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作者:史魔南歌子

史上有一位宰相,身居天下纷乱之际,居然稳坐相位长达近三十年之久,他治理一方时,颇具“宽仁施惠之术”,在军民百姓中的口碑也不错,他作为君王天子的“机要秘书”时文笔出众,工作极为严谨缜密,就算洒扫卫生一类的细琐之事,都能在日理万机当中亲力亲为,后来他成为了王佐辅弼之臣,无论是性情残暴的天子,还是蛮不讲理、目不识丁的帝王,在他面前都能表现得“言听计从,从谏如流”。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他步入仕途的三十余年间,辅佐过一个诸侯王,十个“汉家”天子以及一个异域帝王,总计一王十一帝,没有哪个君王不把他当成是“国之重器”,可到了后世此君居然被欧阳修、司马光等名臣百般诟骂,甚至说他是“奸臣之尤”,唯独只有苏东坡的亲弟弟苏辙说他:“吾览其行事而窃悲之,方其废兴之际,或在内,或在外,虽为宰相,而权不在己,祸变之发,皆非其过也。道每以恭俭劝之诸帝,民以少安。其生于五代,立于暴君骄将之间,日与虎兕为伍,如道者,议者诚少恕哉!”

也就是说他看了其人的事迹,反而觉得非常悲伤,当时王朝废兴频繁,他不管是中原,还是在方镇,或在异域,虽为宰相,却并没有生杀大权,那些巨大的祸乱和兵变,都不是他所造成的,所以也不是他的过错,他总是以恭俭之道劝谏那些帝王,才使得百姓稍有些许安宁,他生活在五代这个混乱的时代,立于暴君骄将之将,就像日夜与猛虎野兽为伍,评说像他这样的一介文士,非议他的人还是稍微宽恕一些吧!”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说到这里恐怕许多看官,都已猜到小编所讲是何人也!他就是后世痛骂为“四朝不倒翁”,见到“强主暴君”就投降求取富贵尊荣的五代宰相冯道,可他真的是这样一个无耻之人么?为什么他在后世的评价会有那么大的争议?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位乱世中的“长乐”宰相冯道。

冯道,也叫冯可道,他是残唐五代时瀛州景城人,也就是如今的河北沧州地界,一开始他做过农民,后来读了书又做了儒生,只是没有一样职业他能自始至终的,不过他为人还算纯粹与厚道,又好学喜欢写文章,对破衣服粗茶淡饭也不挑剔,他对父母还是比较孝顺的,时常会背着米粮回来侍奉双亲,除此之外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吟诗诵赋议论时事,就算在大雪封门,满屋尘土的恶劣环境之下,他也能安之若素。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到了唐昭宗天祐年间,燕王刘守光任他做了幽州掾,后来刘守光引兵征伐中山,向麾下幕僚问计,冯道却多次向他提出不要用兵,从而致使刘守光发怒将他置于狱中,后来他又被其他人求情所救,才免于一死。不久之后刘守光兵败,冯道逃到了太原,当时晋王李克用麾下监军使宦官张承业,就把冯道征召到自己的麾下做了本院巡官,张承业非常器重他的文笔,对他极为厚待,当时又有一个叫周元豹的人,善于鉴别他人的气象,他又与冯道不和洽,就对张承业说道:“冯生无前程,公不可过度重用他!”

当时河东节度使记室卢质听说之后,言道:“我曾见过杜黄裳司空写真图,冯道的样貌就和杜司空非常像,他将来必为帝王所大用,元豹之方不足信也!”张承业于是又将冯道举荐进入了晋王殿下的霸府做事,很快他就成为了太原留守府的机要文书,当时新上任的晋王李存勖刚吞并河北,文书方面的事情非常繁杂,就全都交给了冯道打理。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后来李存勖和后梁大军夹河对垒,准备要决战,一天晋王最高谋士郭崇韬认为诸将校的伙食太多太好了,军中厨子在征战时完全办不来这么好的伙食,就请罢减一些名目,一代雄主李存勖天威震怒道:“孤为这些效命的将士准备最好的伙食,要是这点事都不能自由,孤还有什么脸去指挥河北三镇的人马?你还是令三军另择一位贤主为帅吧!孤请回到太原老家,而为贤主让道!”于是就赶紧命冯道起草王令,并且准备在三军面前宣布退位。

