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作者:栖霞融媒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丨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位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城西南约25公里的明江北岸,有一座花山,临河断面形成一个明显内凹的岩壁。在悬崖峭壁上,布满了一幅幅用赭红颜料绘制的人物、动物、器物画像,虽经千百年风剥雨蚀、日晒霜打,仍然鲜美流妍——这就是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8月8日拍摄的花山岩画局部。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8月8日拍摄的花山岩画局部。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8月8日拍摄的花山岩画局部。

岩画中的人物以一种平涂剪影式的方法绘制而成,笔法古朴粗犷,远远望去,仿佛一个个“跳舞的小人”,让人不禁联想起著名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中“跳舞的小人”的故事:大侦探福尔摩斯接到了一个调查邀请,去查明一些用跳舞的小人当做字母写成的语句的真正含义。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8月8日拍摄的花山岩画,仿佛一个个“跳舞的小人”。

在小说中,福尔摩斯凭借超人的推理能力,破译了“跳舞的小人”所传达的信息。但在现实中,存在了数千年的花山岩画却至今被一个又一个的不解之谜所缠绕:2000多年前的人们用什么方式把图案绘在数十米高的悬崖绝壁上?什么样的颜料能够经受住千百年风雨的侵蚀?这些鬼斧神工之作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在广西宁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朱秋平带领下,来到花山脚下,开始了一段“破案”之旅。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8月8日,朱秋平在位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的花山岩画下讲解岩画知识。

花山,当地壮语称“芭莱”,即“有画之山”。凡称为“花山”者,崖壁上都绘有岩画。狭义的“花山岩画”特指“宁明花山岩画”,广义则指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及扶绥县境内左江及其支流明江两岸200多公里的崖壁上的岩画,共包含38个岩画点、109处岩画、4050个图像,是中国南方乃至亚洲东南部区域内规模最大、图像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赭红色岩画群。其中,宁明花山岩画是世界同类岩画中面积最大、画面最集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被誉为世界岩画的极品。

“整个花山岩画的画面宽度221米,最低的岩画到最高的岩画有45米左右的距离,整个岩画的面积达到了8000多平方米,一共绘制了1950多个图像,包括有人、动物、环首刀、羊角钮钟以及铜鼓等等。”朱秋平对花山岩画可以说了如指掌,30多年来,他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花山岩画的发现、研究和保护中,在业内被称为“花山岩画的百科全书和守护人”。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花山岩画的一个动物图(8月8日摄)。

站在岩画下方,记者仰头望去,有的岩画绘制在离地面近百米的岩壁上,岩壁并非与地面垂直,而是向内倾斜。此时,花山所在区域正在下雨,但是记者站立的地方一滴雨都没有,距离记者十多米的江面上,能看到雨打在水面形成的波纹。那么,岩画是怎么画上去的呢?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8月8日拍摄的花山岩画。

“有4种猜测,一种说南方经常涨洪水,洪水涨起来了以后作的画;还有一种说是从山顶上垂藤条吊下来作画;第三种是攀爬到崖壁上面去作画;第四种是搭架子。”朱秋平对记者说,对于第一种猜测,花山所在区域即使最大的洪水也没有到达最低的岩画位置,而最高的岩画高达近百米,因此洪水浮船法,不太可能;由于花山崖壁是内凹的,从山顶垂藤条,只能到达距离岩画位置十多米甚至二三十米的地方,“荡秋千都很难荡到崖壁跟前来作画”;至于攀爬,整个岩壁没有足够的石缝;对于搭架子的猜测,朱秋平认为可能性比较大,“最高的一个人像,3.58米,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平稳的工作平台,很难完成,这个平台就是脚手架。”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8月8日拍摄的花山(左)。

然而,用竹子搭建上百米高的脚手架,即使是今天也需要极为高超的技巧以及极其牢固的绳索或者固定器,在2000多年前,这绝对是一个艰难而巨大的工程,让人难以想象。让人更为惊叹的是岩画的颜色,历经数千年日晒雨淋,居然如此艳丽——这是用了什么颜料?

为了解开岩画所用颜料的秘密,科学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对岩画的颜料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结果——一种天然的矿物质颜料,叫作赤铁矿,它的成分是三氧化二铁。

“但是三氧化二铁直接拿来绘制的话,它可能三五年或者十年就会掉色。”文物保护部门曾用相同的颜料做过试验,记者在岩画的石壁下看到了这几块用来做试验的岩石,才几年的时间,颜色已经褪去了不少。朱秋平说,让岩画保持鲜艳的秘密实际上是来自颜料中的一种胶。“但是因为时间太长久,胶氧化很严重,目前没有办法检测出具体是什么胶,只能等科技发达之后,再做进一步的检测。”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8月8日拍摄的用来试验颜料效果的岩石。

对如何绘制以及如何保持鲜艳这两个不解之谜的追寻,让记者对古人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对朱秋平这样的文物研究者和保护者来说,更加吸引他们的是岩画的具体年代以及内容和绘制的意图。

