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隐性債務規模到底有多大?

作者:九月江湖夢
中國隐性債務規模到底有多大?

美債會否違約才是全球關注的焦點

日前,美國《新聞周刊》網站刊發了一篇題為《中國曾經是并将再次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奇迹》。

(在這篇文章中,大多數數字均能找到出處,顯示其真實性。而到了文章結尾,對比美中兩國債務規模時,卻用沒有出處的謠言抹黑中國。再次炫耀了九真一假式的美式新聞造謠技巧。)

根據世界銀行資料,中國實際人均GDP從1979年的404美元上升到2022年的11560美元。相比之下,印度實際人均GDP從1979年的373美元上升到2022年的2085美元。兩相對照,可見中國是多麼成功,在經濟活動中獨一無二。

(大家都清楚的一個史實是,在鴉片戰争之前,神州古國一國的GDP曾經占據全球GDP的40%以上。改革開放後,國内經濟發展也有公開的資料可查,美國人也不得不承認中國經濟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中國隐性債務規模到底有多大?

一個大國的和平崛起總是伴随着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正在建設以人工智能和高速寬帶為動力的新數字經濟。目前在全球300萬個5G基站中,中國擁有230萬個,下載下傳速度是我們的兩倍。中國擁有自動化港口,可在45分鐘内清空一艘集裝箱船,而我們的長灘港需要48小時。中國還有自動化礦井,很多工廠由人工智能控制,很多倉庫由機器人進行分揀和包裝。

最重要的是,中國近2/3人口接受過高中以上教育。中國每年的工科畢業生比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還要多,中國大學教學也是世界水準。中國還将經濟觸角延伸至發展中經濟體。中國對全球南方的出口超過對發達市場的出口,2020年後中國對東盟的出口翻番,對中亞出口增加兩倍。中國建設了從非洲到南美洲的寬帶、鐵路和港口,促進開發了一些出口産品的永久市場。

(這才是美國真正忌憚中國的原因,美媒重複這些大家都知道的事實,一方面在為中國拉恨,另一方面在為科技和經濟圍堵造勢。)

中國隐性債務規模到底有多大?

興起和衰落

中國的新數字經濟還處于早期階段,一些事情或許會出錯,但很多事情是正确的。盡管由于無法獲得最新晶片,華為無法銷售有競争力的5G智能手機,但其人工智能應用可運作工廠、港口和礦山。

“人口末日論”者大錯特錯。勞動力減少并不一定意味着經濟衰退。1994年,就在“亞洲四小龍”起飛前,諾貝爾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嘲笑“亞洲奇迹的神話”,稱“四小龍”已耗盡廉價勞動力儲備。他未能看到生産率的飛躍,就像今天的“中國見頂論”者一樣。中國決心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

(中國無意于搶奪美國的霸權地位,中國的目的在于打造全球命運共同體,與全球和平共享世界經濟發展成果。但中國經濟的發展卻讓美國意識到,經濟霸主的地位搖搖欲墜,造謠抹黑中國經濟就成為美媒責無旁貸的責任。中國崩潰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美國經濟學家演繹出來的,已經無數次被事實無情打臉。)

中國隐性債務規模到底有多大?

老大帝國走上衰落是無法避免的曆史必然

誠然,中國也有失誤。但現在關于中國将崩潰的預測和20年前一樣,都是錯的。中國的債務與GDP之比為3∶1,略高于美國的2.5∶1,但遠低于日本的4∶1。我們不能又一次看錯中國。中國的高科技轉型可能成功可能失敗,但指望中國崩潰,并非一種(明智)政策。

(文章說得真好,中國也有失誤。在經濟發展中,理論一直落後于經濟的發展,大家都在摸着石頭過河,誰會沒有失誤?就目前的現狀看,美國的失誤顯然比中國更多,這也是一個沒落帝國不可遏制的趨勢。但具體到中美國債對比,美媒又習慣性信口開河了。

國債一般指什麼?國家債務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中央政府的債務,一般是以國債形式存在的,比如美國國債、日本國債、中國國債等;二是地方政府的債務,也就是地方債,比如美國各州政府發行的債券、咱們的省級行政機關發行的地方債等。

而根據央行釋出的資料,截至2022年10月底,國債托管餘額為24.3萬億元人民币,地方債托管餘額為34.8萬億元,兩者相加共計59.1萬億元。

地方上還會有一些隐性債務。如,城投公司債務。城投在法律上屬于公司,政府不會為其債務兜底,但熟悉債券市場的人都清楚城投實際上是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是以城投的債務屬于典型的隐性債務。

隐性債務很難估算,根據複旦大學蘭小歡教授在《置身事内》一書介紹,隐性債務大概占據了整個地方債務的30%至40%左右。由此可以推算出地方上的隐性債務總額在18萬億元左右,這麼一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顯性和隐性債務總和大概為77.1萬億元人民币,遠低于美國的32萬億美元。

是以說,中國國債占GDP的比例為20.1%,國債加顯性地方債占GDP的比例為48.8%、加入地方隐性債務後的比例為63.7%,與發達國家相比處于較低水準。

該文承認美國的國債和GDP比例為2.5∶1,而中國的3∶1卻沒有來源出處,或許這就是美國式的“九真一假”式的新聞造謠技巧,旨在證明美國國債的安全,同時在全球傳播中國經濟的謠言,打壓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的信心。而日本不過是摟草打兔子——捎帶的。)

繼續閱讀