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物理泰斗”丁肇中:首位用中文发表演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获得诺贝尔奖是对科学家的肯定,在颁奖典礼上与中国人交谈无疑是对中国的肯定。1976年,丁朝忠获得诺贝尔奖,并首次将中国人带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领奖台上。

“物理泰斗”丁肇中:首位用中文发表演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丁兆忠

1935年,一对夫妇在美国安娜堡举行了婚礼,两人都是来美国留学生,在大学里他们相识,一年后他的妻子王颖怀上了孩子,丈夫丁冠海的眉毛幸福。但此时祖国大洋彼岸正面临日本的入侵,身为中国人,丁冠海无论妻子是否临近分娩都不能坐视不理,现在回国根本无法保证安全。最后,在妻子的催促下,丁冠海回到了中国河南。

1936年1月27日,丁兆忠出生在美国一家医院,王玉英终于能够带着儿子回家,一家三口要团聚,但还没来得及享受,一连串的动乱接踵而至。

1937年,7月7日事件爆发,丁家为了生命安全,一路逃到南京的亲友那里,但第二天,日军开始不分青红皂白地轰炸南京。丁冠海只能带着年轻的丁兆忠再次逃往安徽省芜湖,因为日本人的步伐,他们终于在重庆定居下来。

“物理泰斗”丁肇中:首位用中文发表演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丁兆忠全家合影

丁冠海和王艳英分别在四川和重庆的大学任教,几年的逃生生涯让年轻的丁肇忠印度深陷,因为日本飞机经常轰炸重庆,丁肇忠的课程经常被打断,但在父母的指导下他从未放弃学业,随着时间的流逝,丁肇忠逐渐体会到祖国的伟大, 但也看穿了日本狼的野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三年后,12岁的丁肇忠跟随父母来到台湾台中市,在那里他对年幼的丁朝忠并不熟悉,但他也明白自己与班上其他人有很大的差距。

他放弃了原来的游戏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家长看到他学得太辛苦,好几次劝他好好玩,他被断然拒绝了。而用大人的声音说"时间是最浪费的",无论做什么都很难成为领导者。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到1949年秋天,丁兆忠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台北市成功的中学,因为他从小就一直在逃避战争,丁肇忠的中英文成绩并不理想。于是,这个年轻人暗暗地里决心要在他擅长的自然科学中有所成就。

“物理泰斗”丁肇中:首位用中文发表演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的"书本大"早已不复存在,此时丁兆忠已经明白,努力并不意味着努力,努力却不能变得僵化。因为健康的学习方式,丁肇忠在中学的每一次考试成绩都遥遥领先。

1955年,他的高中学年结束了,丁肇忠以数学化学全分、物理97优异的成绩毕业,看着儿子如此好的父母心里快乐,但丁肇忠对此并不满意,因为在他的脑海里还有一个更宏伟的愿望。

因为优异的成绩得到了保证,这大概是每个学生都羡慕的,但对于当时的丁肇忠来说,他并没有半喜不乐,因为他想到的是台湾大学,而不是成功的大学。在征得父母同意后,这个固执的年轻人决定参加省的联合考试,势必拿回元。但没想到,因为文科拉在丁肇忠没有失败,从此他晚上就睡不着觉了。

但在现实的压力下,他只能扛起未来的理想,把高校机械工程系的成功,在考试的第一学年,他考了91分的物理,微积分考了95分,只有工程制图刚好通过。因为在丁兆忠的心目中,机械工程不是他的梦想,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才是。

每条定律的反复错误是他当天最大的乐趣,而世界不断变化的自然使他陷入困境。他因对世界各地物理学家的贡献而受到钦佩,他读过许多物理学家的传记。

“物理泰斗”丁肇中:首位用中文发表演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丁兆忠(左二)

在偶像力量的启发下,丁兆忠萌生了一个惊人的野心:他想成为物理学界的"最佳人选"

带着梦想付诸行动,丁兆忠决定复考台湾大学学习物理,毕业后到美国深造,毕生致力于物理。但丁兆忠还没来得及进行复查,意外就发生了。

当时,他的父母在美国读书的时候,一位名叫布朗的朋友,他现在是密歇根大学工程学院院长,丁肇忠虽然接触时间很短,但给布朗留下了好印象。王莹妈妈趁机向布朗提到儿子要去美国留学,布朗毫不犹豫地立刻答应了。

