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4年“石竹花革命”后,葡萄牙广播的发展——TSF电台

作者:武大郎聊棋牌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可以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由于这一时期的电视发展并不快,因此,广播依然是广告商主要的战场。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增长,这些公司又开始针对市场进行调查,结合广播的收听率,为广告商提供必要的信息。

区域性电台

这些调查公司的人员并不多,少则8、9个人,多的也就30多人。1970年,葡萄牙国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一次比较权威、规模较大的调研。7000人参与了此次调研。根据结果,排名葡萄牙电台收听率前几位的有国家广播电台(39%)、葡萄牙俱乐部电台(36%)、复兴电台(15%)、恩宠电台(4%)。除了在里斯本或者波尔图这样的大城市设立的电台,40年代到50年代期间,在一些小城市,还诞生了区域性电台。比较突出的两个电台是上特茹河电台和海拔电台(RádioAltitude)。

1974年“石竹花革命”后,葡萄牙广播的发展——TSF电台

1951年3月15日,上特茹河电台诞生于首都里斯本以北60多公里处的圣塔伦(Santarém)市,使用中波播放节目。该电台为新闻类。当时圣塔伦的常住人口大约为46万,而电台能够覆盖约14万人。1970年,该电台被葡萄牙俱乐部电台收购。而后者希望通过并购上特茹河电台,提高覆盖率,投放广告。然而,投入与产出始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1975年,由于葡萄牙开始电台国有化进程,上特茹河电台停播。

广播既可以成为独裁政府的工具,也可以变成推翻政府的武器。“石竹花革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独裁政府倒台后,葡萄牙的广播迎来了飞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后,融媒体的迅速发展给广播带来了冲击,也带来了机遇。

1974年“石竹花革命”后,葡萄牙广播的发展——TSF电台

广播在“石竹花革命”中的作用

从“新国家”建立到20世纪70年代,葡萄牙的广播节目千篇一律,都是新闻、歌曲、球赛、政府公报等。而在独裁政府统治时期,跟报刊一样,所有的广播都必须经过严格的预审。政府利用广播来控制社会舆论,传播“新国家”倡导的价值观,所有对政权不利的信息都被禁播。军人占领复兴电台广播既可以成为独裁政府的工具,也可以变成推翻政府的武器。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爆发了著名的“四·二五革命”(又称“石竹花革命”)

葡萄牙独裁政权被推翻。广播在这一场革命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起义的信号——若泽·阿方索的音乐“Grandola, Via Morena”就是通过复兴电台播放出去的。起义开始后的数小时,“武装部队运动”占领了全国的大型媒体,包括数个电台。4月25日3时12分,一队军人占领了葡萄牙俱乐部电台。

1974年“石竹花革命”后,葡萄牙广播的发展——TSF电台

将其更名为“武装部队运动指挥站”(Posto deComando do Movimento das Forças Armadas),并且在4点26分,通过该电台发布了第一份公告。此后,“武装部队运动”又通过电台发布了数份公告,向全国通报起义的进程。不久,葡萄牙独裁政府首脑马塞罗·卡埃塔诺便宣布投降,欧洲历史上存续最长的独裁政府倒台。

独裁政权倒台后葡萄牙广播的发展

葡萄牙独裁政权倒台后,媒体迎来了解放和又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广播不再受制于政权的过度控制,国家广播电台也开始播放一些轻松的节目。1975年,葡萄牙开始电台国有化进程,大部分电台都收归国有,除了三个例外,它们是海拔电台、北极电台(Rádio Pólo Norte)和复兴电台。1975年12月2日,葡萄牙颁布了第674号政令,规定所有的电台都归葡萄牙邮政电信公司(CTT)管理。

1974年“石竹花革命”后,葡萄牙广播的发展——TSF电台

1976年,葡萄牙国家电台更名为葡萄牙广播电台(R.D.P.-adiodifusãoPortuguesa)。葡萄牙广播电台主要提供公共广播服务。电台拥有四个国家级的频道、三个针对葡萄牙大陆的地方频道(RDP北部频道、RDP中部频道和RDP南部频道)以及两个面对葡萄牙岛屿的地方频道(RDP马德拉频道和RDP亚速尔频道)。与此同时,葡萄牙广播电台继续通过短波进行国际广播。

1979年,电台进行了一次深入重组,成立了商业电台(Rádio Comercial),开始与私营电台竞争广告市场。1992年,商业电台私有化,脱离葡萄牙广播电台。因为只有私营电台才播放广告,所以葡萄牙广播电台停止播放广告。1994年,葡萄牙广播电台改制,成了国有企业。1998年,该台在葡萄牙第一次使用数字信号广播系统,但是普及率并不高。2000年,葡萄牙广播电台并入环球葡萄牙集团(Portugal Global)。

