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个荒诞的明史切片

作者:奔跑的历史
1个荒诞的明史切片

明孝宗朱祐樘画像

01

明孝宗朱祐樘这辈子专宠张皇后一个人,没有封妃,只有五个低品级夫人,但根本不上她们的床。

导致子嗣单薄。

除了嫡长子朱厚照,只生了一个皇次子朱厚炜,还一不小心早夭了。

相对于别的太子,厚照兄的生活也不要太幸福。奉天殿里的那把椅子,一个竞争对手也没有。

从小是在众星捧月中长大的。

但小厚照的性格却没什么瑕疵。

大清教育皇子说不要学朱厚照其实是尬黑。

在现存《明武宗实录》里,内阁阁臣对朱厚照一开始在当太子时的表现丝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早午坐讲,筵輒移时,容仪庄重,未尝少肆,讲官退必张拱,致恭若相揖之状,次日,掩卷诵所授书甚习......孝宗数幸春坊阅所业,上率宫僚趋走迎送,闲于礼节,问安视膳,恭谨无违。孝宗甚钟爱之,有所游幸必从行,有所见必随事启迪;为学之暇,或闻其颇好骑射,以为克诘戎兵,张皇六师,亦安不忘危之意,弗之禁也......

一眼看上去绝对是明君继承人的光辉模板,和他在正德朝后期的表现简直判若两人。

《明武宗实录》的总裁官是杨廷和,最后定稿的则是嘉靖皇帝朱厚熜拍过板的。

这两人一是事件亲历者,一是坐了朱厚照的位置但没直接血缘关系的堂弟,实在没什么必要给他涂脂抹粉,因此在材料的使用上完全可以保真。

02

不过朱祐樘还是放心不下朱厚照,去世的前一天给宝贝儿子指定了三名顾命大臣,也就是当时的内阁三人组:刘健、李东阳、谢迁。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明孝宗朱祐樘驾崩,明武宗朱厚照自此正式隆重登场!

1个荒诞的明史切片

明武宗朱厚照画像

就在朱祐樘驾崩的当月,北边的蒙古邻居达延汗(明史中称其为小王子)不失时机地猛插一杠子:发动南侵。

双方在万全右卫的虞台岭(今河北张家口万全区北新屯乡)爆发大战。

此役,尽管明军死守七昼夜,但仍然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是役也,官军死者二千一百六十五人,伤者一千一百五十六人,失马六千五百余匹,掠去男妇、畜产、器械不可胜计。议者谓:自己巳年兵祸以后所未有也。

被朝野视为自土木堡之变以后明廷最大的败仗,没有之一。

十月份,达延汗又跑到甘肃去抢了一圈,九边各处一片混乱。

而满朝大臣对此却一筹莫展,无所作为,只能眼巴巴盼着蒙古人什么时候抢高兴了,自己心满意足的撤退。

朱厚照在心里冷笑,老爹除了留下一个“弘治中兴”的虚名空架子,其他啥也没有。

国库空虚!边军废弛!九边到处都在漏水!文官大老爷们屁用都不顶!

所以必须改变这个现状!

03

怎么改呢?

毕竟内阁三人组,在名义上有顾命的权力,大明以孝治天下,朱厚照不能一上台就打他爹的脸。

眼珠子三转两转,厚照兄有了主意——再把太监团体抬出来跟文官这些老家伙们打擂台!

这也算中国历史上的保留剧目了。每当太监在历朝历代发挥重要作用的时间段,无一不是皇权有旁落迹象的时候。

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熟知的“八虎”,即:刘瑾、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邱聚、高凤、罗祥。

现如今各种史料里,充斥着“八虎”从朱厚照登基开始,就引导朱厚照天天飞鹰走狗,不理朝政。

其实,“八虎”后来才在历史上的名声很大。

朱厚照对太监们的把控,比其他儿皇帝要高几个档次,他没有找当时正当权的司礼监大太监。

当时,八虎里地位最高的刘瑾才是钟鼓司的负责人,钟鼓司的日常工作则管理皇家戏班子。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

