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狄仁傑勸武則天“戒色”,武則天給他看了“一物”,使其啞口無言

作者:史為今用

武則天,這個在中國曆史上享有“女皇帝”榜首之名的女子,她的一生波瀾壯闊,功過參半。公元627年,還是個普通官宦之女的她被太宗李世民選入後宮,獲得“武媚娘”的封号。李世民駕崩後,她于654年出家為尼,卻與新登基的唐高宗李治私通不斷。

683年,武則天廢黜自己的兒子李顯,開始執掌大權。690年,她廢黜李唐王朝,改國号為周,自立為帝,開創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女性建立的王朝——武周。從一個普通女子,到後宮嫔妃,再到女皇帝,武則天用畢生的心血和鞠躬盡瘁的努力,終于爬到了人生的巅峰。然而,她的功業就像滄海中的一朵浪花,終究難逃消散的命運。

狄仁傑勸武則天“戒色”,武則天給他看了“一物”,使其啞口無言

與武則天同時代的還有一位為人稱道的忠臣——狄仁傑。他清正廉明,為政愛民,深得人心。697年開始,狄仁傑擔任武周王朝的宰相,與武則天對峙朝政。作為唐朝遺老,他心中對李唐王朝還是念念不忘。面對武則天的弑君篡位,狄仁傑雖不滿,卻也隻能暫時忍耐,先團結人心,伺機中興唐朝。

武則天初期仍然延續唐朝的政治遺風,國泰民安,狄仁傑也就預設了這個女皇帝的合法地位。武則天上台伊始,明白自己的正統地位容易受到質疑,是以她費心經營,一面清除李唐勢力,一面挑選賢能之士輔佐朝政,以求穩定局面。狄仁傑看在眼裡,不得不佩服她的政治手腕。

狄仁傑勸武則天“戒色”,武則天給他看了“一物”,使其啞口無言

然而好景不長,随着武則天年事已高,她的一些怪癖開始顯現,引起朝野非議。比如她晚年好“色”如命,在宮中收了許多男寵,日日笙歌纏綿,甚至影響朝政。狄仁傑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卻也無可奈何。他認為一個國家的元首若是一個沉迷聲色犬馬、荒淫無度的人,勢必會帶壞社會風氣,誤國誤民。

其實早在武則天稱帝之初,狄仁傑就察覺她有些過分寵信宦官的苗頭。他認為君主應該選賢任能、嚴于治政,不能沉溺于後宮佞幸之言。可惜武則天不聽,還有意疏遠他這樣的遺老。見她已經偏聽一面之詞,狄仁傑也就漸漸隐遁,少于過問朝政。

狄仁傑勸武則天“戒色”,武則天給他看了“一物”,使其啞口無言

如今武則天甚至公然收男寵于後宮,讓狄仁傑看不下去了。他認為有必要跟武則天認真談一次,讓她意識到這種行為的嚴重後果。否則的話,武周王朝的基業恐怕很快就會土崩瓦解。為了唐朝的正統,也為了天下蒼生,他必須挺身而出。

終于,狄仁傑鼓起勇氣,想規勸武則天戒除這個惡習。他反複斟酌措辭,生怕一個不慎就觸怒了武則天,招來殺身之禍。畢竟要勸誡一個執政者改過自新,難度可想而知。

狄仁傑勸武則天“戒色”,武則天給他看了“一物”,使其啞口無言

一日清晨,狄仁傑來到宮中,面見武則天。他先是恭維了武則天一番,說她英明神武、賢明仁德,然後委婉提出,希望武則天能夠節制私欲,以身作則,這不但有利于武則天自己的身體龍體,也是對社會有好的示範作用。

武則天聽罷,神色未變,隻是靜靜地看着狄仁傑,示意他繼續說下去。狄仁傑見武則天沒有惱羞成怒,稍微放心了些,繼續勸說道:“陛下能聽臣直言,臣感激不盡。臣不過擔心陛下龍體疲憊,也不希望陛下的名聲被一些小人所污蔑。還請陛下三思!”

武則天這次沒直接回答,而是輕聲讓狄仁傑上前,然後撫了撫自己的眼角,又張開嘴巴讓狄仁傑看了看。狄仁傑頓時愣住了。他發現武則天的眼角紋路比幾年前少了很多,皮膚也細膩了許多。她的牙齒也是,比之前見時要白得多,甚至長出來幾顆新的。

狄仁傑勸武則天“戒色”,武則天給他看了“一物”,使其啞口無言

就在狄仁傑驚訝之時,武則天笑道:“臣言之謹,朕甚欣慰。隻是朕修道有成,歲月不能侵這副身骨,公卿大可放心。”

狄仁傑這下啞口無言了。他意識到眼前這個似乎已年過花甲的女人,竟隐藏着不可思議的秘密。她似乎并非普通人能猜透的。之前的忠言規勸在她面前不過是笑話。

武則天得意地看着狄仁傑的表情變化,心中暗笑不已。多年積累的道法秘籍,讓她可以逆天改命,勝似神仙。區區一個臣子,拿什麼來規教自己?她早已修成金身,豈會認真看待一個老朽的空談誤國。

“多謝公卿忠告,你可以退下了。朕身體健康,國家太平,這就是最大的知足。”武則天擺擺手,表示這次談話到此結束。

狄仁傑勸武則天“戒色”,武則天給他看了“一物”,使其啞口無言

狄仁傑無奈退下。他體會到武則天外柔内剛的個性,也看到她似乎擁有旁人不可測知的力量。看來要想勸誡她改過自新,隻怕是難上加難。他心裡十分揪痛,覺得自己就像個失敗的醫生,眼看病人走上絕路,卻無能為力。

此後,狄仁傑再也不敢直接規勸武則天的私生活。武則天的男寵在宮中繼續縱情聲色,直到她于705年駕崩,李唐重新執掌大權,百官哀悼之餘也不免松了口氣。對一個已然心性堕落的女皇,臣子的忠言規勸終究如對牛彈琴。

武則天用那神秘的“物”果然堵住了狄仁傑的口。但對一個沉湎聲色的帝王來說,晚年的放縱注定會招來悲劇。就在武則天駕崩的前一年,她心愛的男寵張易之被宦官所殺,張昌宗也被廢黜充軍。可想而知,這對武則天的打擊有多大。

狄仁傑勸武則天“戒色”,武則天給他看了“一物”,使其啞口無言

甚至在武則天歸葬之時,李唐派人打開了她的陵墓,割下她的頭顱,并以普通百姓的禮節下葬,可見她離世後即便身後名譽也蕩然無存。她一生中的輝煌和榮耀,都在這最後的凄慘中落幕。

晚年的放縱讓武則天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作為帝王,難免會有些人生的苦楚,但終究要以天下蒼生為念。放下私欲,才是真正的超脫。狄仁傑雖未能改變武則天,卻也盡了一個臣子的責任,他的良苦用心,終究是曆史的一筆寶貴遺産。

武則天一生奮力向上,但她内心的空虛與痛苦并未因權力的獲得而減輕分毫。反倒是晚年的放縱無度,加速了她的毀滅。她的故事告誡後人,真正的超脫,還是要靠淡泊名利、洗滌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