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隐性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

作者:九月江湖梦
中国隐性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

美债会否违约才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日前,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刊发了一篇题为《中国曾经是并将再次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奇迹》。

(在这篇文章中,大多数数字均能找到出处,显示其真实性。而到了文章结尾,对比美中两国债务规模时,却用没有出处的谣言抹黑中国。再次炫耀了九真一假式的美式新闻造谣技巧。)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实际人均GDP从1979年的404美元上升到2022年的11560美元。相比之下,印度实际人均GDP从1979年的373美元上升到2022年的2085美元。两相对照,可见中国是多么成功,在经济活动中独一无二。

(大家都清楚的一个史实是,在鸦片战争之前,神州古国一国的GDP曾经占据全球GDP的40%以上。改革开放后,国内经济发展也有公开的数据可查,美国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中国隐性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

一个大国的和平崛起总是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正在建设以人工智能和高速宽带为动力的新数字经济。目前在全球300万个5G基站中,中国拥有230万个,下载速度是我们的两倍。中国拥有自动化港口,可在45分钟内清空一艘集装箱船,而我们的长滩港需要48小时。中国还有自动化矿井,很多工厂由人工智能控制,很多仓库由机器人进行分拣和包装。

最重要的是,中国近2/3人口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中国每年的工科毕业生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中国大学教学也是世界水平。中国还将经济触角延伸至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对全球南方的出口超过对发达市场的出口,2020年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翻番,对中亚出口增加两倍。中国建设了从非洲到南美洲的宽带、铁路和港口,促进开发了一些出口产品的永久市场。

(这才是美国真正忌惮中国的原因,美媒重复这些大家都知道的事实,一方面在为中国拉恨,另一方面在为科技和经济围堵造势。)

中国隐性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

兴起和衰落

中国的新数字经济还处于早期阶段,一些事情或许会出错,但很多事情是正确的。尽管由于无法获得最新芯片,华为无法销售有竞争力的5G智能手机,但其人工智能应用可运行工厂、港口和矿山。

“人口末日论”者大错特错。劳动力减少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衰退。1994年,就在“亚洲四小龙”起飞前,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嘲笑“亚洲奇迹的神话”,称“四小龙”已耗尽廉价劳动力储备。他未能看到生产率的飞跃,就像今天的“中国见顶论”者一样。中国决心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无意于抢夺美国的霸权地位,中国的目的在于打造全球命运共同体,与全球和平共享世界经济发展成果。但中国经济的发展却让美国意识到,经济霸主的地位摇摇欲坠,造谣抹黑中国经济就成为美媒责无旁贷的责任。中国崩溃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美国经济学家演绎出来的,已经无数次被事实无情打脸。)

中国隐性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

老大帝国走上衰落是无法避免的历史必然

诚然,中国也有失误。但现在关于中国将崩溃的预测和20年前一样,都是错的。中国的债务与GDP之比为3∶1,略高于美国的2.5∶1,但远低于日本的4∶1。我们不能又一次看错中国。中国的高科技转型可能成功可能失败,但指望中国崩溃,并非一种(明智)政策。

(文章说得真好,中国也有失误。在经济发展中,理论一直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谁会没有失误?就目前的现状看,美国的失误显然比中国更多,这也是一个没落帝国不可遏制的趋势。但具体到中美国债对比,美媒又习惯性信口开河了。

国债一般指什么?国家债务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中央政府的债务,一般是以国债形式存在的,比如美国国债、日本国债、中国国债等;二是地方政府的债务,也就是地方债,比如美国各州政府发行的债券、咱们的省级行政机关发行的地方债等。

而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0月底,国债托管余额为24.3万亿元人民币,地方债托管余额为34.8万亿元,两者相加共计59.1万亿元。

地方上还会有一些隐性债务。如,城投公司债务。城投在法律上属于公司,政府不会为其债务兜底,但熟悉债券市场的人都清楚城投实际上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所以城投的债务属于典型的隐性债务。

隐性债务很难估算,根据复旦大学兰小欢教授在《置身事内》一书介绍,隐性债务大概占据了整个地方债务的30%至40%左右。由此可以推算出地方上的隐性债务总额在18万亿元左右,这么一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显性和隐性债务总和大概为77.1万亿元人民币,远低于美国的32万亿美元。

所以说,中国国债占GDP的比例为20.1%,国债加显性地方债占GDP的比例为48.8%、加入地方隐性债务后的比例为63.7%,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

该文承认美国的国债和GDP比例为2.5∶1,而中国的3∶1却没有来源出处,或许这就是美国式的“九真一假”式的新闻造谣技巧,旨在证明美国国债的安全,同时在全球传播中国经济的谣言,打压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而日本不过是搂草打兔子——捎带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