冯道则紧握毛笔,却久久不写字,李破勖非常严肃地催促他,冯道还是慢慢起身回答道:“冯道是专门为大王掌管笔砚的,哪有敢不尽职奉命的呢?只是大王如今屡建大功,方才平定了南面的贼寇,郭军师有所谏,也是为殿下着想,并没有过分之处,你不同意就行了,怎么可以说出刚才那样负气的话呢?这样一来喧动群议,动摇军心,让敌人知道,还认为大王君臣不和呢?到时候大王的霸业就会遇到麻烦了,希望大王好好想一想,则天下幸甚!”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没过多久,郭崇韬也跑进来谢罪,而冯道又为君臣二人开解,一向雄豪霸气的李存勖也开始佩服他的胆量,三军将士听说之后也对他心生了敬意。后来李存勖在邺宫登基称帝,做了后唐帝国的唐庄宗皇帝,冯道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直接从青衣官袍换上了最为高贵的紫衣官袍,没过多久,唐庄宗又彻底平定了后梁王朝,便晋升冯道做了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后来他父亲去世,又辞了官回景城丁忧,据说当时他听到父亲去世,光着脚望着夜空中的星辰就拼了命地赶路回家,他的家人则替他背着衣囊在后面追赶,可见他确实是个孝子。

可这一年又是饥荒之年,冯道居然将自己富余的俸禄全都赈济了乡民,而他自己则居住在一个草屋而已,当地的刺史、太守、县令来给他送东西,不管是一斗米还是一匹布,他是坚决不受,当时北方的契丹帝国非常强盛,那么遥远却听闻了冯道的贤名,甚至派出铁骑要捉冯道回去做官,恰好边塞兵马有备,冯道才没有被捉走。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后来唐庄宗的义弟唐明宗李嗣源进入洛阳称帝,他对近臣安重诲问道:“先帝时的冯道郎中现在居于何处?”安重诲答道:“他一直在庄宗身边做翰林学士,现在应该在翰林院做事!”唐明宗说道:“寡人对此人素来有所了解,他能做成一个好宰相!”很快就任命冯道为端明殿大学士,没过多久又晋升为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几乎就是正儿八经的宰相大人了。

那时候那些孤寒可怜的士子们,凡是有才学和术业者,以及见识广博的人都会被冯道引荐到朝廷为官,那些行为不检,举止浮躁者想要入朝为官,冯道就一定会抑制和教训他们。当时工部侍郎任赞退朝之后,居然与他并肩同列的官员在冯道背后戏言道:“如果走路走得太急,一定会弄丢《兔园策》这本书!”冯道了解以后,就将任赞叫到跟前来说道:“唐太宗第七子蒋王李恽自比汉景帝亲弟梁孝王刘武,而梁孝王有名园曰兔园,李恽便召集名儒编撰了这套《兔园策》,你认为这是孩童启蒙读物,冯某确确实实很喜欢读,你们这些自命不凡的士子们只喜欢看那些文场秀句,词藻华丽的锦绣文章,然后就认为这是你们可以出仕为官的本钱,从而到我这里来窃取公卿之位,唉!这是何等浅狭之志啊!”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任赞听了这话大为羞愧,后来有一个前朝后梁的宰相名叫李琪,自认为自己的文章了得,就对唐明宗进献了一篇《贺平中山王都表》,上面有一句“扫平真定之逆贼”,冯道读了之后责任李琪说道:“前几天皇上是收复了定州,不是真定府!”李琪作为宰相,文笔非常不错,却昧于地理知识,这次被冯道打击后,再也不敢自夸其能了。

后来百官为唐明宗呈上徽号总共有三章之多,而冯道自己也写了一篇劝进表,其文浑然天成,非流俗之体,一时间震惊满朝文武,从此没有人不服他的宰相文才。冯道尤其擅长写咏赋,而且是下笔成章,既典雅又华丽,且蕴含古义,当时远近之人都拼了命地传写他的文章 ,大家也渐渐对他产生了敬畏之心,认为他是一个高深莫测之人,所以每次上朝的时候,再也没有像任赞那样的官员管戏弄他了,大家都非常肃然地听从他的号令。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不久之后,唐明宗又改任冯道做了门下侍郎、户部吏部双尚书、集贤殿弘文馆双大学士,又加授尚书左仆射,再加封始平郡公,简直权倾洛阳,位极人臣了。有一天退朝后,唐明宗对身边的侍臣说道:“冯道太过纯粹和节俭,他之前在德胜寨居然只住一间茅庵,并且与仆从在一个锅里吃饭,睡觉的床铺上也只有一些干草,可他心静神宁,泰然自若,他父亲去世时他回到乡里,也是自己种地、砍柴与农夫杂处,完全没有高人一等的贵族气派,他是真士大夫也!”

