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武则天给他看了“一物”,使其哑口无言

作者:史为今用

武则天,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女皇帝”榜首之名的女子,她的一生波澜壮阔,功过参半。公元627年,还是个普通官宦之女的她被太宗李世民选入后宫,获得“武媚娘”的封号。李世民驾崩后,她于654年出家为尼,却与新登基的唐高宗李治私通不断。

683年,武则天废黜自己的儿子李显,开始执掌大权。690年,她废黜李唐王朝,改国号为周,自立为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女性建立的王朝——武周。从一个普通女子,到后宫嫔妃,再到女皇帝,武则天用毕生的心血和鞠躬尽瘁的努力,终于爬到了人生的巅峰。然而,她的功业就像沧海中的一朵浪花,终究难逃消散的命运。

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武则天给他看了“一物”,使其哑口无言

与武则天同时代的还有一位为人称道的忠臣——狄仁杰。他清正廉明,为政爱民,深得人心。697年开始,狄仁杰担任武周王朝的宰相,与武则天对峙朝政。作为唐朝遗老,他心中对李唐王朝还是念念不忘。面对武则天的弑君篡位,狄仁杰虽不满,却也只能暂时忍耐,先团结人心,伺机中兴唐朝。

武则天初期仍然延续唐朝的政治遗风,国泰民安,狄仁杰也就默认了这个女皇帝的合法地位。武则天上台伊始,明白自己的正统地位容易受到质疑,所以她费心经营,一面清除李唐势力,一面挑选贤能之士辅佐朝政,以求稳定局面。狄仁杰看在眼里,不得不佩服她的政治手腕。

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武则天给他看了“一物”,使其哑口无言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武则天年事已高,她的一些怪癖开始显现,引起朝野非议。比如她晚年好“色”如命,在宫中收了许多男宠,日日笙歌缠绵,甚至影响朝政。狄仁杰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却也无可奈何。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元首若是一个沉迷声色犬马、荒淫无度的人,势必会带坏社会风气,误国误民。

其实早在武则天称帝之初,狄仁杰就察觉她有些过分宠信宦官的苗头。他认为君主应该选贤任能、严于治政,不能沉溺于后宫佞幸之言。可惜武则天不听,还有意疏远他这样的遗老。见她已经偏听一面之词,狄仁杰也就渐渐隐遁,少于过问朝政。

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武则天给他看了“一物”,使其哑口无言

如今武则天甚至公然收男宠于后宫,让狄仁杰看不下去了。他认为有必要跟武则天认真谈一次,让她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否则的话,武周王朝的基业恐怕很快就会土崩瓦解。为了唐朝的正统,也为了天下苍生,他必须挺身而出。

终于,狄仁杰鼓起勇气,想规劝武则天戒除这个恶习。他反复斟酌措辞,生怕一个不慎就触怒了武则天,招来杀身之祸。毕竟要劝诫一个执政者改过自新,难度可想而知。

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武则天给他看了“一物”,使其哑口无言

一日清晨,狄仁杰来到宫中,面见武则天。他先是恭维了武则天一番,说她英明神武、贤明仁德,然后委婉提出,希望武则天能够节制私欲,以身作则,这不但有利于武则天自己的身体龙体,也是对社会有好的示范作用。

武则天听罢,神色未变,只是静静地看着狄仁杰,示意他继续说下去。狄仁杰见武则天没有恼羞成怒,稍微放心了些,继续劝说道:“陛下能听臣直言,臣感激不尽。臣不过担心陛下龙体疲惫,也不希望陛下的名声被一些小人所污蔑。还请陛下三思!”

武则天这次没直接回答,而是轻声让狄仁杰上前,然后抚了抚自己的眼角,又张开嘴巴让狄仁杰看了看。狄仁杰顿时愣住了。他发现武则天的眼角纹路比几年前少了很多,皮肤也细腻了许多。她的牙齿也是,比之前见时要白得多,甚至长出来几颗新的。

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武则天给他看了“一物”,使其哑口无言

就在狄仁杰惊讶之时,武则天笑道:“臣言之谨,朕甚欣慰。只是朕修道有成,岁月不能侵这副身骨,公卿大可放心。”

狄仁杰这下哑口无言了。他意识到眼前这个似乎已年过花甲的女人,竟隐藏着不可思议的秘密。她似乎并非普通人能猜透的。之前的忠言规劝在她面前不过是笑话。

武则天得意地看着狄仁杰的表情变化,心中暗笑不已。多年积累的道法秘籍,让她可以逆天改命,胜似神仙。区区一个臣子,拿什么来规教自己?她早已修成金身,岂会认真看待一个老朽的空谈误国。

“多谢公卿忠告,你可以退下了。朕身体健康,国家太平,这就是最大的知足。”武则天摆摆手,表示这次谈话到此结束。

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武则天给他看了“一物”,使其哑口无言

狄仁杰无奈退下。他体会到武则天外柔内刚的个性,也看到她似乎拥有旁人不可测知的力量。看来要想劝诫她改过自新,只怕是难上加难。他心里十分揪痛,觉得自己就像个失败的医生,眼看病人走上绝路,却无能为力。

此后,狄仁杰再也不敢直接规劝武则天的私生活。武则天的男宠在宫中继续纵情声色,直到她于705年驾崩,李唐重新执掌大权,百官哀悼之余也不免松了口气。对一个已然心性堕落的女皇,臣子的忠言规劝终究如对牛弹琴。

武则天用那神秘的“物”果然堵住了狄仁杰的口。但对一个沉湎声色的帝王来说,晚年的放纵注定会招来悲剧。就在武则天驾崩的前一年,她心爱的男宠张易之被宦官所杀,张昌宗也被废黜充军。可想而知,这对武则天的打击有多大。

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武则天给他看了“一物”,使其哑口无言

甚至在武则天归葬之时,李唐派人打开了她的陵墓,割下她的头颅,并以普通百姓的礼节下葬,可见她离世后即便身后名誉也荡然无存。她一生中的辉煌和荣耀,都在这最后的凄惨中落幕。

晚年的放纵让武则天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作为帝王,难免会有些人生的苦楚,但终究要以天下苍生为念。放下私欲,才是真正的超脱。狄仁杰虽未能改变武则天,却也尽了一个臣子的责任,他的良苦用心,终究是历史的一笔宝贵遗产。

武则天一生奋力向上,但她内心的空虚与痛苦并未因权力的获得而减轻分毫。反倒是晚年的放纵无度,加速了她的毁灭。她的故事告诫后人,真正的超脱,还是要靠淡泊名利、洗涤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