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本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一场无休止的通胀游戏

作者:容逸财经
日本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一场无休止的通胀游戏

日本央行想要实现2%的通胀目标,却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为了刺激经济,日本央行不断印钞,结果导致日元贬值和国债增加;为了防止债务危机,日本央行又不断买入国债,结果导致市场预期通胀上升。这样一来,日本央行既无法放弃宽松货币政策,又无法达到通胀目标。

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暂时刺激经济增长,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日本经济的低效率、低生产力、低消费和老龄化等深层次问题,也无法推动必要的结构性改革和创新。

日本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既不能有效地提升通胀,也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

日本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一场无休止的通胀游戏

日本央行为了摆脱经济停滞和通货紧缩的困境,已经实施了超过30年的宽松货币政策。它的做法是不断降低利率,甚至把它们推到了负值,还大量印钞购买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试图刺激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

这种政策被称为量化宽松(QE)和超级量化宽松(QQE)。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它的目的是让市场有更多的现金流动,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量化宽松的政策最早出现在1990年代初的日本,当时日本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不仅泡沫破灭,还背负了巨额债务。日本央行面临的困境是,经济增长缓慢,通货紧缩严重,利率已经接近零。为了刺激经济活动,它实施了零利率政策,并通过大规模购买国债等金融资产,向市场注入更多的货币。但是,这一政策并没有奏效,经济仍然低迷,通胀也远远低于日本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

超级量化宽松的政策是在2013年开始的,当时日本央行认为量化宽松不够用,需要更多的创新措施。它除了继续降低利率,并把短期利率降到了-0.1%,还开始控制国债的收益率曲线,让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保持一定的差距。它还扩大了对股票、房地产信托等有风险的资产的买入力度,以期提高市场的信心和活力。

日本央行用超级量化宽松的政策想让经济好转,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工资和消费有所增长,物价也有所上涨。但是,这种成效是建立在日本央行不断印钞买东西的基础上的,非常不稳定。

截至2023年6月底,日本央行持有的金融资产总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100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一年的GDP的两倍多。这意味着日本央行几乎拥有了日本所有的债券、股票和其他金融资产。它买了很多国债,导致国债市场失去了价格发现机制。它还买了一些股票和房地产信托,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日本央行用超级量化宽松的政策想让经济好转,但是却给自己和市场带来了很多风险和隐患。如果物价突然上涨或者市场信心下降,日本央行将很难退出这种政策,并且可能引发金融危机。日本央行需要找到更有效和可持续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和通胀目标。

日本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一场无休止的通胀游戏

日本央行为了刺激经济,不断增加货币供应,导致日元贬值。这对日本的经济和金融有哪些影响呢?首先,它降低了借贷成本,因为它通过购买国债等手段,把市场利率和国债收益率都压低了。这样一来,日本当局和企业就可以以更低的利息借钱,增加开支和投资。其次,它推高了股票和房地产的价格,因为它也购买了大量这些资产,增加了市场需求。这样一来,人们就感觉自己的财富增加了,信心也提高了,也会增加开支和投资。

不过,日本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不断上涨,导致货币的价值下降。这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活动。

根据日本当局的统计数据,日本今年前七个月的通胀率已经达到了4.2%,是1979年以来最高的。这意味着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比如能源、食品、医疗等,都变得更贵了。这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导致收入减少、就业不稳定的情况下。

日本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也扰乱了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它通过大量购买国债等方式,把市场利率和国债收益率都压低到接近零甚至负值的水平。这样一来,投资者就失去了买国债的兴趣,因为他们无法从中获得合理的回报。他们就转而寻求更高风险、更高收益的投资机会,比如股票、房地产等。这就导致这些资产的价格被人为地推高到与其内在价值不相符的程度,形成了泡沫。如果有一天日本央行停止或者缩减货币宽松政策,或者出现其他意外事件,这些泡沫就可能破灭,引发金融危机。

日本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也掩盖了日本经济的根本问题和改革的必要性。日本经济长期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口减少、生产力低下、创新能力不足、国际竞争力下降等挑战。这些挑战需要通过改革教育、医疗、社保、税收、移民、劳动市场等领域来应对,提升日本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和活力。但是,日本央行给当局和企业提供了过多的廉价资金,让他们没有改革的紧迫感和动力,而是继续沿用旧有的模式和思维去经营。

日本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一场无休止的通胀游戏

容逸的观点

日本央行为什么不敢停止印钞呢?因为它已经陷入了一个自己制造的困境:印钞导致通胀,通胀又要求印钞。它只能靠这样的方式来维持经济的假象,却没有解决经济的真正问题和改革的必要性。这是一场没有出口的通胀游戏,既伤害了民众的生活水平,又埋下了金融危机的隐患,也阻碍了经济的转型和创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