实际上这样做,恰好投唐明宗之所好,唐明宗小时候连名字都没有,只有一个胡人小名叫作邈佶烈,而且他又不识字,做了皇帝后很害文官、贵族和读书人瞧不起他。所以像冯道这样有才学和名望的士大夫对他恭顺有加,一点架子也没有,怎能不讨他欢心呢?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唐明宗每次驾临延英殿议事,等群臣走了之后,他都要将冯道留下来私下询问宫外的见闻,冯道言道:“陛下至德承天,你只要日慎一日好好做皇上,以答天心,老天总会降祥瑞给你的,臣每次想起在先皇庄宗天子做晋王时的霸府工作之时,曾经作为使者前往中山,在井陉这个地方遇到了险境,我就一直很担心马会蹄让我摔下来,于是不敢懈怠,一直捉着缰绳不放,等到了平坦的地盘,就不再那么用力控住马了,结果反而被马颠了下来,差点都把我摔死了。臣说的虽然只是小事,却可以以小喻大,陛下不要以为如今天下无事,海晏河清,粮谷丰熟,就可以纵情逸乐了,你要兢兢业业啊,这才是臣之所望也!”

唐明宗听了之后深以为然,又有一天,唐明宗又问冯道:“天下的粮谷虽然丰熟了,百姓都能吃饱吗?”冯道答道:“是就谷粮价格贵,农夫就要挨饿,要是谷粮价格低贱,农夫又赚不到钱,这是自古以来的常理,天下农夫苦啊!臣记得前朝有个举子聂夷中曾经有一首《伤田家诗》有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遍照逃亡屋。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唐明宗说道:“此诗甚好!”于是就叫侍臣把冯道说的一切都记录下来,并且经常拿出来警醒自己。冯道每次在朝堂发言都简明忠正,对朝政颇有裨益,这不是常人所能及也!当时的流传于世的儒家经典多有谬误,冯道立马与同朝为官的李愚委任学官田敏等,将西京长安郑覃所刊的石经取来,雕为印版书籍,然后流布天下,后进之人都仰赖这部经典才得以将学术通晓。

后来唐明宗驾崩,唐末帝李从珂嗣位,就任命冯道为山陵使,完成丧礼后,冯道被外放到同州做镇守大将,这是皇家治丧官员的旧例。冯道为政淡泊而闲雅,刑狱不兴,有一天一个军吏,性情非常粗犷,因为一些小事对冯道非常不满,就跑到衙门前百般辱骂冯道,左右慌忙跑来向冯道多次报告,冯道坚决不应,只是说道:“此人只是喝醉了!”然后将这个军吏召入府内,并对他非常尊重,又为他安排了美食,直到天黑才让他起身离去,整个过程冯道没有任何愠怒之色,没过多久,唐末帝晋升冯道为司空,位列三公。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后来唐末帝自焚,后晋高祖皇帝石敬瑭冲进了洛阳城,做了皇帝,又以冯道为首辅宰相,第二年,契丹帝国遣使给石敬瑭加授了天子徽号,吓得石敬瑭也给契丹太宗皇帝耶律德光也献上了徽号,并对冯道说道:“去联络契丹,此行非卿不可!”当时大家都害怕契丹,只有冯道没有一丝为难之色,可石敬瑭突然又说道:“卿官位崇高,品德贵重,还是不可深入沙漠前往契丹!”冯道说道:“陛下受契丹北朝之恩,臣受陛下之恩,大家好好说话,礼尚往来,有何不可!”