根据岩画上的羊角钮钟、环首刀、铜鼓等器具的形状,并与出土文物进行对比,同时也依靠现代科技,专家基本确定岩画创作于战国至东汉时期,最早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这些画作并非一蹴而就,创作过程前后大约持续了700年。“大概的时期定下来了,战国到东汉,但图像绘于哪一年?这很难得出一个准确的年份。”朱秋平说,现在大家普遍认同花山岩画是骆越人——壮族的祖先留下的重要文化遗存,但对同一时期骆越人的考古研究目前还没有获得突破,再加上骆越人没有文字和史籍留下,因此,目前只是知道岩画绘制的大概年代。除此之外,更让人着迷的则是绘制岩画的意图以及岩画的含义。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花山岩画,内容多元,至今成谜。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画中人的脚趾清晰可见。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左一和左二为两位怀孕的妇女。

目前,专家倾向于认为骆越人绘制岩画是为了祭祀神明。岩画中一些人物形象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如身怀六甲的妇女、成群结队的男人,有学者认为这反映了骆越人的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等。据这些内容推断,画面表现的是一种欢乐、庄严、神圣的场面,即使不是祭祀活动,也应该是某种庆祝仪式。花山岩画中的很多内容都印证了这种判断。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朱秋平介绍说:“这是花山岩画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

朱秋平说,“这是花山岩画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画的中心位置是一个首领,腰间配挂的是一把环首刀,他的右手还拿着一把扁茎短剑,头上有羽饰,脚下是一个非常硕大的类狗的动物,其他人就围绕着他进行一些活动。”朱秋平指着一幅岩画说,“这个活动到底是什么呢?你看它的左边的第一个和第三个的人像,头部画了三个红点,这是戴着面具的两个巫师的人像,巫师是在祭祀的时候才会戴着面具,所以岩画表现的应该是祭祀场面。”

但除了祭祀之外,岩画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坐船、男女交媾……明代张穆的《异闻录》更描述岩画:“现兵马持刀杖”。记者甚至在岩画中发现了一些很像现代体育活动的图像。“它表达的主题内容上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有可能是祭祀场面的记录,也有可能是庆丰收的,或者是庆祝战斗胜利的,是很丰富的内容。”朱秋平说。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拼图:下图为网球发球的资料照片;上图为花山岩画中看上去很像网球发球的图像。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拼图:左图为篮球比赛的资料照片;右图为花山岩画中看上去很像篮球比赛的图像。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拼图:左图为攀岩的资料照片;右图为花山岩画中看上去很像攀岩的图像。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拼图:上图为跳远的分解动作;下图为花山岩画局部,看上去很像跳远的分解动作

这些千年之谜即使福尔摩斯真的存在于世间,恐怕也无法探寻出答案,需要科技与考古方面的突破才能够解答。而花山岩画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还不是这些不解之谜。就在朱秋平展示给记者看的最具代表性的岩画中,首领的下方有一块非常大的空白——一块很大的岩画不知去向,这才是让朱秋平和众多专家最为心焦的难题。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8月8日拍摄的岩画局部,首领下方的岩画已经缺失。

“岩画的缺失,是因为这种灰岩的风化、开裂、掉块,然后岩画跟着它掉落。这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这种病害可能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发生了,比如《异闻录》里面说到的‘或有无首者’,那个时候有的岩画已经没有头了,也就是说已经发生了这种风化开裂掉落了。”朱秋平说。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8月8日拍摄的岩画局部,人像头部已经缺失。

站在花山脚下,记者非常心痛地看到:在经历了两千余年的风雨侵蚀与自然力的破坏后,部分岩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风化溶蚀,有的甚至已从岩体脱落。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8月8日拍摄的岩画局部,部分岩画已经缺失。

拯救这座伟大艺术圣殿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1988年,左江花山岩画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开始,相关部门对花山岩画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开展保护勘察研究、加固材料试验、编制保护方案等工作。2009年起,正式实施保护工程。国家文物局先后投入专项资金超过1亿元,广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左江岩画包括花山岩画在内的文物保护、博物馆建设、旅游规划等工作。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和广西多次组织专家以花山岩画为重点,开展一系列病害调查、科学实验和针对岩体的保护。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8月8日,游客乘船欣赏岩画。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8月8日拍摄的岩画局部,这是目前花山岩画中发现的最小的人像,仅有20厘米左右。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8月8日拍摄的岩画局部,画中小人仿佛在比出“胜利”的手势。

在高高的悬崖绝壁上,那些“跳舞的小人”经历了千百年风云变幻依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那是先人们在向我们尽情地展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信仰以及他们的人生哲学。

希望缠绕在它们身上的那些未解之谜能够早日水落石出,更希望我们能够让它们保持着最初的模样,留给后人与祖先穿越时空对话的广阔空间……

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

8月8日,一群蝴蝶在岩画上流连。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