斯大林的深厚友谊。
纵观历史,斯大林的光辉与挑战交织。他是伟大的实践家,也有自己的失误。毛主席的情感和态度也复杂多样。尽管客观因素阻止了他的葬礼出席,毛主席对斯大林的尊重和纪念,以及两国人民的深厚友情,都在历史长河中闪耀。这段“最伟大的友谊”成为时代的见证,永远流传下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