等到冯道到达契丹国都西楼,契丹皇帝早听闻他的贤名,就着急想要走出城郊来迎接冯道,可是他的大臣却说道:“天子无迎宰相之礼!”所以耶律德光才没有失礼,可就是因为这个举动,冯道一时名动两国,耶律德光见到冯道之后非常高兴,甚至赐给了他一整个牛头,这可是契丹极高的殊礼,后来耶律德光又想将冯道留在身边做自己的宰相,冯道答道:“如今南朝大晋皇帝石某为子,北朝契丹皇帝德光你为父,你俩是父子,而本相在两朝皆为臣,在哪岂有分别哉!”这话说得天衣无缝,耶律德光只好又送了他一副上好的牙笏,契丹满朝文臣都羡慕得不行,就算是他们自己的重臣都没有人受到过这样的礼遇。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冯道虽然很想回中原,但又怕契丹皇帝强留他,于是就将国主所赐他的所有珍宝财物全都派人拿到集市上换购柴薪和木炭,又偷偷让人传话出去说:“北地苦寒,我年老不堪严冬,当为之备!”就好像要久留契丹一样,耶律德光知道后非常开心,可契丹大臣们就不乐意了,于是百般上书要将冯道遣归中原,而冯道居然三次上表乞求留下来,反而弄得耶律德光非常尴尬,他本就因为抢先嫡长兄耶律倍成为契丹皇帝,而在国中引起许多朝臣和贵族对他不满,如今他又要重用汉臣,恐怕会更加激起契丹勋贵们对他反抗,于是他只好强行将自己心中的贤相冯道遣返。

可冯道接到耶律德光圣旨后,居然还在驿馆中强行滞留了一个多月,这使得耶律德光既然感动又无奈,更巴不得他赶紧离开,冯道见契丹君臣都对他不耐烦了,这才决定起程,可他在路上又慢悠悠地前行,在契丹境内居然走了两个月才出境,他的左右随从问他道:“凶狠的北主放我们生还之时,大家都恨不得插上羽翼南还,公为何非要独宿留两月之久?这是为什么呢?”冯道冷笑道:“要是我纵马急着要离去,必定会让自己贤相的印象在北主心中大打折扣,契丹战马奔跑极快,一晚上就能追到咱们,到时候不但逃脱不了,还会死得非常难看,我缓缓离境,反而使得契丹君臣认为我更加深不可测!”这话说得所有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等到冯道回到京师,后晋朝廷已经废除了枢密使这个官职了,而是将枢密使的大权依照前唐旧制,并归了中书省,就连枢密院的大印都交到了冯道手中,从此朝廷中事无巨细,全都由他一个人掌管,很快他又被加授为司徒、侍中大臣,进封鲁国公,石敬瑭得知他居然是“父皇帝”耶律德光的偶像,对他更加是万分敬重,甚至以用兵之事相问。

冯道答道:“陛下历经了那么多的艰难,才创成大业,你神武睿智又有大略,这是天下人所共知的,然而天子讨伐不臣之徒,向来都必须乾纲独断,臣本是一介书生,为陛下留在中书省做些杂活,仅仅能守历代之成规,不敢有一毫之失,哪里还敢妄论千变万化之兵略呢?臣在你的岳父唐明宗手下干活的时候,明宗皇帝也曾经兵戎之事询问于臣,臣也是这样回答的,臣不懂打仗,这是事实!”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石敬瑭看他这么“诚恳”,对他的回答非常满意,而冯道又多次上表请求退休辞官,石敬瑭连这样的表章看都不看,而是派出自己最亲信的侄子、养子兼准储君郑王石重贵去探望冯道,并传话说道:“卿要是明日不来做宰相上朝,那寡人就亲自来请卿出门!”冯道没有办法只好出府上任,当时他受到了宠遇,无人能比。

后来石重贵即位,成为了晋少帝,也叫晋出帝,加授冯道为太尉,进封燕国公,冯道则曾经问朝中熟络的朋友言道:“可道我在政事堂为相,别人是怎么评说本相的呀?”朋友答道:“是非各一半!”冯道冷笑道:“我的行止要是与他们意见相同的,他们就说我是好人,要是与他们意见不合,就说我不是好人,而说我不是好人者,满朝文武恐怕十有八九!昔日孔圣人,还被叔孙武所诋毁,何况我只是个徒有虚名而德薄之人呢?”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尽管很多人对他非议,可冯道对自己的行止还是始终不易,后来又有人跑到晋出帝面前说冯道坏话,言道:“冯道只能做太平时节的宰相,一遇到艰难时刻,他就无济于事,就像老和尚不似猎人可以呼唤猎鹰一样!”晋出帝当时年轻气盛,想要大有作为,就认为冯道真不适合做宰相,就外放他又做了同州节度使。  