1974年“石竹花革命”后,葡萄牙广播的发展——TSF电台

该集团由葡萄牙政府设立,用来收并所有国有媒体,但是2003年,集团解散。2004年,葡萄牙广播电台再一次经历重组,和葡萄牙无线电视台(Radiotelevisãoportuguesa-TP)合并成立了葡萄牙广播电视台(Rádio e Televisão dePortugal-TP), RDP北部频道、RDP中部频道和RDP南部频道随之停播。1978年是葡萄牙政坛动荡的一年。这一年,葡萄牙总共经历了四届政府。而在当年的12月12日,葡萄牙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广播记者的罢工。

在这一次罢工中,他们只是象征性地在当天早间9点到10点,下午5点半到6点半间两次停止广播节目。表面上,记者们罢工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合同,但是背后隐藏着广播从业者对当局新闻自由管制的不满。当时,广播节目受到政府的影响很大。一方面,执政者认为,大部分记者的思想偏左。而另一方面,记者不希望成为政客的嘴巴。

1974年“石竹花革命”后,葡萄牙广播的发展——TSF电台

这一时期的广播记者整体水平并不高,因为在那个时期,并没有针对广播记者的课程或者培训班,广播节目的编排也十分无聊,尤其是新闻,开头总是大篇幅地介绍政治问题,之后才会涉及社会和体育等其他消息。报道类节目也非常少,大部分来自新闻发布会。从1977年开始,葡萄牙就出现了一些“地下电台”,播放地方性的内容。第一家“地下电台”叫作青年电台(Rádio Juventude)。80年代,葡萄牙的“地下电台”数量突飞猛进,尤其是1982年。

尽管当时葡萄牙所有的电台都受葡萄牙邮政电信公司监管,但是这些“地下电台”往往逃避监管,自行播报。某些电台被查封的事件并没有消减民间办台的热情。由于“地下电台”泛滥,频率混乱,葡萄牙政府决定着手制定相关政策,包括电台的合法性定义、频率分配和执照的颁发等。1982年3月11日,葡萄牙政府颁布了第8/87号法令,这是一部规范葡萄牙广播频率和许可的框架性法律。

1974年“石竹花革命”后,葡萄牙广播的发展——TSF电台

法律规定,任何公有和私有的公司都可以创办电台,但是需要在每年的第一个月,通过竞标的方式来获得播出频率。1988年12月24日,葡萄牙政府下令关闭“地下电台”,至此,葡萄牙先后出现了800多个“地下电台”。到了1993年,总共有298家电台获得了营业许可。随着相关法律的制定,葡萄牙的“地下电台”要么洗白,要么关停。在洗白的“地下电台”当中,TSF电台是其中的佼佼者。

TSF电台

TSF电台全称无线电话电台(Telefonia sem fio),第一次播出是在1988年2月29日。由于还没有获得执照,因此,当时的TSF电台还属于“地下电台”。该电台从成立之日起就定位为资讯电台,而它的成名来自于1988年对一场火灾的现场报道,当时TSF电台派出记者,对火灾和消防的情况进行了全程播报。1989年,在一次电台频率竞标中,TSF电台成功竞得FM89.5频段,获准在里斯本市区内播出节目。

1974年“石竹花革命”后,葡萄牙广播的发展——TSF电台

同时,电台还与位于波尔图的新电台(Rádio Nova)达成协议,后者在波尔图播放TSF电台制作的新闻节目,而TSF迈开了全国扩张的第一步。同一年,TSF电台分别在波尔图收购了活跃电台(Rádio Activa)和在科因布拉收购了中心报业电台(RádioJornal do Centro),真正实现了全国“落地”。

如果说1988年TSF电台在葡萄牙打响了新闻广播第一炮,那么,1990年,电台第一次将葡萄牙广播的触角伸到了海外。海湾战争期间,TSF电台是最先派出记者去前线采访的媒体之一。1999年,TSF公司再一次成为新闻报道的先行者,他们派出记者前往东帝汶,连续十天报道该国宣布独立前发生的骚乱。如今的TSF电台除了传统广播,还推出了在线广播和podcast。

参考资料:

戴维·伯明翰,周巩固,周文清等:《葡萄牙史》,商务印书馆,2012年11月第1版

亨廷顿,欧阳景根:《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版

胡旭东:《19世纪葡萄牙大众报纸的兴起与新闻传播的产业化》,《国际新闻界》2012年第12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