“内廷诸戏剧俱隶钟鼓司。”

说白了,就是八个陪玩的。

他们在内廷半点根基没有,并且上面还有大太监压着,根本翻不起浪来。

就算后面用废了,厚照兄也不心疼,但如果能跟文官玩成兑子,那可是赚大发了。

把他们叫成“八虎”,是外廷的那些老家伙们。

内阁之所以心急火燎的要搞掉“八虎”,主要是嫌他们的手伸太长了。

04

之前,内阁利用手里的孝宗遗诏,想限制太监(皇帝直属)对军队及税赋的控制力度,但这些事情因为刘瑾都没有了下文;

宫里没钱,刘瑾第一个跳出来出主意:把宫里太监全部撒到地方上出任镇守,他们出了宫自然会把钱搞回来。

厚照兄乐开了花,下令全部照办。

刘瑾因此升任内官监太监,总督十二团营。

1个荒诞的明史切片

但无疑使内阁诸臣十分恼怒——太监搞来的银子,又不送到户部和太仓去增加他们的KPI;太监们强行搞钱,在地方上留下一屁股屎,却要大老爷们去擦!

综上,刘瑾由此在群臣心里挂了号。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载:

孝宗遗诏罢中官监枪及各城门监局,瑾皆格不行,而劝帝令内臣镇守者各贡万金。又奏置皇庄,渐增至三百余所,畿内大扰。帝大欢乐之,渐信用瑾,进内官监,总督团营。

05

内阁首辅刘健回家就写奏疏:皇上啊,您不能重用宦官啊,前有赵高祸秦,二世而亡;近有王振弄权,土木之变......

厚照兄收到奏疏,回了个“知道了”,然后继续干自己的事,身边又出现了更多的太监。

紧接着,礼部尚书张升联合六科给事中四人、都察院御史十余人,轮番上疏,要求罢黜“八虎”。

结果,又是泥牛入海。

刘健便半赌气半威胁朱厚照:皇上,您再这样下去,我们这个活儿就干不了了!内阁集体辞职!您另请高明!

刘健没想到的是,朱厚照根本就不吃这套,还当众回呛到让他下不来台:

“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十恶不赦的死太监,你们文官群体里能坏事儿的奸臣更是不胜枚举!我不说,你们自己心里明白!”

天下事岂皆内官所坏!朝臣坏事者十常六七,先生辈亦自知之!

刘健一口老血差点喷到丹陛上:皇上你怎么能大着舌头把实话往外撸呢?!

06

朱厚照这个态度,那就表明单纯讲道理已经没有用了。

刘健等人不得不剑走偏锋。

正德元年(1506年)十月,五官监候(官名,正八品)杨源上了一封奏疏,称:

“荧惑入太微垣帝座前,或东或西,往来不一”。

荧惑,即是火星。古人眼里,火星代表灾星,它的出现,历来被认为是自然灾害、甚至国家被倾覆的前兆。

杨源奏疏一上,各科道御史闻风而动,纷纷跟进,说:请皇上立刻罢黜“八虎”,否则还会招致更大的灾祸!

不得不说,这一招真灵,朱厚照被吓住了:鬼神的事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应验了呢?

朱厚照便有意的疏远了“八虎”等人。

吏部尚书韩文趁热打铁,领衔六部九卿,又来了一轮奏疏轰炸。

朱厚照头大了:虽然“八虎”能让他开心,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不得不把他们推出去当替死鬼了。

朱厚照派人找来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荣和首席秉笔王岳,三人合计了一通:将“八虎”发往南京闲住,由王岳即刻向内阁宣布,安抚朝野人心。

(李荣是看着朱厚照长大的老人儿,王岳日常和文官的关系还不错,当初朱厚照不让他们俩掺和进八虎和内阁的战争,无非也是想把他俩当成缓冲剂,毕竟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可消息传达到内阁时,刘健等人却不买账:我们费了这么大力气,却只把他们打发到南京闲住?万一哪天皇帝想起他们,再把他们召回来,那不是白忙了?!