一年多以后,他又被调任为南阳节度使,并加授中书令,不久之后契丹大军杀入汴梁,冯道被“老朋友”耶律德光急忙从襄邓两州召唤入京,德光见了他的面非常亲切地问也道:“现在寡人御驾来到中原,就是要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你告诉我如何可救?”冯道冷笑着答道:“此时的中原百姓,哪怕是西天佛再出也救不得,只是你契丹大皇帝陛下可救也!”德光听了这话非常高兴,立马改国号为“大辽”,并正式穿上汉家天子衣冠,重新登基了一次。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而冯道则在德光身边进行各种斡旋,才使中原的衣冠之士们没有被辽军屠戮殆尽,这都是冯道和赵延寿两人“阴护”之功也!这一年三月,辽太宗耶律德光见中原很难统治,加上辽国本土尚有人对他不服,于是他只好北还,并将后晋的天子和公卿大臣全部带走,冯道也和他们一起到达了常山,就在这个时候辽主德光途中重病而亡,他的大侄子永康王耶律阮代统其众,然后继续北行,只留下了一员辽将据守常山。

当时各地的汉家兵马都非常痛恨辽人,于是就共逐辽将,收复了常山城,冯道这才与同行官员四处安抚军民,这时许多人都说他有大功,冯道却说道:“我一介儒臣能有何能?这都是诸将之功也!”冯道德高望重,人们都来要他选择一员武将来统领大家,他就从诸将中选了一名勤勉勇猛者,也就是骑兵校尉白英荣权且做了大帅,所有的军民都很服从。

冯道在常山,见到有被辽人俘获的汉家士女,他立马拿出私房钱进行赎救,然后将她们寄放到附近尼庵精舍,然后再派人去替她们寻访家人,最后让她们回家。当时辽人将冯道、李崧、和凝及后晋的文武官员都留在了常山,直到这一年的闰七月二十九日,辽国再次传来诏书将李崧追了回来,并命他选汉家朝士十人前往在大辽木叶山为辽国朝廷做事。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这时辽国大帅满达勒召唤冯道等来到中军大帐,准备向他们下达辽国皇帝的谕旨,而李崧居然先到,他已经知道了满达勒的意思,脸上露出了非常惧怕之色。满达勒就要在第二天将这些后晋朝士全都送往大辽,李崧没有等冯道前来集合,就与和凝先出了门,所以才没有被捉往北面。不久之后李筠等大将纵火与契丹大战,一时间杀声震天,满达勒吓得将后晋朝士火速北送。

而冯道也跑到了常山,见到了后汉高祖皇帝刘知远,受到极大的嘉奖,被授予太师之位,当时刘知远在太原大聚兵马,然后下令禁止天下臣民进行牛皮的私下交易,更加禁止盗用牛皮,若的老牛死去,必面立即叫来官府收取牛皮,可是犯此法者还是有许多人,等到刘知远做了皇帝,三司一起上奏请求废除天下牛皮法,都说天下百姓因此太苦了,恰好当时上党犯了牛皮法的人有二十余人,都被判了死刑。

刘知远宠信的太监张璨当时在上党做判官,他说道:“如今的主上非常英明,现在三司都说要除牛皮法,这二十余人是可以活下来的,要是现在全斩了,是不是还要让天下犯此法者都衔冤而死乎?且主上在河东大聚甲兵,要做盔甲才不得不严禁民间私贩牛皮,如今主上做了皇帝,四海之主还有少一张牛皮吗?立此法还有何用?”于是又上奏刘知远,请罢此法,满朝文武除了冯道外,当时都因为刘知远是个凶狠武夫而不敢附和此议,还都说道:“岂有州郡官吏敢非议朝廷诏敕者!”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刘知远果然发怒道:“张昭义不过是一介判官,何敢如此藐视寡人!犯牛皮法者,依律俱死,张太监非议和毁谤天子诏敕,亦死!”当时敕令还没有下达,冯道居然在刘知远火头上冲进宫中求见,刘知远一向敬重他,也就出来相见,冯道说道:“陛下在河东时,垄断牛皮是可以的,如今拥有了全天下,牛皮就不应该禁了,天下臣民全都是陛下的赤子,你让他们枉死,他们谁还视陛下为君父?我真为陛下感到惋惜,昭义判官,官职卑微却也是食陛下之俸禄,居陛下之官职,这样不惜性命,执著敢言地上达天听,真是可赏不可杀的好臣子!臣作为辅弼大臣,岂可使陛下枉害天下人性命乎?只能说臣有不能早奏之罪,陛下若不听臣言,请陛下诛臣以正国法!”冯道说完跪拜在地,又说:“张太监不合加罪,望陛下赦免其罪!”

