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父母最绝望的​事,是家里有个疯狂追星的孩子

父母最绝望的​事,是家里有个疯狂追星的孩子

你见过最疯狂的追星行为是什么样的?

有人为了看一场演唱会,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有人为了见偶像一面,跟车、堵门、蹲机场,成为“私生饭”。而前段时间举办的某偶像组合演唱会,再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父母最绝望的​事,是家里有个疯狂追星的孩子

图片来源:@西安公安

在一场需要对号入座的演唱会上,大量粉丝提前三天聚集在广场上排队、抢地盘。为了占据有利位置来挂条幅,支持不同明星的粉丝之间屡屡发生口角,甚至演变成打架斗殴事件。

演唱会当天,一些粉丝无视检票秩序,冲撞围栏、硬闯安检门,与安保人员发生冲突。

这场吸引全国粉丝蜂拥而至的演唱会,价格却不便宜。根据网传的黄牛售票价格,第五排卖到了50万元,第四排70万,第一排高达200万,还有价无市。

老母亲都看傻了:“现在的年轻人,钱都是大风刮来的吗?”

父母最绝望的​事,是家里有个疯狂追星的孩子

图片来源:@红星视频

为了购买演唱会门票,一些低龄粉丝不惜贷款、借钱,还有人另辟蹊径,花几万元购买演唱会保安名额,令人大跌眼镜。

要知道,作为粉丝主体的学生其实并没有经济来源,因此,他们从身边人下手,有人挪用男朋友辛苦存下的结婚钱,有人偷偷转走父亲的救命钱,还美其名曰“青春只有一次”。

如果这样的行为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可能不少老父亲老母亲都要“气绝”了。

孩子追星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疯狂。我们要如何引导教育,才能防止孩子以“青春”为借口,连父母都不要了呢?

01

疯狂追星荼毒孩子的身心

理性、适度的追星并无不妥,然而愈发疯狂、突破底线的追星行为,却是孩子身心的毒药。

首先,孩子为偶像花钱的金额,可能是十分惊人的。

在饭圈,有一种特殊的活动叫“集资”,指的是粉丝向专门的账户打款,用于为偶像庆生、举办应援活动、购买代言产品等,集资金额少则几千元,多则几十万。

有的骗子打着明星的旗号,专门邀请低龄的粉丝进群,以集资为名骗取小学生10万多元。

还有一些粉丝热衷于为偶像“氪金”,认为“爱他就要为他花钱”,大量购买偶像代言的奢侈品,甚至超出了自己的消费能力,入不敷出。

父母最绝望的​事,是家里有个疯狂追星的孩子

图片来源:综艺《奇葩说》

其次,孩子追星还可能会引起安全问题。

曾经看到过一个新闻,一名13岁的女孩为了让偶像爱上自己,想尽了各种办法。后来,有人提出可以给偶像“种蛊”,当偶像靠近的时候就会爱上她。

更离谱的是,“种蛊”的方式是发生男女关系,就这样,这名未成年女孩被诱奸了4次。

难以想象父母听到这件事的时候,该有多痛心呀!

父母最绝望的​事,是家里有个疯狂追星的孩子

图片来源:@中青报

最后,疯狂的追星行为还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

一档选秀节目规定,偶像能否成团出道,取决于粉丝投票的数量,而粉丝想要投票,就必须购买指定品牌的牛奶,扫描牛奶瓶盖上的二维码,才能给偶像投票。

一些粉丝购买了大量的牛奶,但是自己却喝不完,于是疯狂倒奶,造成了极大的食物浪费。

父母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家绝不可能这样做,但孩子一旦成为了粉丝这个大群体中的一员,其思想和行为就会被裹挟,做出有违公序良俗的事。

02

偶像经济专割年轻“韭菜”?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小学生花费数十万元购买偶像周边,初中生因追星导致成绩一落千丈,女生因偶像谈恋爱痛哭不止……

这些年来,粉丝的低龄化已经成为了饭圈的显著特征。根据媒体发布的调查,42.2%的小学生有追星的经历,52%的中学生追星时间在3年以上。

父母最绝望的​事,是家里有个疯狂追星的孩子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为什么孩子会疯狂迷恋偶像呢?心理学上认为,追星行为其实是孩子对偶像的一种移情和自我投射。

一方面,孩子可能会把偶像当作自己的孩子、男女朋友,就像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一样,孩子也会为了让偶像好,给偶像花钱、打榜,或是为了维护偶像,与意见相左的人争吵。

饭圈流行的术语“亲妈粉”、“女友粉”,指的就是粉丝把自己想象成偶像的妈妈、女友,来呵护偶像、维护偶像的形象和事业。

另一方面,有的孩子在现实中受挫,比如学习不好、生活不顺心,就会把一部分的自己投射到偶像身上,认为偶像的成功就代表了自己的成功。

他们混淆了虚拟与现实的世界,把追星带来的快乐看作唯一的意义,却看不到真实的生活已经是一地鸡毛。

父母最绝望的​事,是家里有个疯狂追星的孩子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孩子这种不成熟的心理,很容易被操控和利用。因为偶像的“完美形象”不过是粉丝一厢情愿的想象,那些明星让孩子看到的,可能只是经济公司想让公众看到的。

粉丝的每一次追星行为,看似独立自主,其实都是出于资本对人性的把握。粉丝可能以为是自己对偶像的支持,让偶像的事业一帆风顺,殊不知这一切都是公司安排的剧本。

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说:“在群体中,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追星就是这样,让孩子深陷其中却不自知,心甘情愿被裹挟、被同化、被操纵。

03

正确引导孩子成为“理智粉”

如果家里有个追星的孩子,父母也不必太过焦虑,因为现实生活中多数的粉丝都是“理智粉”,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追星。

首先是做好底线教育,告诉孩子违法乱纪的事情不能做,比如打架斗殴、非法集资。

特别是在涉及到金钱的问题上,父母要让孩子明白“适度消费”的道理,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个人能力,理性地支持偶像。

父母最绝望的​事,是家里有个疯狂追星的孩子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其次,孩子对偶像的神化可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认知失调。比如说,追星的孩子会误认为偶像做什么都是对的,与偶像相关的一切都应该支持。

因此,父母要让孩子看清真实的世界,明白所有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如果偶像“塌房”,孩子也不能“破防”,而是要做到粉得起、放得下。

最后是强化偶像正向的影响力,从偶像的行为和品质中,寻找真正值得孩子去追的部分。

这里所说的偶像,既可以是聚光灯下的明星,也可以是科学家、航天员,甚至现实生活中勤劳勇敢的普通人。

当孩子从偶像中汲取精神力量,并且能够为自己所用的时候,就不会在追星中迷失自我。

父母最绝望的​事,是家里有个疯狂追星的孩子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有位演员经常在社交媒体上“翻牌”粉丝的绘画、书法和手工艺作品。当其他很多明星的社交媒体上,只有机器人般“控评”发言的时候,他的评论区却是丰富多彩的粉丝作业打卡。

一些年轻的粉丝说,为了争取到偶像的关注,他们拾起了许久不练的字,翻开了堆在书架上的书,在追星中提升了自己,充实了生活。

所以说,追星不止一种方式,孩子追星也不一定就会成疯成魔。

如果父母能够引导孩子明确底线、树立榜样,孩子也会在追星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