不行!八虎必须死!没得商量!

07

为了稳妥,刘健还跟王岳拉起了手指头:“王公公,除掉八虎,对你有百利而无一害!”

王岳本来只想当个吃瓜群众,但经刘健这么一提醒,王岳打定了主意:八虎深得宠信,难保他们以后不会觊觎自己的位置......确实应该一道把八虎给灭了!

王岳便回宫力劝朱厚照直接对八虎下死手,最不济也要充南京净军!

PS:

所谓净军,不是让犯了错的太监去当兵,而是让他们去倒马桶、洗厕所。

这里面有很多门道儿——

如果上面有死对头催命,过不了几天南京方面就会出一份报告,说某某倒马桶的时候失脚掉茅坑里淹死了。

像后来的冯保、王安等人都是这个待遇。

08

群臣和大太监合力打压,这下刘瑾等人死定了吧?

不,没有!

因为群臣中出现了一个叛徒,而且职位还不低,他就是新任吏部尚书——焦芳。

焦芳之所以会背弃团体,主要还是身份作祟——他现在是吏部尚书,外廷第一人,如果能有机会让现在的内阁空出几把椅子来,自己不就能一步登天了吗?!

此外,焦芳还有个最有特点的毛病,堪称明代第一人:他特别歧视南方籍的官员。

每当有南方籍官员被罢免,焦芳便会开心的像过年,甚至买鞭炮回家放。

当时的内阁里,谢迁的老家在浙江余姚,南方人;李东阳,是北京土著,但祖籍湖南茶陵,还是南方人;刘健是北方人,但他和两个南方人把持内阁,在焦芳眼里,这是北方的叛徒啊!

09

焦芳火线投诚,脚不沾地去找了刘瑾。

刘瑾的方法很原始,一个字:哭。

声泪俱下,哭得朱厚照很为难。

“皇爷,奴婢们真的不想死啊!”

“朕不会让你们死的,只是你们现在需要去南京避避风头。”

“可是,可是王岳串通朝臣,他们一定要把奴婢们置之死地!”

“啊?”

朱厚照听到这句话,当场愣住了。

死穴找着了!

对于皇帝来说,不怕朝臣聒噪,也不怕家奴闹事,怕得就是这两拨人上下其手,把自己装进袋子里!

文官竟然勾结内廷!这种吃里扒外的家奴谁还敢留?

刘瑾见朱厚照脸上阴晴不定,再加了一把火:“皇爷,您已经长大了!”

一语点醒梦中人,就算我爹让我尊称你们为先生,让我好好跟着你们读书,但说到底,你们都是朱家的打工仔!

朱厚照即刻传旨:刘瑾升任司礼监秉笔,邱聚提督东厂,谷大用提督西厂,张永等人接管御马监兼提督京营。

王岳及其在司礼监的同党范亨等人全部逮捕下狱。

10

而群臣对这一切,还一无所知。

刘健还在忙着策划,要等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对八虎发动“雷霆一击”,无论如何要逼着朱厚照杀了他们。

当刘瑾宣布了关于王岳的处理结果,刘健才明白,自己这次输得很彻底,再留下来也没什么好果子吃,叹了一口气,提出辞职。

李东阳和谢迁紧随其后,也提交了辞呈。

但最后的处理结果,是准许刘、谢二位阁老告老还乡,李东阳留了下来。

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因为李东阳在处理八虎的问题上没有刘健和谢迁那么激进;

二是因为朱厚照和刘瑾都需要李东阳留下来给他们撑场面当招牌,毕竟大明朝还没有一次性罢免全部阁老的先例。

11

这场斗争中,最大的赢家非焦芳莫属。

焦老大人不过是给刘瑾透了个消息,便从吏部尚书直接进位成内阁次辅。

之后,焦芳便栖身于刘瑾门下。

刘瑾也正式开始了他为期五年大权独揽的“立皇帝”岁月......

而对于文官而言,必须反杀他!不然将再无翻身机会。

正好,帮忙的来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