刘知远叹息良久才说道:“圣旨已经下达了!”冯道却说道:“敕令还没有传出去!”刘知远只好说道:“赦其罪!”冯道又说道:“牛皮法勒停可乎?”刘知远答道:“可!”牛皮法就这样在冯道的切谏之下废除了。到了乾祐年间,冯道又请辞宰相之位,外放做地方官。

他又写了一篇《长乐老自叙》,言道:“我从燕王刘守光那里逃亡归于晋王李庄勖麾下,先后侍奉了唐庄宗、唐明宗、唐闵帝、唐清泰帝,又侍奉了后晋高祖皇帝、晋出帝,契丹国主占据汴京的时候,我被北主所制,想尽了一切办法才将文武臣僚、马步将士从镇州放归汉土,然后就侍奉了后汉高祖皇帝和如今的汉隐帝刘承祐。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我从仕郎做到朝议郎、朝散大夫、银青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特进大臣、开府仪同三司,后来又做了幽州节度使巡官、河东节度使巡官,再做到翰林学士,又改任端明殿大学士、集贤殿大学士、太微宫使,再为弘文馆大学士,又做过天下诸道盐铁转运使、南郊大礼使、唐明宗晋高祖皇帝的山陵使,再做定国节度使、同州管内观察处置使,又做过长春宫使、武胜军节度使、邓随均房四州管内观察处置使,还兼任过幽府参军、大理评事、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师、兼侍中,又授检校太师、兼中书令。

又做过中书舍人、户部侍郎,转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再为门下侍郎、刑部吏部尚书、右仆射,三次做大司空,两次做中书令,又授司徒兼侍中大臣,天子赐我私门十六戟卫士,又授太尉、太傅、太师。爵位则做过鲁国公,再封秦国公、梁国公、燕国公、齐国公,食邑自三百户至一万一千户,勋位从柱国做到上柱国。在后唐、后晋、后汉三朝功臣名号上,被誉为经邦致理翊赞功臣、守正崇德保邦致理功臣、安时处顺守义崇静功臣、崇仁保德宁邦翊圣功臣。

我第一个老婆是德州的褚夫人,其女早亡,后来娶了景州孙夫人,她被封为了蜀国夫人,我的长子冯平已经早逝,他做过右拾遗、工部度支员外郎。次子冯吉做过屯田郎中,第三子也早亡了,他叫冯可做过殿中丞,第四子幼年就夭亡了,第五子冯义做到了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还做过定国节度使衙内都指挥使,又做了朝散大夫、左春坊太子司议郎、太常丞,第六子冯正做了太仆丞,长女嫁给了太仆少卿崔绚,被封万年县君。我的家乡因为我的缘故,被三次改名,后唐时名为苏乡被改为元辅乡,后晋天福五年时又被皇帝改为上相乡,八年又改为了太尉乡。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我静思平生之本末,庆幸在这乱世中还能活着,我教育家人和子孙,要他们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不管贫富贵贱都要做到这些,我一直旷蒙天恕,累经磨难都能获得多福,曾经身陷辽邦最后归于华夏,非人之谋,实乃天之佑也!

我死后嘴里不可能含珠玉,只穿常服,择不食之地草葬即可,子孙祭祀戒杀生,当以不害命之物祭之,也不准给我立歌生颂死的墓碑,这是因为夏商周三代坟前都不立碑。也不准向皇帝请赐谥号,我没有什么德行!我一日三省,未尝忘怀,我为子、为弟、为人臣、为师长、为夫、为父,都无愧于人前。唯一不足的是,我作为宰相,不能替君王混一海内,平定八方,诚有愧于历职历官,何以答谢乾坤之施?我现在只喜欢开卷一读小书,时常饮一杯小酒,没有过份的声色,自安于当下,老而自乐足矣!”