1956年8月,丁朝忠告别亲戚同学,只花了一百块钱登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下飞机后,丁磊独自一人来到了密歇根大学,但他没有接受布朗为他准备的住房,而是和其他学生一起租了一间宿舍。就这样,丁肇忠的大学生活开始了。

在大学里,丁兆忠避开了短与长,专注于数学和物理课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布朗的帮助下,他申请了奖学金,并转学到他的思维定势的物理系。才华和努力,让丁兆忠在物理上像鱼一样取水。当他从大学毕业时,他已经获得了物理学和数学学位,并连续获得了两个科学学位,这在当时的大学生中是罕见的。

“物理泰斗”丁肇中:首位用中文发表演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1960年4月,毕业生丁朝忠来到加州伯克利实验中心,进行π介子和质子撞击的实验。在实验工作中,他很受教授们的欢迎,他们认为丁朝忠的未来有很大的发展。但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的母亲王莹却死于肠癌。这让二十四岁的丁兆忠悲痛欲绝,他曾经陷入悲痛之中,但丁肇忠并没有沉沦。

他记得母亲对他的鼓励,事业上那颗坚强的心重新跳动,他不断攀登物理学的巅峰,终于在1962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在物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为自己的民族争取了气息。

到1964年,丁昭被任命为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讲师,在他的前任利德曼教授的帮助下,他只花了半年时间研究"抗氢同位素",这一发现在当时的美国备受推崇。《新闻周刊》和《纽约时报》纷纷报道,丁肇忠的物理学之路已经正式开始。

“物理泰斗”丁肇中:首位用中文发表演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杨振宁(左一)丁兆忠(右一)

作为科学家,丁兆忠一贯的信念是,成功没有等式,认为以前人的经验和公式需要用来参考和效用,但不能看成是一回事,他更懂得思考和理解,从不迷信书籍和权威。他曾经说过,除非被测量,除非它被实验证明,否则一个东西就不会存在。

在这样的理念下,丁兆忠继续努力,先是确认了"量子电动力学"的正确性,然后来到麻省理工学院担任物理学副教授,他精心挑选人才,亲自上线,严格控制实验过程,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得周到。

紧张的工作导致丁兆忠患上了严重的神经变性,但实验工作需要他,他怎么能放手。在丁肇忠的领导下,实验团队开始寻找新的粒子,他们拒绝了别人的劝阻,面对学术能量的愤世嫉俗,夜以继日地工作。

“物理泰斗”丁肇中:首位用中文发表演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丁兆忠(中)

最后,在1974年8月的一天,加速器中的电子突然增加,这是新粒子出现的前兆。实验室工作人员都紧张起来,高能加速器中的质子继续碰撞,丁肇忠的脉搏剧烈跳动,突然间,世界安静了下来,因为一个新的粒子出现了。

至此,所有的紧张都变成了兴奋,因为核物理的新时代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因为这个新粒子分解产生正负电子,英文字母"J"通常代表电流,所以丁兆忠将其命名为"J粒子"。"这是基本粒子科学的重大突破,"美国《新闻周刊》写道,它打破了死水的沉默。

近半个世纪以来,物理学家们为分析自然的基本结构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当时的美国总统也发来了贺信,丁肇忠的名字也因此进入了名人堂。

1976年10月1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给丁朝忠发了一封电报,告诉他自己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按照惯例,获奖者在颁奖典礼上用这个中文发表演讲,但丁肇忠打破了惯例,他给瑞典皇家科学院写了一封信,要求演讲必须先用中文发表,然后才能用英语重复。

“物理泰斗”丁肇中:首位用中文发表演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他希望中国的声音传遍整个大厅,表达他对祖国的深切热爱,表达他作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这不仅让皇家科学院感到尴尬,还被当时的美国政府阻挠,但丁肇忠非常坚定,如果不能用中文演讲他就不会领奖,在丁肇忠的强硬态度下,美国选择了妥协。

1976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颁奖厅,丁朝忠激动地用中文发表了获奖感言,掌声雷鸣般响起。这时,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的声音,丁肇忠在获奖后从未忘记自己的祖国,在发现J粒子后的第二年,他来到北京,走访了许多地方,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

他在自传中写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科学发现深远的国家,我相信,有了稳定,不断的鼓励和支持科学事业,中国将在未来几年为科学做出许多非常重要的贡献。

“物理泰斗”丁肇中:首位用中文发表演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这位毕生致力于科学的物理学家从未忘记自己是谁,他一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热爱自己的国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