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电视尺寸越来越大,体验却越来越差!国产供应链崛起背后危机四伏

作者:馆长Zero

如果要评选近年来最快普及的智能设备,除了手机之外,恐怕就是大尺寸电视了。最近有数据表明,全球液晶电视面板的平均尺寸,由去年的46.1英寸,上涨到了2023年上半年的47.9英寸。而在国内,这项数据更夸张,到今年6月整机市场平均尺寸已经突破60英寸。

电视尺寸越来越大,体验却越来越差!国产供应链崛起背后危机四伏

按照这个数据推算下去,到后年,甚至是明年,65寸的电视,就能够走进千家万户了,想想就有点小兴奋。

和手机加量又加价不一样。电视产品多数时候的升级,都是加量不加价的。举个例子,在十年之前想要买一台小米1代,你需要付出1999,而如今想买一台小米13,你却要付出3999。但10年之前的65寸电视,价格动辄上万,如今的大牌65寸电视,最低只要2000不到。

电视尺寸越来越大,体验却越来越差!国产供应链崛起背后危机四伏

但65寸电视的价格变化,还不是最夸张的。今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销量为1467万台,75英寸大屏电视零售份额增长7.1%,成为份额增长最快的尺寸。毫无疑问,电视产品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已经成为了相当经济实惠的选择了。

彩电尺寸越来越大,是谁给我们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那么问题来了:尺寸变大价格变低,加量还减价的好事,这样的变化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对于一款电视而言,屏幕是我们最直观的交互窗口,也是整台设备最核心的部件。而国产液晶屏幕的发展史,至今也不过短短20年。2003年2月,京东方斥资3.8亿美金,收购韩国现代电子的液晶业务,开启了中国自主生产液晶屏幕的时代。

电视尺寸越来越大,体验却越来越差!国产供应链崛起背后危机四伏

整整十年过去,大陆大陆自产面板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1.4%,也就是说大概每10台设备,才会有一台使用国产屏幕。事情的反转发生在了2017年,国产大尺寸液晶面板终于迎来了弯道超车,中国大尺寸液晶面板产能占据全球35.7%的份额,正式完成了对韩国的超越,成为了世界第一。

电视尺寸越来越大,体验却越来越差!国产供应链崛起背后危机四伏

6年后的今天,大陆大陆电视面板厂的出货总量达到8145万片,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刷新历史高值,达到70%,如果加上台湾省的一些厂商,已经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而曾经的王者,日本和韩国的市场占有率,合并起来仅有不到10%

电视尺寸越来越大,体验却越来越差!国产供应链崛起背后危机四伏

这20年间,仅仅是这一项数据的变化,就足以说明电视产品为何能够真正做到加量不加价了。大陆本土的大尺寸显示面板供应链,已经成熟到一个相当强大的水准。这种强大的供应链,极大地降低了面板的生产成本,也为终端厂商的加入,降低了不少门槛。

电视尺寸越来越大,体验却越来越差!国产供应链崛起背后危机四伏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除了康佳、海信、创维等传统的电视厂商,小米、华为和荣耀这样的手机厂商也都纷纷加入战局,成为了电视制造行业的「新势力」。而这些新势力的到来,又为整个电视行业,都加入了智能化的新元素。新元素带来新卖点,新卖点又创造了新需求。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大尺寸的电视能够提供画面之外的更多附加值。

电视尺寸越来越大,体验却越来越差!国产供应链崛起背后危机四伏

可以说,一切看起来都相当美好

硬件升级体验没升,终端厂商该反思了

尽管国产电视行业,在产业链上已经做到了「优势在我」,但局面却依然危机四伏。其中最大的危机,就隐藏在终端厂商之中——体验不行。虽然价格降低,尺寸提升,但消费者的体验,反而是发生了降级。打开智能电视,要先看几秒甚至是几十秒的开机广告,片头片尾,屏幕边角,随时随地都可以弹出广告。如果想要开通VIP来规避,就会发现还有专门的会员广告,实在是有点离谱。硬件赚一笔,软件还能再赚一笔,终端厂商如此吃相属实难看。

电视尺寸越来越大,体验却越来越差!国产供应链崛起背后危机四伏

更为过分的是,视频平台凭借着对内容的强势控制,和终端厂商狼狈为奸。我们需要开通不同平台的会员,才能够观看到喜欢的电视剧,而在剧中,从片头到片尾,转场到道具,又基本全是广告。甚至连投屏,还需要再进行单独付费或者购买高级会员。

电视尺寸越来越大,体验却越来越差!国产供应链崛起背后危机四伏

以上的这些体验,尚且可以用平价电视的痛点来解释。那高端领域,国产电视的细节却仍和三星、LG等海外厂商有差距。以TCL Q10G Pro为例,作为一台定位高端的电视,搭载了MiniLED面板的它,却有着和硬件水准不符的软件体验。在一些博主的评测中,和游戏主机的连接不够方便,甚至存在一定Bug的情况也经常发生。而对于高端电视的用户群体来说:稳定可比高性能重要多了。

电视尺寸越来越大,体验却越来越差!国产供应链崛起背后危机四伏

如果说终端厂商的不争气,是国产显示面板的内忧。那么外患就是三星和LG。在超大OLED市场,他们仍是有竞争力的对手。按照Omedia的预测,超大型OLED电视面板的出货量预计将从2022年的71万片增长到2026年的170万片,并且OLED电视面板出货量将以平均每年6%的速度增长。

电视尺寸越来越大,体验却越来越差!国产供应链崛起背后危机四伏

在这种背景下,三星和LG展开了合作,确保OLED面板的稳定供应。而LG更是推出了全球首款97英寸OLED电视,配备4K和120Hz无线传输技术,无需数据线即可实现无线高品质视频传输。而在大尺寸OLED这块,像是京东方、华星光电这样的国产厂商,仍然在尝试攻克的过程中。

电视尺寸越来越大,体验却越来越差!国产供应链崛起背后危机四伏

当然,机会往往是隐藏在挑战之中的。国产显示面板的弯道超车,需要的正是上下游的同心协力,京东方、华星光电搞好技术研发,一众终端厂商花更多的心思提升用户体验。才能和真正让智能电视厂商停止内耗和内卷,进而让显示面板产业做大做强。

#时事热点头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