后来郭威平定了后汉的内乱,将要议立徐州节茺使刘赟来做后汉皇帝,于是就派冯道与秘书监赵上交、枢密直学士王度等前往迎接,冯道与刘赟慢慢赶赴汴梁,行至宋州,这时恰好发生了澶州兵变,枢密使王峻遣郭崇领兵冲到了衙门院外,当时冯道与赵上交等住宿于衙内,这一天刘赟率左右甲士关门登楼,然后站在楼上痛骂郭崇不臣,郭崇则说郭威已经受到了朝臣们的推戴称帝了,刘赟左右知道大事已变,就以为是冯道出卖了刘赟,他们都想斩杀冯道,赵上交与王度听说之后,都吓得不知所措,而冯道却起居自如,毫无惧色,最后这些兵士也不敢动冯道分毫。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冯道没有发迹时曾经写过一首诗有言道:“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也就是最后郭威做了后周太祖皇帝,而他自己也应验了吉人天相。后周广顺初年,郭威任命冯道做了太师、中书令,对他非常器重,每次相见都不敢直呼他的名字,而是叫他冯太师,等到郭威驾崩,周世宗柴宽松即位,又任命冯道为山陵使。

当时河东刘崇带着北汉大军入寇大周,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周世宗召集大臣议我看欲亲征,直接对付北汉与辽国联军,冯道立马进行谏阻,周世宗言道:“大唐初年,天下草寇蜂起,都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剿平他们!”冯道冷笑道:“陛下得如唐太宗否?”周世宗则说道:“北汉刘崇乌合之众,与寡人相抗,寡人当以压山压鸡子也!”冯道又冷笑道:“刘崇或为鸡子,陛下确非泰山也!”这时周世宗天威震怒道:“你是嫌做新朝宰相的次数太少了吗?”冯道听了再不敢说话。

等到周世宗出征前,命他前往周太祖山陵处守陵,当时冯道已经生了重病,后来周世宗在高平大败北汉精兵三万,阵斩汉军骁将张元徽,又吓退了辽国铁骑一万,从而威震天下,而冯道在周太祖山陵举行完祭礼,奉神主归于旧宫后,就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薨逝于自己家中了,享年七十三岁。周世宗听说之后,还是为了他废朝三日,追赠其为尚书令,又追封为瀛王,谥号“文懿”。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冯道历任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宰相,三入中书,为相二十余件,他终以“持重”为己任,平生非常廉洁和节俭。他的儿子冯吉非常能弹琵琶,周世宗曾经让他在御前弹奏,而且非常喜欢他的表演,因而为他的琵琶赐号曰“绕殿雷”,冯道却恨其不务正业,每次谴责完他之后,冯吉反而更加痴迷于弹奏,攻之愈精,冯道就更生气,每次与宾客饮宴,他就叫冯吉立于庭院弹奏,可冯吉反不以为耻,弹得更加上心投入,冯道实在无可奈何,只好叹息道:“你非要痴迷这等贱身艺技,看来也是天意,终究也就只能做个管音乐的太常少卿了!”后来果不其然。

冯道一生还曾经有过一些好笑的趣闻,据说他做宰相的时候,喜欢读老子的《道德经》,可当中有“道可道,非常道”之句,属官们在他面前不敢读出来,见到他便读道:“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冯道听了大笑,还有一次一个士子名叫李导来拜见冯道求官,冯道就对他说道:“你与我名字谐音,如今你来求官,看来要改个名字,以避本相的名讳!”(导字的繁体字,上道下寸)李导冷笑道:“我名字与老丞相名字谐音不同字,我是有分寸之道,你是无分寸之道也,有何不可呢!”冯道听了之后尴尬得不行,顿觉李导是在讽刺他。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

可后来又有一人牵驴入市,被冯道所见,驴脸上写着“冯道”二字,他的仆从大怒,就要去捉那个牵驴之人,冯道却制止道:“天下同名同姓者多矣,也许此人只是把驴主人的名字写于其上,有何奇怪的?”

而后世史家评价冯道,他一生的行止确有古贤人之风,他的气量也深得古贤臣之礼,然而他侍奉了四个不同的王朝,做了六位皇帝的宰相,在燕王刘守光、唐庄宗李存勖、唐明宗李嗣源、唐闵帝李从厚、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晋出帝石重贵、后汉高祖刘知远、后汉隐帝刘承祐、后周太祖郭威、周世宗柴荣以及辽太宗耶律德光,这一王十一帝面前都称臣为役,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忠臣吗?

废“牛皮法”救人,使11帝从谏如流,四朝名相为何竟遭千古诟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